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兒童EB病毒(EBV)感染的療效及其對患兒T淋巴細胞和EBV脫氧核糖核酸(EBV-DNA)轉陰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徐州市兒童醫(yī)院收治的104例EBV感染患兒,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聯(lián)合組,各52例。常規(guī)組采用常規(guī)退熱、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同時予以注射用更昔洛韋治療,聯(lián)合組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輔以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7 d。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治療后EBV-DNA轉陰率,治療前后免疫功能,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聯(lián)合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guī)組;治療后EBV-DNA轉陰率高于常規(guī)組;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CD3+、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兩組患兒CD19+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聯(lián)合組均高于常規(guī)組(均Plt;0.05);聯(lián)合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兒童EBV感染有利于促進EBV-DNA的轉陰,提高患兒免疫功能,療效顯著,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關鍵詞】兒童EB病毒感染 ; 更昔洛韋 ; 丙種球蛋白 ; 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7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5.06.000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5.06.003
EB病毒(EBV)歸類于嗜淋巴細胞病毒屬,傳染性較強,由于兒童機體免疫防御功能發(fā)育尚未完善,因此更易發(fā)生EBV感染。EBV的感染目標是B淋巴細胞,感染后會刺激B淋巴細胞促使其異常增殖與轉化,通過免疫反應引起全身多系統(tǒng)的損害,這一過程在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其典型癥狀涵蓋扁桃體腫脹、淋巴結腫大、發(fā)熱等淋巴結增生性體征,重癥患兒還可能存在皮疹、心肌炎、再生障礙性貧血及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等風險。EBV的廣泛影響還與淋巴瘤、鼻咽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狀腺乳頭狀癌、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等多種疾病緊密相關[1]。因此對于EBV感染,需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更昔洛韋作為當前廣泛認可的治療病毒感染的藥物,其屬于核苷類抗病毒藥物,能夠抑制病毒DNA多聚酶進入DNA,從而有效抑制細胞病毒的復制過程,減少病毒在人體的擴散,緩解病情;然而EBV不僅直接損害機體,還能擾亂機體的免疫平衡,單獨使用更昔洛韋的治療效果尚顯不足[2]。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丙種球蛋白的使用為一種被動免疫療法,直接注射到人體后會使患兒體內增加大量機體所需的免疫球蛋白,起到調節(jié)免疫、激活補體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患兒的機體防御力,殺死EBV [3]。本研究旨在探討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兒童EBV感染的療效,為EBV感染的治療提供新的視角,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徐州市兒童醫(yī)院收治的104例EBV感染患兒,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常規(guī)組和聯(lián)合組,各52例。常規(guī)組患兒年齡2~9歲,平均(4.33±0.46)歲;男性33例,女性19例;病程3 d~1個月,平均(5.45±0.47) d。聯(lián)合組患兒年齡2~8歲,平均(4.42±0.53)歲;男性31例,女性21例;病程2 d~1個月,平均(5.40±0.50) 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EB病毒感染實驗室診斷及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4]中EBV感染的診斷標準,并經血液檢查確診;⑵EBV脫氧核糖核酸(EBV-DNA)gt;500 copies/mL為陽性;⑶首次發(fā)生EBV感染。排除標準:⑴合并腫瘤或肝、腎功能疾??;⑵合并其他感染疾??;⑶具有先天性疾病;⑷合并血管栓塞性疾?。虎蓪Ρ狙芯克幬锊荒褪?。徐州市兒童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且患兒法定監(jiān)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常規(guī)組患兒進行常規(guī)治療:給予患兒常規(guī)退熱、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等治療,同時予以注射用更昔洛韋(湖北潛龍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909,規(guī)格:0.25 g/支),劑量為10 mg/kg體質量,與100 mL的5%葡萄糖溶液混合,間隔12 h靜滴1次,2次/d,連續(xù)治療7 d。在常規(guī)組的基礎上,聯(lián)合組靜脈注射400 mg/(kg·d)劑量的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70032,規(guī)格:2.5 g/瓶),1次/d,連續(xù)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和EBV-DNA轉陰率:評估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治療3 d內患兒體溫降低至正常水平,咽痛消失,腫大的淋巴結及肝脾明顯縮小評定為顯效;有效為治療5 d內體溫恢復正常,咽痛消失,腫大的淋巴結及肝脾明顯縮?。粺o效為治療5 d體溫未恢復正常,咽痛未消失,腫大的淋巴結及肝脾無縮小現(xiàn)象[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治療7 d后,抽取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TaqMan熒光標記探針基因擴增法對其血液中的EBV-DNA進行定量檢測,記錄并比較兩組EBV-DNA轉陰率。⑵免疫功能。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5 mL,以流式細胞儀[碧迪醫(y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型號:Aria SORP]檢測CD3+、CD8+、CD19+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⑶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期間惡心、頭痛、腹瀉及白細胞下降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各項不良反應發(fā)生總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首先采用S-W法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相較于常規(guī)組,聯(lián)合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更佳,治療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EBV-DNA轉陰率更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免疫功能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CD3+、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聯(lián)合組均低于常規(guī)組;兩組患兒CD19+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聯(lián)合組均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聯(lián)合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見表3。
3 討論
EBV為一種偏好感染B淋巴細胞的皰疹病毒,EBV感染多見于學齡前兒童,鑒于兒童免疫系統(tǒng)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抗原特異性靶點無法形成等缺陷,其在面對EBV時更易受感染,EBV感染有潛伏感染和增殖感染,前者可躲避宿主細胞的清除,后者病毒處于高表達、高復制的活躍狀態(tài)。若機體的免疫力低下,可導致EBV從潛伏狀態(tài)變?yōu)樵鲋碃顟B(tài)。EBV感染后的癥狀可能包括發(fā)熱、皮疹,扁桃體、頸部淋巴結與肝脾部位的腫大等,嚴重情況下還可能影響免疫、神經及血液系統(tǒng)的功能,造成器官損害[5]。此外,因EBV能引發(fā)細胞免疫失衡,被認為與某些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存在潛在關聯(lián),其危害性不容忽視。鑒于EBV感染的嚴重后果,早期識別并采取干預措施對于控制病情進展至關重要。目前對EBV感染的治療多以抗病毒、提升免疫力為主。更昔洛韋屬于廣譜類抗病毒藥物,常在臨床中被用作治療EBV感染,其藥理機制為通過抑制DNA聚合酶和病毒逆轉錄酶的活性,競爭性抑制病毒DNA鏈的合成,來阻斷病毒DNA的合成,從而抑制EBV的復制,加強抗病毒作用,改善患兒癥狀。然而,臨床實踐觀察到,部分EBV感染兒童在接受針對性的癥狀緩解治療及抗病毒治療后,病情會有所反復,這對患兒的恢復造成了不利影響[6]。
丙種球蛋白為從供體混合血漿中分離而成的一種免疫抑制劑,其中包含多種抗體,在經過靜脈注射后通過外源性補充免疫球蛋白,可快速使患兒體內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增強,形成由抗原和抗體組成的免疫復合物,刺激胸苷磷酸化酶蛋白信使核糖核酸(RNA)的產生,進而抑制病毒所需的酶,導致病毒增殖速度降低,加強抗EBV的作用,從而減少EBV感染導致的發(fā)熱、咽痛等,快速改善患兒臨床癥狀[7-8]。本研究中,相較于常規(guī)組,聯(lián)合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更優(yōu),治療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EBV-DNA轉陰率更高,這表明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兒童EBV感染有利于促進EBV-DNA的轉陰,有顯著的抗病毒作用,可減少病毒感染,治療效果顯著。
CD3+、CD8+、CD19+在維持和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平衡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CD3+代表總的淋巴細胞中細胞免疫的水平,可促進機體細胞免疫反應,而CD8+能夠識別并殺死被感染的細胞,如病毒感染的細胞、癌細胞等,CD19+是B淋巴細胞表面所特有的CD抗原分子,具有調節(jié)B細胞活化和增殖的功能。EBV首先感染咽部B淋巴細胞并滲入B淋巴細胞,受到感染的B淋巴細胞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可以造成全身性感染,后進入機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斷復制增殖,使自然殺傷細胞失去清除病毒的能力,并誘導機體T淋巴細胞的激活,促使T淋巴細胞大量增殖,導致CD4+、CD8+ T淋巴細胞數(shù)量上升,形成強烈的細胞免疫反應,從而識別被感染的B淋巴細胞,促進B淋巴細胞凋亡,對機體免疫功能造成損害[9-10]。這些變化加劇了細胞免疫反應的強度,促使體內產生大量炎癥因子,最終對各臟器造成免疫性損傷。本研究中,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兒CD3+、CD8+百分比均低于常規(guī)組,CD19+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高于常規(guī)組,這表明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兒童EBV感染可有效改善患兒機體的淋巴細胞水平,提高機體對EBV的免疫力。分析其原因為,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具有多樣的免疫特性,通過外源性注射丙種球蛋白可使得丙種球蛋白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相結合,發(fā)揮免疫調節(jié)活性,抑制T淋巴細胞活性,中和超抗原,糾正活化的T淋巴細胞,從而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同時抑制病毒復制和增殖,改善B淋巴細胞水平[11]。聯(lián)合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兒童EBV感染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這是由于丙種球蛋白是從健康個體的血漿中提取的,經過去除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的純化過程后制備而成,因此安全性較高[12]。
綜上,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輔助治療兒童EBV感染療效顯著,有利于促進EB-DNA的轉陰,提高患兒免疫功能,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袁金花, 逄崇杰. 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治療進展[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24, 24(1): 97-100.
郭麗麗,朱穎超,趙曉飛.更昔洛韋聯(lián)合雙環(huán)醇治療兒童EB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學工程,2023,30(1):79-80.
付婧婕, 曾愛中. EBV感染相關淋巴增殖性疾病治療的研究進展[J]. 山東醫(yī)藥, 2019, 59(20): 107-110.
全國兒童EB病毒感染協(xié)作組,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編輯委員會. EB病毒感染實驗室診斷及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2018, 32(1): 2-8.
付婧婕, 曾愛中. EBV感染相關淋巴增殖性疾病治療的研究進展[J]. 山東醫(yī)藥, 2019, 59(20): 107-110.
廖冰松, 趙巍, 覃鳳秋. 用更昔洛韋對EBV感染患兒進行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J]. 當代醫(yī)藥論叢, 2020, 18(7): 127-128.
鄭鈺, 周菊. 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的研究進展[J]. 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 2023, 46(4): 358-364.
王聰, 蔣菊華, 朱丹丹. 人免疫球蛋白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伴EB病毒感染的臨床價值[J]. 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 2023, 23(19): 31-34.
李麗英, 李海燕, 高帥. 兒童EB病毒感染后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變化的分析[J]. 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24, 42(2): 152-154.
趙榮, 韓彥, 鄧伊, 等. 837例住院患兒EB病毒感染特點及臨床分析[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9, 16(17): 2444-2446.
宋昆澤, 李雅莉, 牟建. 干擾素α-1b聯(lián)合人免疫球蛋白對EB病毒感染患兒臨床療效及對Ficolin-3、SH2D1A表達的影響[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22, 43(16): 1930-1934.
林彬城, 鄧立才. 丙種球蛋白輔助阿昔洛韋治療兒童EBV相關性IM的療效及對EBV-DNA載量的影響[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24, 37(16): 2786-2788.
作者簡介:王丹丹,大學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兒科感染疾病的診治。
通信作者:魏芳,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兒科感染疾病的診治。E-mail:3743832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