理學家朱熹從福建建陽到泉州同安赴任,途經莆田時,拜見了性情淡泊的史學家鄭樵。
鄭樵在草堂設宴招待朱熹,可桌子上只擺著一碟姜、一碟鹽。朱熹取出一部手稿,向鄭樵請教。鄭樵恭敬地接過,放在桌上。接著,他燃起一炷香,室內頓時異香撲鼻。這時,恰好窗外吹來一陣山風,把手稿一頁一頁地掀開。鄭樵一動不動地站立著,像被清風吹醉一般。等到風過去后,他才慢慢地轉過身子,把手稿還給朱熹。兩人促膝長談,朱熹十分高興,為表示對鄭樵熱情招待的深深感激,特地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句:“云礽會梧竹,山斗盛文章?!?/p>
朱熹離開草堂后,他的書童不滿地說:“這個老頭算什么賢人! 他對相公太無禮了。無酒無肴,只有一碟姜、一碟鹽,虧他做得出來?!敝祆湔f:“ 那鹽不是海里才有的嗎? 那姜不是山里才有的嗎?盡山盡海,是行大禮啊!”書童接著說:“相公的手稿,他連看都不看?!敝祆湔f:“你沒看到嗎?我送他手稿時,他特地燃起一炷香,這是很尊重我??;風吹開手稿那陣子,他就把它看完了。后來他跟我提了不少好意見,還能把手稿里的原句背出來,他這種過目不忘的本領著實令人欽佩?!睍终f:“相公大老遠跑來見他,可今天離開時,他送都不送一程?!?/p>
主仆二人正說著,前面的草叢里突然嘩啦一聲,一只五色雉雞從頭頂飛過。兩人不由得回過頭來,卻見鄭樵站在遠處的草堂門口,保持著送客的姿勢,手里還拿著一本書。
朱熹轉身對書童說:“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鄭樵設宴不從俗,素雅恬淡,讓人無拘無束;相交不從權,推崇學識,讓人如沐春風;不因客人造訪而打亂自己的生活,仍癡迷讀書,足見其誠。這才是招待友人的最高禮節(jié)?。 ?/p>
(摘自《讀者》2025 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