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山西省介休市實驗小學教師,曾獲介休市“模范教師”“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撰寫的經驗論文多次獲省市級一、二等獎?!稊?shù)學教學中的閱讀教學之我見》獲省一等獎,《淺談低段語文閱讀》獲市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輔導學生的習作多次發(fā)表在省級報紙上。
30多年前,從偏遠山區(qū)走出來的王海霞,選擇就讀師范院校,用知識改變命運。而真正在她心中種下教師夢想種子的,是三年級時從師范學校分配來的張老師?!皬埨蠋煵僦骼钠胀ㄔ挘R淵博,在孩子們心中宛如神明?!睆哪菚r起,王海霞就立志成為像張老師那樣的人。
匠心獨運,構建高效課堂
踏上教育崗位后,王海霞始終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在她看來,高效課堂的氛圍應是讓每個孩子都自愿聽講、充滿信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精神,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收獲成就感。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她探索出一套獨特的方法。每節(jié)課前五分鐘,她會進行小測試,內容豐富多樣,聽寫詞語、背誦古詩、分享讀書心得等都在其中。課堂中途,她還會進行“聽課效率隨機查”。通過這些方式,孩子們每節(jié)課都精神飽滿。同時,她也注重課堂設計、激勵性語言和隨堂評價,就像她說的:“給的葡萄不要太高,讓孩子們踮起腳尖就能嘗到酸甜的味道?!?/p>
當然,方法和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王海霞很清楚,真正靈動的課堂,往往需要因時而變。2001年到2002年教的那一屆學生,有一次上語文課,一只小鳥飛進教室,在屋頂亂飛亂撞,孩子們既擔心又好奇。王海霞沒有強行維持秩序繼續(xù)上課,而是停下教學,讓孩子們安靜觀察鳥兒。等鳥兒平靜下來,她順勢將語文課改為習作課,引導孩子們觀察并記錄自己的心理活動和事情經過。那一次,孩子們的習作完成得十分出色。還有在雪天,看到孩子們不時望向窗外的眼神,她果斷把室內課堂搬到室外。孩子們在雪地里盡情玩耍、作畫、傾訴心里話,快樂從心底自然流露。這些特殊的課堂讓她明白,教育有時需要抓住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驚喜瞬間。
從教多年,王海霞凝練出“為孩子的長遠發(fā)展而打好根基”的育人理念。面對社會上“小學學不到什么”的觀點,她并不氣餒。在她看來,小學階段是孩子們品德和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要培養(yǎng)他們正直的品德以及樂觀、積極、不怕困難、拼搏努力的精神。她堅信,通過正確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平穩(wěn)度過所謂的“青春期”“叛逆期”。
當然,在教育改革的路途上,王海霞也有很多困惑。早年,她會帶班里的孩子春游、爬山、趕集,既能開闊孩子們的眼界,又能增進師生感情。但如今,出于安全考慮,這類活動不再被允許。面對這一難題,她在家長會上向家長們呼吁,孩子們需要生活圈,希望家長們能互相協(xié)作,帶孩子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總是想盡辦法,把最好的成長方式帶給孩子們。
在日常教學管理中,王海霞和學生溝通的方式也別具一格。她會和孩子們一起制定公約,遇到事情共同商量。即便學生犯錯,也是在他們認識錯誤后主動來“求懲罰”。在學生們眼中,她是“時間管理大師”,從不拖堂;還是“火眼金睛”,總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小動作和走神瞬間。
以愛育愛,架構信任橋梁
課間,在介休實驗小學的走廊里,總能看到王海霞與學生們談笑風生。多年來,她用愛與耐心為孩子們搭建成長的橋梁,讓他們逐夢前行。
2019 年 9 月,當王海霞接手389班時,四個特殊學生的情況讓她格外關注,其中最讓她掛心的是患有語言障礙的王某。
初次見面時,王某那雙清澈的大眼睛里滿是戒備。王海霞特意從她身邊走過時,注意到女孩盯著她的眼神中帶有一絲緊張。為了不驚嚇到這個敏感的孩子,王海霞選擇了一種特別的親近方式——每天課間坐在王某身邊批改作業(yè)。起初,女孩只是靜靜地觀察,有時甚至因為出神,沒有聽到上課時班長喊的起立,自然也沒有和其他孩子一樣站起來。王海霞捕捉到這個細節(jié)后,開始用簡單的問題開啟對話:“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啦?”盡管聽不清孩子含糊的回答,她依然微笑著猜測回應,就像破譯一本需要耐心研讀的密碼本。
隨著時間推移,王海霞發(fā)現(xiàn)王某對分發(fā)作業(yè)本很有興趣。她靈機一動,每次批改完作業(yè)就把本子交給王某,讓她念出同學的名字再分發(fā)。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成了打開女孩心扉的鑰匙。當其他孩子主動對她說“謝謝”時,王某的眼睛里閃爍著從未有過的光芒。從最初需要反復向王海霞確認名字,到后來能獨立完成分發(fā),王海霞見證了她從孤僻到融入集體的蛻變。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王某的學習興趣,王海霞與同為教師的丈夫商量后,決定為她量身定制學習計劃。每天課間,王海霞會挑選三個最簡單的生字教她書寫。“剛開始真的擔心她會抵觸,”王海霞回憶道,“但當她寫得越來越好時,我知道我們找到了正確的方向?!贝撕?,只要一下課,王某就會捧著課本來到辦公室,師生倆在方寸書桌間構筑起獨特的學習默契。
如今,六年級的王某已經長成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臉上總是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她會主動關心請假的同學,會在老師生病時送上關切的問候,更會在作業(yè)本上寫下歪歪扭扭卻充滿真誠的“老師辛苦了”。這些細微的變化,讓王海霞感受到教育最本真的溫度。
在王海霞看來,每個特殊學生都是被上帝親吻過的天使?!敖逃皇菃畏矫娴母冻?,而是心靈與心靈的共振?!彼冀K相信,只要教師愿意俯下身段,用耐心融化隔閡,用愛心澆灌成長,就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信任的橋梁。這種教育理念,不僅改變了王某的人生軌跡,也讓389班成為一個充滿包容與溫暖的大家庭。
當問及未來的教育理想時,王海霞輕輕翻開辦公桌上泛黃的教案本,扉頁上“以愛育愛” 四個字依然清晰如初。在她眼中,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星辰,只要給予足夠的愛和等待,終會在屬于自己的天空綻放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