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山藥是湖北廣濟的特產(chǎn),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極為苛刻,目前只有該地北部山區(qū)的梅川、余川兩鎮(zhèn)適合種植。這里的山地富含礦物質(zhì),加上用山泉水灌溉,培育出的佛手山藥醇香綿厚、嫩白鮮脆。
佛手山藥的名稱中帶有“佛”字,自然是與佛有緣。廣濟縣之名取“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唐朝稱永寧縣,今為武穴市。公元580年4月3日,禪宗四祖司馬道信出生于此地(今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鎮(zhèn)),7歲時便在梅川鎮(zhèn)北濟北寺出家禪修。司馬道信倡導“禪農(nóng)并重、自力強身”,在橫崗山修行期間融禪于農(nóng)、以農(nóng)悟道。僧眾白天勞作,晚上打坐念經(jīng),精力漸漸不支,司馬道信便帶領大家采集藥草,以補充體能。在這個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野生山藥口感好,且具有強身健體之效,于是將其引種到寺廟的菜園里,令人稱奇的是,原本條狀的山藥卻長成了手掌形狀。武穴山藥因結(jié)緣禪宗四祖而出名,故當?shù)厝朔Q之為“佛手山藥”。
雖然佛手山藥聲名在外,但我小時候?qū)@種食材卻非常嫌棄。一方面,佛手山藥的塊莖扁且有褶皺,形狀像人的手掌,密生須根,切口有黏液,削皮清理時要非常耐心、仔細才能得到完整的肉質(zhì),十分麻煩。另一方面,佛手山藥雖然味道粉糯,但母親在煲湯時卻總是切成大塊兒,吃起來味同嚼蠟。
直到有一天,我在余川鎮(zhèn)荊竹水庫的大壩魚頭城吃到了佛手山藥魚頭湯,才讓我對其徹底改觀。荊竹水庫四面環(huán)山,山泉水質(zhì)十分清澈,滋養(yǎng)了肉質(zhì)肥美的胖頭魚。勤勞智慧的當?shù)卮迕褚耘诸^魚為主食材,配上豆泡、豆腐、苕粉圓子、粉絲、佛手山藥等,燉出了佛手山藥魚頭湯這道名菜。
這道湯上桌后,只見魚湯呈奶白色,香味十分濃郁。我嘗了一口胖頭魚,肉嫩且鮮美,又不情愿地吃了一片佛手山藥,瞬間扭轉(zhuǎn)對它的偏見。這道湯中的佛手山藥不是塊狀,而是厚度適當?shù)钠锩娼M了魚頭湯的味道,入口雖然粉糯、爽滑,但滋味卻是咸鮮的,與母親做的大相徑庭。通過這次的經(jīng)歷我才知道,并不是佛手山藥的味道不好,而是母親沒選對烹飪方式。
從此以后,我便愛上了佛手山藥,吃過用其做的很多美味,其中,佛手山藥燉排骨也是一絕。將新鮮的排骨、佛手山藥和豆泡、豆腐一起煲湯,各種葷素食材的營養(yǎng)成分融合在一起,不僅有滋有味,更能迅速補充體能。
佛手山藥當“配角”出彩,作為“主角”亦是毫不遜色。將佛手山藥切成薄片,搭配肉絲、青菜葉子,再加上適量飲用水烹煮,就成了一碗美味的山藥湯,四季皆宜。還有一道頗具創(chuàng)意的櫻桃佛手山藥。先將山藥洗凈去皮,用刀剁成山藥泥,加少許蜂蜜攪拌均勻,擠成櫻桃大小的圓球;再將火龍果、橙子去皮,用果汁機打成汁,加入少許蜂蜜、凝膠片,放入冰箱冷凍成冰沙狀;最后將山藥圓球放在盤子里,淋上冰沙狀的火龍果和橙子混合物即可。
佛手山藥營養(yǎng)豐富,春季正是滋補身體的好時節(jié),喝一碗佛手山藥湯,不僅能強身健體、固本培元,還能讓這份來自家鄉(xiāng)的美味,填補在外游子們的思鄉(xiāng)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