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北京大學經典與文明研究中心等機構在京舉辦“人工智能:新范式、新文明”研討會。會上,鐘義信作了“智能、范式、文明”的主旨報告,提出“人工智能新范式革命成功之時,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到位之日”,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反響。會議專家一致肯定人工智能新范式與中國文化具有相同內核,認為高科技與中國文化結合,將促進國家的發(fā)展。
當前,在美國計算主義主導的人工智能迅速發(fā)展的同時,人工智能范式革命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工智能范式革命把人工智能未來發(fā)展的希望,從西方轉向東方。鐘義信認為,美國主流人工智能在科學觀與方法論上,采用的主要是物質學科范式,不適應未來人工智能發(fā)展要求,未來人工智能的新范式應是信息科學范式。鐘義信所說的新范式,強調統(tǒng)一智能是主體主導的、主客互動的信息生態(tài)過程,目標是主客合作雙贏,方法上信息內涵完備,生態(tài)過程完整。他認為,中華文明范式與信息科學范式同質,主要體現(xiàn)為以人為本。一方面強不能分而治之;另一方面強調反對唯形式化。
當前,國際上也存在對美國人工智能主流的懷疑與批判,其中尤以生成主義最為盛行,大有取代符號主義、聯(lián)接主義、行為主義之勢。生成主義的理論基礎稱為新認知科學,提出者與代表人物瓦雷拉(F.J.Varela)看好東方,將亞洲哲學類比“第二次文藝復興”,認為對智能領域的意義“堪比歐洲文藝復興時希臘思想的再發(fā)現(xiàn)”[1]。生成主義的認識根源來自對笛卡爾心物二元論的懷疑,這種懷疑的文化背景是西方理念(文藝復興)與東方理念(“第二次文藝復興”)的分別。而來自人工智能界、哲學界、邏輯學界的中國學者,同樣將問題歸結為笛卡爾心物二元造成的人工智能主客分離,但是中國學者選擇的替代范式是將智能的主客體統(tǒng)一起來。
著名信息哲學家鄔焜認為,在范式革命上,信息哲學與信息科學的范式是相通的。在研究綱領上,都強調普遍聯(lián)系,強調有序生成的自組織,強調層次間的涌現(xiàn)生成,強調人機協(xié)同增強智能。他認為,智能是智慧和能力的疊加,是主體在認識和實踐過程中,在客體中實現(xiàn)目的的能力。針對當前人工智能發(fā)展中主客分離的偏差,他認為要把人工智能與人的智能結合起來,人工智能可以解決問題,但問題不是它自己生成的,而且人的智能可以自己提出問題。智能不僅僅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而且也是生成或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數(shù)據(jù)空間中的心智與傳統(tǒng)的認識(包括傳統(tǒng)認知科學中計算主義的認知)存在一個巨大不同,就是不僅要問“是什么”的事實判斷,還要問“有沒有用”的價值判斷。這也代表人工智能實踐觀念的轉變,計算不再僅是有形部分(設備、算法),而且也關乎能力(智能與算力)。對于智慧和能力的疊加,一定要強調應用,強調發(fā)揮市場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瓦雷拉 F,湯普森 E,羅施 E.具身心智:認知科學和人類經驗[M].李恒威,李恒熙,王球,等,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譯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