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青年學習社線路建設質效,合力上好“行走的思政課”,豐富和完善青少年“大思政課”實踐育人體系,團江蘇省委通過精心打造青年學習社線路,以“青言青語”講述思政“大道理”,分享實踐“小故事”,剖析時代“大趨勢”,為廣大青年提供了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多元學習場景,有效激發(fā)了青年的學習熱情和社會責任感。
讓“有意義”更“有意思”
“父親,如果再讓您選擇一次,您還會為中國的革命獻身和奮斗嗎?”“當然。一陽,革命理想高于天,如果還有一次機會,我依然會為民眾的解放事業(yè)不懈奮斗,為崇高的革命事業(yè)奉獻終生?!币欢蝸碜浴俺V萑堋鼻嗌倌曛黝}學習空間負責人田澤奇演讀的張?zhí)着c其子張一陽的對話,將觀者拉回激昂奮進的熱血年代?!俺V萑堋鼻嗌倌曛黝}學習空間·青年學習社線路,是江蘇首家青少年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線下“實境課堂”。用126個“常州三杰”曾用名拼成的“復興”墻、1:1復刻的15公斤鐵鏈……展館內一件件陳列品,給出關于初心和信仰的答案。
借助青年學習社線路平臺,“常州三杰”青少年主題學習空間通過分眾式宣講、多樣化活動、全景式表達,以優(yōu)質內容供給嫁接鮮活呈現方式,為青少年提供了“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精神食糧。
“槍炮聲!準備戰(zhàn)斗!同志們等等我!”在鎮(zhèn)江句容,蘇南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廣場上,一名志愿者拿著小號,正在重現一名英雄小號手的故事。1943年10月27日,在一次伏擊戰(zhàn)斗中,17歲的司號員小王按照上級命令吹起沖鋒號,戰(zhàn)士們如猛虎般沖向敵群,日軍招架不住潰退……
蘇南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坐落于句容市東南25公里的茅山西麓,每當廣場上放起鞭炮,空中都會響起神奇的軍號聲,關于這一“奇觀”形成原因眾說紛紜。如今,更多青年志愿者“小號手”來到鎮(zhèn)江“鐵軍之旅”青年學習社線路,在尋覓“軍號之謎”中,領著廣場上參觀群眾走進鐵軍營實境課堂、英烈墻、茅山新四軍紀念館,解開無數問號背后的感人故事。
為滿足青年需求,團江蘇省委通過多種創(chuàng)新方式,結合“青言青語”,用情景劇、講解、朗誦、動畫、漫畫、短視頻、互動答題等方式,打造沉浸式、體驗式學習場景,講述思政“大道理”,將嚴肅的內容轉化為輕松有趣的內容,讓“有意義”更“有意思”,吸引青年關注,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是學習,是實踐,也是生活
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陽光灑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一艘小船載著一隊青年,慢慢行駛在河面上。船槳輕輕劃過水面,帶起一圈圈漣漪。河邊柳樹茂盛蒼翠,柳枝輕拂水面,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這便是青年踏上蘇州市相城區(qū)“青尋夢龍”沉浸式青年學習社線路第一眼看到的場景。
“青尋夢龍”沉浸式青年學習社線路位于馮夢龍的故里——馮夢龍村。“三言世上流傳遍,萬口交稱眼識高。四載壽寧留政績,先生豈獨是文豪。”作為明代文學家、思想家、戲曲家和一代廉吏,馮夢龍的事跡一直被后人稱頌。馮夢龍究竟為當地百姓做了哪些事?馮夢龍身上有哪些品質值得青年學習?
“青尋夢龍”線路以青年喜聞樂見的主題劇本游方式,通過“尋找一支隊伍、兩個謎底、三種精神、四個陣地”的體驗之旅,帶領青年“打卡”水上微課堂、馮夢龍故居、馮夢龍紀念館、馮夢龍書院等特色點位,沉浸式探索解謎,在破解疑案中領悟馮夢龍為官、為民、為文的精神。青年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僅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通過文創(chuàng)產品和社交媒體,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增強了文化自信。
2000多年前,駝鈴商隊穿越大漠,走出東西方經濟交往、文化交融的絲綢之路。今天,在新亞歐大陸橋東方起點,“一帶一路”倡議再次書寫合作共贏新篇。新亞歐大陸橋0公里,鐵錨與工字形鐵軌平行,有何含義?火車為何要“換裝”?……帶著疑問,青年走進連云港港“絲路同行”青年學習社線路,參觀高新技術企業(yè)、科研機構和港口物流中心,聆聽科技專家和青年企業(yè)家分享經驗,了解科技創(chuàng)新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認識新時代“西游記”,在參觀和互動交流中拓展思維,提升能力,為個人發(fā)展和地方建設貢獻力量。
呼應青年所求,團江蘇省委將“課堂”搬離“教室”,將現代化建設的新理念、新成就、新挑戰(zhàn)融入青年的實踐教育中,引導青年在親身參與和體驗中理解現代化建設的內涵,增強對國家和地方現代化進程的認識與責任感。真正抓住青年脈搏,才能學有所獲。
以創(chuàng)新之筆,繪就青年學習“示范田”
精巧的線路設計、熱鬧的現場互動、別致的線下“團咖”……逛完徐州“老院子里來了新青年”青年學習社線路,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翟家大院撕紙項目傳承人翟天麟總覺得意猶未盡,想著有機會一定“二刷”。翟天麟從網上了解到相關信息,起初以為是傳統的研學線路,周末來“打卡”青年學習社線路后,想法便完全改變了。
新青年帶火老院子,老手藝傳出新故事。青磚黛瓦,鐫刻著徐州的記憶。青年們走進祠堂院、翰林樓,和歷史先賢對話,聆聽兩百年翰林府邸的故事,感受歷史文化的積厚流光…… “老院子里來了新青年”青年學習社線路自推出以來就獲得許多年輕人的好評。
“看到青年們對青年學習社線路如此感興趣,我們也感到非常激動?!眻F徐州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屬地資源,在現有青年學習社線路基礎上,建立以團干部為主體,青年志愿者、解說員為補充,青年社會組織和文創(chuàng)機構為依托的社會化運維模式,形成“五有五?!睒伺洌ㄓ袑H私M織、專業(yè)講解、專門管理、專題活動、專項經費),確保學習社線路長效運轉,實現省級學習社線路縣(市、區(qū))全覆蓋。
青年學習社線路運維實現長效化保障,需要從機制建設、資源整合、人員管理、宣傳推廣等多個方面入手,形成多方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為保線路長效運維,無錫惠山區(qū)“‘四千四萬’精神探尋之路”青年學習社線路采用收費運營模式,確保線路從打造維護到文創(chuàng)產品制作均能可持續(xù)發(fā)展,采用“預約+定制”模式為青少年提供學習服務。當地建立了兩支專業(yè)化講解員隊伍,一是經過嚴格選拔的區(qū)級青年講師團隊伍,二是由惠山區(qū)文商旅集團選派講解員團隊,在日常工作中實行“AB角”互補制度,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提供優(yōu)質的講解服務。此外,線路還特別設計了具有紀念意義的文創(chuàng)產品,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還能讓參與者收獲更多關于歷史、文化與精神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