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改革強調關注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面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課業(yè)壓力大、教學效率低等問題,教師要從課堂教學入手,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知識的生成與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鍛煉學生學習能力。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與探究,讓學生在交流學習中深化理解、提升素養(yǎng)。
比如,在《爬山虎的腳》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時間,讓學生利用學習工具和預習單掌握生字詞,總結文本主要內容。在預習單中,教師提出問題:“爬山虎的腳長什么樣子?有什么作用?是如何進行攀爬的?”學生在問題驅動下有重點地閱讀,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爬山虎,介紹爬山虎的外形、生長習性等,促使學生形成直觀印象。通過放大功能,教師讓學生觀察爬山虎腳的構造,并據(jù)此制作爬山虎腳的模型,總結攀爬的原理。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探究活動,發(fā)現(xiàn)爬山虎腳的秘密。在課堂延伸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走出校園,尋找爬山虎的影子,探索爬山虎的生長規(guī)律,并請學生對探究成果進行總結發(fā)言,這有助于鍛煉語言能力,加深知識印象。
小學時期的學生性格活潑,想象力強。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情境化教學等方式增添教學趣味性,增強課堂吸引力。教師將枯燥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生動直觀的情境、圖片等,借助游戲、故事等導入方式引出學習主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
故事具有豐富的情節(jié)和立體的人物,對學生來說吸引力十足。教師借助與文本主題有關的故事抓住學生視線,啟發(fā)學生想象,讓學生投入接下來的學習活動。比如,在《題西林壁》教學中,教師通過故事引出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對蘇軾的生活經(jīng)歷有所了解。隨后,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古詩,分析古詩的主要內容、意境、哲理等,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提供與詩歌題材相似的其他古詩,引導學生遷移經(jīng)驗與方法,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探究詩歌中的人生哲理。
游戲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一。教師在課堂上結合游戲滲透語言知識,引導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進行深度學習與思考。游戲可以降低學習難度,逐步提升學習效果。比如,在《草船借箭》教學中,教師為學生介紹事件的前因后果,介紹文中提到的主要人物及其關系等,然后讓學生預判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完成借箭目標。學生每完成一個教師布置的任務,就可以得到相應數(shù)量的箭,總數(shù)最多的小組獲勝。
在游戲中,學生互相配合,展示智慧與能力。教師做好觀察與指引,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游戲過程,分享游戲感想。通過游戲,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的理解,提升學習效果。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工具性學科,語言知識的學習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新課程標準改革提出核心素養(yǎng)目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等進行全面培養(yǎng)。教師基于語文教材挖掘背后的文化要素,延伸課堂教學空間,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實踐教學活動設計,讓學生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提升綜合能力。
比如,在《將相和》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本內容,總結人物形象,然后重點指導學生探究文本主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環(huán)節(jié)深度探究,參與角色扮演、課件制作、海報設計等多種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借助不同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如利用課件展示人物,通過表演再現(xiàn)情境,制作海報表達見解等。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探究問題,發(fā)展批判思維。
教師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過程進行觀察,點評小組的創(chuàng)意學習方法。對學生展出的學習成果,教師邀請其他小組學生進行評價與學習,讓他們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趯W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個性化學習。基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挖掘學生潛能,構建高效課堂。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明確。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基于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定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基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特征設計游戲教學活動、合作探究活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探究活動,讓他們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經(jīng)驗,獲得成就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金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