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xué)家蘇軾在《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中寫道:“我昔在田間,寒庖有珍烹……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詩中的“蘆菔”即指蘿卜,子瞻先生譽其為“珍烹”,可見蘿卜自古便備受推崇。而大豆亦不失為蔬中珍品。這兩種食材伴隨著悠久的歷史,成就了無數(shù)經(jīng)典的風(fēng)味與情感。
小雪時節(jié),正逢單位放假,我遂決定回鄉(xiāng)下老家一趟。這次回家,除了探望久別的母親,我還肩負著幫助老人收獲田中蘿卜的任務(wù)。母親身體尚好,見我回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便親自帶我去地里看她種的蘿卜。她告訴我,最近雨水充沛,氣候適宜,蘿卜在田間頑強生長,已經(jīng)拔節(jié)得像麥稈一般。每一片帶著早露的葉子,似乎都在訴說著季節(jié)的秘密。母親指著一把黃褐色的籽兒,笑道:“這是蘿卜的種子,叫萊菔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它‘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p>
望著田間袒露的碩大蘿卜,母親笑著讓我挑選一顆最大的。我四下打量,俯身拾起一顆特別肥碩的蘿卜,遞給她。她接過來,輕輕抖落上面的泥土,掂量了一下,笑著說:“這蘿卜真是胖嘟嘟的,像個水靈的小娃娃,應(yīng)該有六七斤左右,正好可用來做蘿卜豆豉咸菜?!痹捯粑绰洌陼r母親腌制的這道美味便又涌上我的心頭。
制作這道咸菜的第一步是處理豆豉。母親挑選上等的黑豆。黑豆具有清熱解毒、補血養(yǎng)腎等功效,還能美容護發(fā)。她小心剔除雜質(zhì),將黑豆倒入秤盤中,確保稱量準確。接著,她將黑豆洗凈,放入清水中浸泡,待豆子飽滿膨脹后,才將其放入鐵鍋,用文火慢慢煮熟。待黑豆熟,母親又割下幾枝黃蒿。柔軟的黃蒿葉層層疊加,鋪在干凈的紙箱中,輕輕壓實。這樣便為接下來的“熏蒸催化”做好準備。
豆子經(jīng)過七天的“熏蒸”后,表面長滿菌斑,進入微妙的發(fā)酵階段。母親輕輕地搓捻開緊密的豆豉,繼續(xù)讓它們沐浴陽光、通風(fēng)干燥,最終成了香氣撲鼻、味道濃郁的豆豉。
豆豉準備好后,便可以開始腌制蘿卜了。母親選用了水蘿卜,水蘿卜清脆爽口,最適合用來腌制。她首先將蘿卜埋在松軟的細沙中,去掉那刺鼻的辣味,保留其脆感。接著,她挑選出青翠細長的蘿卜,切割成適當?shù)牧庑螚l。母親總是小心翼翼地測量,每一片蘿卜的厚度和大小都一致,確保腌制后的口感均勻。
母親將切好的蘿卜條一層層地放入壇中,再撒上一層浸泡過的豆豉,加入姜片和粗鹽,層層疊加,直到壇子裝滿。隨后,她熬制花生油,選擇剛剛壓榨的油,加入八角、茴香、花椒、橘皮等香料,熬至香氣四溢后放涼,再小心地澆入壇中,最后滴上一點高濃度白酒,密封壇口。整個腌制過程,繁復(fù)而細致,全是母親的耐心與匠心。
十天后,蘿卜豆豉咸菜終于可以食用了。從瓷壇里舀出來的咸菜香氣撲鼻。蘿卜的清香、黃蒿的芬芳與豆豉的濃郁風(fēng)味交織在一起,沁人心脾。淡青色的蘿卜條、烏黑的豆豉、金黃的姜片、紅褐色的八角和花椒,每一物都晶瑩剔透,色彩斑斕。此時,每一口咸菜,都帶著家鄉(xiāng)的味道,咸香適中,唇齒留香,仿佛回到母親的懷抱。
母親手工腌制的蘿卜豆豉咸菜,伴隨著歲月流轉(zhuǎn),成了我記憶中最溫暖的味道。每次離家,母親總會在行李中悄悄放上一兩罐,讓我?guī)ё?。那些罐子里不僅藏著蘿卜的香味,更藏著母親的愛與無盡的思念。每當我品嘗這道咸菜,心中總是泛起一陣溫暖,仿佛母親就在身邊,默默守護著家的溫情與無言的愛。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