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嫦娥六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隨后順利采到了月壤樣品。中國航天人又創(chuàng)造了世界第一。為了這一天,葉培建的頭發(fā)都等白了!
葉培建出身于軍人家庭,從小就立志投身國防事業(yè)。改革開放后,他成為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在瑞士學習時,葉培建第一次看到來自美國的月球巖石,他既激動又羨慕?!吧暇盘鞌堅隆笔乔О倌陙碇袊说睦寺粝?,什么時候中國也能挖到月壤,把夢想變成現(xiàn)實?
2004年,中國開啟探月工程,葉培建成為嫦娥一號的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嫦娥一號出發(fā)前,他組織團隊仔細檢查,不放過一個閥門,也不放過一個螺絲。2007年,嫦娥一號順利升空,中國開始了“奔月”之旅。之后,葉培建繼續(xù)帶領中國航天人,攻克一個個難關,創(chuàng)造一個個奇跡:嫦娥四號,首次著陸月球背面;嫦娥五號,在月表“挖土”;嫦娥六號更能干,不僅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還順利采樣……“我們實現(xiàn)了我們的承諾,我們沒有吹牛!”陪伴“嫦娥”長大的葉培建自豪極了。
如今,葉培建頭發(fā)白了,腰板也沒那么直了,但在年輕一代航天人心中,他卻是“定海神針”。大家都說,每次執(zhí)行發(fā)射任務,有葉院士陪伴,心里就踏實了。
(摘編自“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2024年6月3日)
素材解讀
1.立志報國。葉培建從小立志航空報國,從青春年少到年過七旬,從嫦娥奔月到逐夢火星,始終保持炙熱的初心,向航空事業(yè)的巔峰奮力攀登。
2.責任擔當。葉培建院士有著勇于擔當?shù)木?,并能將這種精神深植內心,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攻克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關。
適用話題
愛國情懷 不忘初心 責任擔當 無私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