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園林式度假酒店可以為賓客提供休閑、康養(yǎng)服務,滿足賓客度假及欣賞山水景色的需求。結合某酒店景觀設計項目展開分析,探尋傳統(tǒng)園林式度假酒店景觀設計策略。從酒店的空間布局規(guī)劃著手,詳細分析其功能分區(qū)、交通流線設計等方面,進而對如何進行酒店建筑與景觀的融合設計展開研究,總結了項目中建筑功能區(qū)串聯以及景觀空間形態(tài)融合、環(huán)境氛圍表達等設計要點,能夠為今后地域特色酒店的景觀設計提供參考和指導。
關鍵詞:園林式;度假酒店;空間設計;功能布局;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47.4"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7897(2025)03-0076-03
0" 引言
傳統(tǒng)園林將傳統(tǒng)文化與自然山水有機結合,是中華建筑的典型代表,基于傳統(tǒng)園林設計理念的度假酒店景觀設計,能夠將酒店建筑、功能與景觀充分融合,使酒店的空間結構以及功能布局更為合理。在酒店景觀設計中,如何合理融入傳統(tǒng)園林設計理念,從而賦予酒店景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藝術格調,并提升賓客功能體驗,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對某實際度假酒店景觀設計進行分析,對傳統(tǒng)園林式酒店的景觀布局及氛圍營造展開探究。
1" 項目概況
某度假酒店場地西接茵香河,東靠雞峰山余脈,依山傍水,得天獨厚;該酒店面向高端賓客,兼有會晤、度假功能,文化氣息濃厚。場地的現狀和酒店的定位不謀而合,因此利用古典園林手法實現中式人文山水和酒店恢宏建筑的結合,既是打破現有酒店“千人一面”格局的創(chuàng)新之策,又是因地制宜的情理之中。酒店建筑面積為3.1萬m2,規(guī)劃有客房210間,并擁有4.4萬m2的景觀。酒店景觀效果如圖1所示。
2" 酒店規(guī)劃及空間布局
2.1" 空間結構設計
該酒店景觀采取了移步換景、步移景異的園林式空間設計,并利用連廊來劃分和延伸空間,達成各分區(qū)“處處可觀景,處處為景觀”的空間效果。在空間的劃分上,利用連廊連接建筑的同時對景觀空間進行分隔,并營造出“藏”與“露”自然轉換的空間感,如圖2所示。透過長廊,另一側的景觀朦朧呈現,十分美妙,視覺上增加了景觀層次,且不妨礙風的流動和花香傳遞等感知。在空間的延伸上,針對酒店的景觀設計,以道路、游廊、踏步等作為引導賓客移步觀景的媒介,并維持了各分區(qū)間的聯通性,使不同空間分區(qū)產生較好的層次感與過渡性,進而增強空間進深感。
2.2" 功能布局設計
高端度假酒店的景觀功能設計,既要增強賓客的體驗感和認同感,又要彰顯獨特的文化理念和審美底蘊,因此其功能布局必須依托空間結構增強設計感,營造視覺感官和實際體驗雙平衡的效果[1]。為適應不同的規(guī)模、地形和周邊環(huán)境,也要考慮到景觀和觀景的需求,依據建筑的功能,使用兼有內外的布局形式。酒店建筑功能布局如圖3所示。其中,最大的建筑1#集接待中心、大堂和客房于一身,用于接待賓客并提供入住引導、賓客臨時休息與等候服務,兼具住宿功能,滿足賓客的基本入住需要。該建筑一側建筑2#用于會議和餐飲,餐會區(qū)的設置可供賓客洽談事務、舉辦宴會,滿足賓客的商業(yè)活動與休閑活動需要。另一側建筑3#則為康養(yǎng)區(qū),提供康體健身服務,并設有游泳池和溫泉,可以讓賓客于此處休閑娛樂。而與康養(yǎng)區(qū)相隔為貴賓樓,用于接待和服務VIP賓客。戶外區(qū)域布置有活動草坪、迎賓區(qū)、隔音樹叢等,整體上營造了統(tǒng)一協(xié)調的環(huán)境氛圍,同時也發(fā)揮了不同的功能作用。例如,隔音樹叢的布置,既可以作為綠化景觀,又可以起到隔音的功能。
2.3" 交通流線設計
酒店景觀設計中的交通流線設計是對酒店范圍內人流、車流移動路徑的設計。廳空間是傳統(tǒng)園林式度假酒店中的重要交通節(jié)點,而廊空間則擔當著園林空間過渡與景觀過渡的關鍵任務,因此在園林式空間布局中“廳”與“廊”都具有引導交通流線的作用[2]。在該酒店景觀規(guī)劃中,依托園林式景觀設計理念將游廊融入交通流線設計,使酒店“廊空間”成為核心動線,既可以為賓客遮雨遮陽,又可以豐富景觀層次。根據賓客出入、度假需求規(guī)劃落客流線、地庫流線、車行流線、電瓶車流線、人行流線、連廊流線和消防流線,其中,車行流線包括了賓客會議所用的大巴車流線和VIP賓客入住的車行流線。連廊作為溝通建筑空間及各景觀區(qū)域的重要路徑,既方便賓客的出行,又滿足酒店的日常運營,使酒店的住宿、餐飲、康養(yǎng)觀光和后勤服務等功能都可以借助連廊來高效運作。具有園林特色的連廊使酒店各建筑區(qū)域渾然一體,同時連廊設計也融入酒店景觀之中成為賓客賞景觀光的路徑導引。
3" 酒店建筑與景觀的融合設計
3.1" 建筑功能區(qū)串聯
該酒店占地面積廣大、建筑功能繁多,因此通過建筑與景觀的融合實現各建筑功能分區(qū)更合理的串聯,在空間區(qū)域銜接和交通網絡設計上做好規(guī)劃?;趥鹘y(tǒng)園林的設計理念,充分運用廊道元素劃分景觀空間并完善內部交通。接待中心的兩側延伸出連廊,分別用于聯通2#建筑和3#建筑,作為人行交通流線聯系園中各處,提供一個全天候可供便利通行的交通網的功能性作用,有效串聯這些建筑與酒店功能,如圖4所示。連廊從前庭景觀區(qū)中穿過,在景觀空間中,酒店的建筑、點景樹、特置石是視線的焦點,每處建筑、每個分區(qū)都可以發(fā)散出觀景的視線,但視線匯聚于此時,連廊又成為景觀,在觀賞草木風景的同時感受傳統(tǒng)園林文化的魅力。在接待中心連通至康養(yǎng)景觀區(qū)的廊中行走,賓客可沿途觀賞稀樹草坪和密林景色,享受富氧空氣環(huán)境,并享受康養(yǎng)區(qū)域的湯池、泳池。借助游廊設計,有效實現項目酒店建筑功能區(qū)域的串聯,并作為景觀造型的一部分充分彰顯傳統(tǒng)園林文化特質,強化其審美屬性,進一步凸顯傳統(tǒng)園林式度假酒店的功能服務優(yōu)勢。
3.2" 景觀場地功能設計
該酒店秉承自然天成,與環(huán)境融合,建立山、水、古韻的酒店文化空間關系,提供住宿、商務、度假休閑及康體綜合酒店服務。景觀設計秉承古韻新作、時代融合、精工細作的設計理念,融合自然與建筑空間,與山水環(huán)境相生而立。結合場所高程及空間布局,通過空間的圍合、交錯,營建起承轉合的氛圍環(huán)境,并注重與自然的融合,采取移步換景的設計手法將整體區(qū)域呈現出來,充分解讀“山” “水” “石”的設計元素,展開唯美素雅的自然畫卷,以自然山石為場景,映景點景;以古典詩文點題,并營建不同空間的詩畫意境,用回廊串聯場所轉折,用植物營建四季盛景,結合不同空間屬性打造景觀設計。
酒店設計有前庭景觀、后庭景觀、餐會景觀、康養(yǎng)景觀、貴賓花園等分區(qū),根據酒店的不同功能需求進行對應的景觀活動設計,以優(yōu)化景觀場地的功能性。酒店入口景觀區(qū)作為迎賓場所,承擔營造迎賓氛圍的功能,因此結合園林主題特色設置了山水松林庭院的景觀。入口處利用地形和造型松掩映主體建筑,同時又引導人進入酒店,使賓客一進入酒店區(qū)域便能夠感受傳統(tǒng)園林式度假酒店的景色之美,體會酒店景觀設計中體現出的文化底蘊。而在大堂區(qū)附近的廊架庭院中,則布置以“琴棋書畫”為主題的景觀庭院,使得賓客在賞景和休閑等活動中充分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通過文化情感的共鳴增強對酒店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在餐會景觀區(qū)域的布置上,根據不同的酒店活動和賓客需求進行場地功能設計。例如,宴會廳外的活動草坪區(qū)域,可用于舉辦草坪婚禮和草坪野餐。在全日餐廳外,通過景觀餐飲外擺和景觀內庭院的設計,賓客可以在春、夏、秋3個氣候適宜的季節(jié)一邊賞景一邊享受美食和下午茶,并在餐飲外擺區(qū)旁邊設置兒童樂園,滿足具有親子活動需求的賓客。為了提升酒店在冬季的客群吸引能力,在康養(yǎng)健身區(qū)域的室外景觀中設置了溫泉泡池,使賓客可以在溫暖的湯池中享受雪景。除此之外,還在景觀種植過程中利用自然草地和各類花木營造出“藏” “露”結合的空間感,滿足賓客審美需求。
3.3" 景觀空間形態(tài)融合
度假酒店與景觀融合設計,旨在實現建筑、自然和人的和諧共生,使酒店建筑與園林元素有機融合為一體[3]。將傳統(tǒng)園林元素充分融入景觀空間中,使園林文化、自然山水在酒店空間中得到展現,如圖5所示。其中,木石景觀的運用使酒店的人文山水空間設計更具時代感,并使景觀區(qū)域劃分空間的通透性得到提升,同時也有助于各區(qū)域片區(qū)化主題渲染的效果增強。例如,茂盛植物的種植將植物的生命力融入景觀空間,賦予酒店空間生長性;而植物、木石鋪裝以及雅致的建筑外形,則使項目酒店的整體空間顯現出自然清幽的特性,實現現代酒店與古典園林不同形態(tài)的融合。
3.4" 景觀環(huán)境氛圍細節(jié)表達
良好的酒店景觀環(huán)境不僅能夠給賓客提供視覺感官上的享受,還能夠通過適當的氛圍細節(jié)表達給賓客帶來愉悅的心理體驗,因此在酒店景觀設計上需要充分運用直觀識別性和距離差異性等視覺感知原理,做好環(huán)境氛圍的烘托[4]。該酒店利用花木種植搭配、夜景設計和場景鋪裝設計等,對景觀環(huán)境進行細節(jié)優(yōu)化,實現“景”與“觀”的互動。植物種植依照不同區(qū)域的景觀需求進行設計。例如,入口處種植的造型松,呼應山水松林主題庭院設計,富有古典韻味;康養(yǎng)區(qū)種植早園竹和紅楓等植物,竹子代表堅韌長壽,紅楓代表熱情和生命力旺盛,與康養(yǎng)區(qū)“健體養(yǎng)生”的主旨相合。而酒店夜景景觀中主要運用燈光設計來營造靜謐幽遠的氛圍,如圖6所示。通過錯落有致、疏落得宜的燈光,可以恰到好處地照亮夜間景觀,與酒店松竹植物、木石構件等共同渲染出古樸雅致、清新自然的氛圍。另外,強化道路鋪裝設計來營造古樸溫馨的氛圍,契合傳統(tǒng)園林風格[5]。不同排布方式的石條材料在草地上拼接,整齊且大方;而不規(guī)則材料的鋪設拼接則在酒店景觀中營造出“野趣”,更顯活潑自然;木料、瀝青等不同材料應用到不同的場景中,既不影響道路的正常功能使用,又起到了美化視覺效果的作用。
4" 結語
通過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利用古典園林手法實現現代化度假酒店建筑與山水園林文化相結合,打造富有傳統(tǒng)韻味的空間布局,使酒店建筑與功能得到合理串聯。本文通過對某度假酒店的景觀設計進行研究,探討如何將傳統(tǒng)設計理念融入其中,為度假酒店設計積蓄了充足的園林式景觀設計經驗,并為相關項目的開展提供可靠參考。
參考文獻
[1]" 雷洪強,鞏磊.中國傳統(tǒng)園林在度假酒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以北京環(huán)球影城諾金度假酒店項目為例[J].城市建筑空間,2022,29(4):11-14.
[2]" 汪燎宇.園林式酒店公共交通空間設計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21.
[3]" 楊國檣.度假酒店建筑與景觀融合的設計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21.
[4]" 姚青石,崔鳴軒.基于視覺感知的山地酒店景觀空間設計[J].工業(yè)建筑,2023,53(8):25-30.
[5]" 金巧巧,李煜.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思想在酒店景觀中的運用:以大理沙溪蘭林閣酒店為例[J].農業(yè)與技術,2023,43(17):139-142.
作者簡介:錢昱竹(1991— ),女,漢族,江蘇揚州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酒店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