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評說
古人云:“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庇衷疲骸笆ベt之學(xué),非造次之成,須在積累?!边@兩句話啟示我們,只要積累力量,方能綻放光彩。
麥子只有根扎得足夠深厚,到了春天才能猛躥猛長;而扎根半尺的麥子,雖然身形好,但中間長出來的麥穗?yún)s是癟的、空的,到了春天更是沒有向上生長的勁兒。這就是積累的力量。
積累力量,成為翻譯泰斗。
許淵沖,1921年出生,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xué)教授,一生都專注于翻譯事業(yè)。他除了進行外文名著的翻譯工作,更多的則是將中華民族的瑰寶。。古詩詞翻譯成法文、英文等多國語言,廣泛傳播到世界各地。2014年8月2日,許淵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杰出文學(xué)翻譯獎,成為首位獲此榮譽的亞洲翻譯家。他將中國的《論語》《詩經(jīng)》等著作翻譯成英文、法文,搭建起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梁。央視主持人董卿曾這樣評價他:因為他,我們遇見了包法利夫人,遇見了于連,遇見了李爾王;也因為他,西方世界遇見了李白、杜甫,遇見了崔鶯鶯、杜麗娘。許淵沖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文學(xué)寶藏。
積累力量,完成文學(xué)巨著。
莫泊桑,法國著名作家,曾寫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xué)作品。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歸功于他不斷地積累。他師從大作家福樓拜,福樓拜曾讓他去觀察雜貨鋪商人和看門人,抓住他們的特點,盡可能詳細具體地描繪他們的外貌、神態(tài)、衣著等細節(jié)。甚至,福樓拜還要求他站在車站廣場上看一匹馬與周圍的五十匹馬有什么不同。而這只是細節(jié)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福樓拜要他每天堅持。于是,莫泊桑每天記錄自家門口馬車路過的情況,還有這一天所見到有趣、感人的事,并將他們運用到寫作中,使他的作品內(nèi)容豐富而生動。莫泊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皆是因長期堅持積累、記錄瑣碎日常,最終成為文壇巨擘。由此可見,成功在于積累。
積累力量,孜孜不倦創(chuàng)作。
李賀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被后世稱為“詩鬼”,與李白、李商隱并稱為“大唐三李”。據(jù)說,李賀身形瘦弱,卻是一個“神童”,七歲時便能作詩。在成長的過程中,他也并沒有一直頂著“神童”頭銜而沾沾自喜,不再用功,而是孜孜不倦地潛心創(chuàng)作。李賀幾乎是隨時隨地都在作詩,只要靈感一來就不會放過。據(jù)說他常常騎著一匹瘦馬,身邊跟著一個書童,隨身攜帶著一個書袋。每當(dāng)有靈感,便立即掏出筆墨記錄下來,然后裝到書袋里,等回家后再慢慢整理。李賀的母親見他日日如此作詩,身形消瘦,很是擔(dān)憂,曾痛心地說:“你是要把心吐出來才肯罷休嗎?”這也是成語“嘔心瀝血”的來歷。李賀雖然只活了27歲,但是卻一直在積累,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波譎云詭、想象力豐富的不朽詩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級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蔽覀冎挥蟹e蓄足夠的力量,方能行于遠方,綻放出生命最美的光彩!
【吉林舒蘭市第六中學(xué)校,指導(dǎo)老師:劉玉芳】
作者自評
跬步千里,滴水汪洋;向上一尺,根深一丈。那種才長半尺就要抽穗的麥子,不管穗形多么好看,麥穗肯定不飽滿,甚至是癟的。根須扎得越深越久,日后才能猛躥猛長。第一、二段借麥子扎根進行論述,進而引出中心論點,接著分別運用三個典型事例進行論證,再次明確中心,結(jié)尾扣題生發(fā)議論,升華作文中心;內(nèi)容豐富,增強了作文的說服力。
教師總評
小作者對于“積累”“沉淀”有所感悟,并提煉出“只有積累力量,方能綻放光彩”的論點,繼而從“積累力量,成為翻譯泰斗”“積累力量,完成文學(xué)巨著”“積累力量,孜孜不倦創(chuàng)作”三個方面舉例論證并加以闡述,層次清晰,語勢鏗鏘。句末與首段的論點相呼應(yīng),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給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