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受到廣泛重視,其價值也愈發(fā)凸顯,成為幼兒園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然而,幼兒勞動意識的缺失、學前勞動教育的邊緣化、家長的包辦代辦讓幼兒的勞動技能無法提升。幼兒園如何理解勞動教育、怎樣開展勞動教育、如何讓幼兒在寓教于樂中掌握更多的勞動技能,是亟待思考、探索和解答的時代命題。文章以蕎文化為例,探究如何利用本土資源開展幼兒園勞動教育,為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支持和指導。
關鍵詞:勞動教育;蕎文化;動手能力
在學前教育中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勞動教育的價值。而依托本土資源實施幼兒園勞動教育,不僅能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還能在勞動教育活動過程中激發(fā)幼兒對家鄉(xiāng)文化的熱愛。威寧縣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種植蕎麥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蕎文化,教師應該深度挖掘蕎文化的價值,并將其與幼兒園勞動教育相結合。通過將蕎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能讓幼兒在具體的活動中親身感知和體驗,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
一、蕎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意義
1. 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
幼兒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的互動中學習和成就的。幼兒從小受到蕎文化的熏陶,對蕎文化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將蕎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能夠讓幼兒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蕎文化及本土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時,在參與蕎麥的種植、養(yǎng)護、加工和食用的過程中,幼兒不僅能體驗到勞動的樂趣,還能加深對本土文化內(nèi)涵的感悟。這樣的經(jīng)歷能夠增強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激發(fā)他們探究本土文化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傳承和弘揚本土文化的意識。
2. 提高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
幼兒園勞動教育應該以幼兒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實踐能力。融入蕎文化的勞動教育活動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在參與蕎麥的種植、收獲和加工的活動中,幼兒能夠全身心地投入農(nóng)耕勞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中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這種親身參與的經(jīng)驗能夠深化幼兒對勞動的認識,讓他們理解勞動的意義和重要性,激發(fā)他們對勞動的興趣和熱愛,同時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3. 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將蕎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通常需要幼兒在小組內(nèi)或集體中合作完成一項任務。融入蕎文化的勞動教育活動能夠促進幼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通過與同伴共同參與蕎麥種植、收獲和加工等活動,幼兒能夠學會相互幫助、分工合作、協(xié)調(diào)配合,提高社交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同時,幼兒還能了解和尊重本土文化的歷史,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
4. 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幼兒園勞動教育活動需要幼兒在勞動中積極、主動適應各種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了適應不同環(huán)境條件的機會,能夠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在將蕎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幼兒需要參與勞動活動,如蕎麥的種植和收獲,這些活動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和精細運動技能的提高,還能為幼兒提供鍛煉身心的機會,讓幼兒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通過勞動教育活動發(fā)展體能。此外,勞動教育活動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耐力、毅力,使其形成堅韌的性格,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二、蕎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可行性
1. 策略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增強幼兒對蕎文化的認知和體驗,深入了解蕎文化的特點和價值。
技能目標: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鍛煉他們的操作技能,使其積累更多的實踐經(jīng)驗。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和價值觀,讓他們理解勞動的意義和重要性;培養(yǎng)幼兒的團隊合作意識,鼓勵他們在合作中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 實施步驟分析
下文主要從“學習蕎文化知識—實地參觀考察—組織實踐活動—制作與分享”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分析蕎文化融入勞動教育的價值和可行性。
(1)學習蕎文化知識。
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故事、閱讀圖書和播放視頻等方式,向幼兒介紹蕎文化的歷史,蕎麥的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營養(yǎng)價值。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自制繪本故事《奢香夫人獻蕎酥》,讓幼兒了解蕎麥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展示蕎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通過學習與蕎文化相關的繪本,讓幼兒了解蕎麥的種植和加工過程,以及蕎麥食品的制作方法和蕎麥的營養(yǎng)價值等。幼兒通過自主閱讀或被教師引導,拓展蕎麥的相關知識,從而更加直觀地了解蕎麥的生長環(huán)境、生長過程及蕎麥食品的制作過程,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科學探究興趣。此外,為了提高幼兒的活動參與度和積極性,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蕎文化知識的問答游戲,以問和答的形式讓幼兒積極思考并回答有關蕎麥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蕎麥食品知多少”游戲讓幼兒以分組搶答的形式加深對蕎麥食品的認識,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和分享知識,同時加深對蕎麥的認識,激發(fā)幼兒學習與探究的興趣。
(2)實地參觀考察。
實地參觀考察是幼兒園勞動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能讓幼兒與蕎麥有更多的接觸機會,筆者所在幼兒園在園內(nèi)開辟了蕎麥種植基地。這一舉措旨在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與蕎麥產(chǎn)生更緊密的聯(lián)系,深入了解蕎麥的生長環(huán)境和生長周期,以及勞動的價值和重要性。在幼兒園內(nèi)的種植區(qū),每個班級都有專屬的蕎麥種植區(qū)域,這些區(qū)域不僅能夠提供蕎麥生長所需的條件,還配備了相應的種植工具,以保證蕎麥的健康成長。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親手播種蕎麥種子,學習如何給蕎麥澆水、除草,細心觀察蕎麥的生長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夠親眼目睹蕎麥從種子發(fā)芽到生長成熟的全過程,同時記錄蕎麥的變化及整個生長過程,對蕎麥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3)組織實踐活動。
組織幼兒參與蕎麥種植和收割等活動,是一種讓他們親身體驗勞動過程和成果的方式。幼兒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能培養(yǎng)實踐能力和責任感。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向幼兒介紹蕎麥的種植過程和具體工作,讓幼兒了解播種、澆水、除草和收割等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對蕎麥生長的影響。教師組織幼兒參與蕎麥種子的播種工作,讓幼兒感受播種的技巧和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除了播種,澆水也是蕎麥種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幼兒學習如何掌握適宜的水量和澆水的頻率,保持土壤濕潤,有助于蕎麥的生長。同時,幼兒還要參與除草和收割的工作。當蕎麥成熟時,教師組織幼兒參與收割蕎麥等勞動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中增長知識,鍛煉技能。
(4)制作與分享。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蕎麥加工活動,制作蕎麥食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一起制作蕎麥面條、蕎麥餅干等美食。幼兒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揉搓面團,有的負責搟面條,有的負責烘焙,一起品嘗美食,并分享制作的過程和心得。在制作過程中,幼兒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嘗試不同的配方和制作方法。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體會到團隊合作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最后,教師可以組織蕎文化展覽或分享會,讓幼兒展示他們種植、收獲和加工的成果。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展覽攤位,展示幼兒制作的蕎麥食品、蕎麥畫作等,并邀請其他班級的幼兒和幼兒家長前來參觀和交流。
三、蕎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在開展蕎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分層設計組織活動,將勞動教育貫穿主題活動,讓幼兒通過參與活動深入了解蕎文化,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激發(fā)幼兒對蕎文化的熱情。
1. 在科學領域活動中融入蕎文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關于科學領域方面指出,要讓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huán)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對此,教師可以在科學領域設計“大家來瞧一‘蕎’”的主題活動。
該主題活動主要圍繞“認識蕎麥種子”“辨別蕎麥種子”“篩選蕎麥種子”開展。小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主要以讓其初步認識蕎麥種子為目標,通過教授幼兒識別蕎麥種子與其他種子在外形上的差別,使其能夠認識蕎麥種子;中班幼兒在認識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以讓幼兒辨別蕎麥種子為目標;大班幼兒在認識水平上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主要讓幼兒學會用多種方式篩選出適合培育的蕎麥種子,了解蕎麥種子的生存環(huán)境。這一主題活動讓各個年齡段的幼兒都學會認識蕎麥種子。在主題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幼兒栽種蕎麥種子,感受種植的樂趣,用自己的方法記錄蕎麥的生長過程,討論適宜蕎麥種子的生長環(huán)境。
2. 在健康領域活動中融入蕎文化
《綱要》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zhì),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對此,教師可以設計“春種一粒蕎”主題活動,以激發(fā)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
該主題活動主要圍繞“種植蕎麥—收割蕎麥—制作蕎麥美食”這一流程開展。小班幼兒主要以“種植蕎麥”活動為主,目的是讓小班幼兒了解蕎麥生長需要的環(huán)境,并在教師的帶領下種植蕎麥,初步了解蕎麥的生長過程;對于中班幼兒,可以在小班幼兒的基礎上開展“收割蕎麥”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了解蕎麥的收割方式;大班幼兒則參與“種植蕎麥”和“收割蕎麥”的整個過程,為小班和中班幼兒提供幫助。在制作蕎麥美食的過程中,幼兒能夠體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了解蕎麥美食的獨特之處。這一主題活動需要幼兒在了解蕎麥的生長環(huán)境之后,主動去創(chuàng)設適合蕎麥生長的條件和環(huán)境,以保障蕎麥能夠健康生長。而在收割蕎麥的過程中,幼兒能夠了解到勞動人民的辛苦,感受到收獲的成就感。
3. 在藝術領域活動中融入蕎文化
《綱要》強調(diào),要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xiàn)活動。幼兒園可以舉辦“蕎麥藝術作品欣賞會”主題活動,讓幼兒以蕎麥為主要元素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的蕎麥藝術作品。
該主題活動主要圍繞“蕎麥藝術品制作”“蕎麥藝術品欣賞”開展,各個班級的幼兒要制作出屬于自己的蕎麥藝術作品,并在班級內(nèi)介紹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在制作過程中的想法,以及參與活動的感受。這一主題活動能夠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辛苦與收獲的樂趣,激發(fā)幼兒參加勞動活動的興趣。
開展以上主題活動,能讓幼兒在不同領域中感受蕎文化的魅力。通過體驗科學、健康、藝術等領域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了解蕎麥、認識蕎麥、種植蕎麥、制作和欣賞蕎麥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以及參與有關蕎麥的勞動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對蕎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蕎麥具有獨特的價值,將蕎文化與勞動教育相結合,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通過勞動教育,幼兒將深入理解勞動的意義,體驗勞動的樂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郝江玉. 本土資源的開發(fā)與園本課程建設[J].學前教育研究,2014(5):61-63.
[2]陳大琴. 基于本土資源的園本課程開發(fā)[J]. 學前教育研究,2016(8):61-63.
[3]陳瓊,柳友榮. 高質(zhì)量幼兒勞動教育的價值追求與實踐理路[J].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1(4):125-137.
[4]陳湘湘. 地方文化在幼兒教育課程中的融合探討[J]. 華夏教師,2023(36):13-15.
[5]毛微佳. 融合本土資源的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fā)和實踐策略[J]. 當代家庭教育,2023(1):115-117.
[6]王莉.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幼兒園勞動教育的研究[J]. 知識文庫,2024,40(9):49-52.
[7]沈紅. 依托本土資源開展大班幼兒勞動教育實踐[J]. 文科愛好者,2023(5):223-225.
[8]郭銀銀. 鄉(xiāng)土資源在幼兒勞動教育課程實踐中的應用[J]. 新班主任,2024(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