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這座被譽為“魚米之鄉(xiāng)”的古城,四季更迭間,美食如同流動的畫卷,緩緩在食客眼前鋪展,每一季都奉獻出獨特的味覺盛宴。蘇州人不僅擅長將菜肴做得美味,更追求其精致與細膩。春風(fēng)和煦、萬物復(fù)蘇之時,若未能品嘗到那塊象征著春天序曲的醬汁肉,無疑會辜負蘇州春天的溫柔與豐饒。
醬汁肉的歷史可追溯至明朝,那時的蘇州不僅是江南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更是美食的聚集地。在蘇州觀前街東頭,曾有一家肉店,流傳著一段關(guān)于醬汁肉的美麗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這家店的主人陸氏夫婦救助了一位饑寒交迫、暈倒在路邊的老乞丐。為報此恩,老乞丐慷慨地傳授給陸氏夫婦一個燒肉的秘方,并留下自己的破稿薦(蘇州方言,指用稻草編成的草墊)作為燒肉時獨一無二的燃料。陸氏夫婦按照老乞丐的秘方燒制出來的肉,香氣四溢,酥爛可口,很快便在當(dāng)?shù)芈暶o起。因這肉是用老乞丐留下的稿薦燒制而成,故得名“陸稿薦醬汁肉”。從此,醬汁肉成了蘇州的傳統(tǒng)名菜,備受當(dāng)?shù)厝撕陀慰偷南矏郏粌H傳遞著獨特的味道,更蘊含蘇州人的文化與歷史。
美食家陸文夫曾說過:“簡單的豬肉隨著時令變化,燒法不一,有老蘇州戲稱,一年四季就是要吃好四塊肉,春季吃醬汁肉、夏季吃荷葉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吃醬方肉?!贬u汁肉作為這四季之肉中的春季代表,流傳至今,已然成為蘇州人一年之中不可或缺的美味。
小時候的春季,我總是體弱多病,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想起自己年輕時,每當(dāng)春天來臨家里便會做一道特別的醬汁肉,據(jù)說醬汁肉能增強體質(zhì),抵御春寒。于是,奶奶決定親手為我做這道醬汁肉,既想為我換換口味,更希望能讓我快點好起來。
醬汁肉的制作工藝頗為講究,奶奶精心挑選上等的五花肉,搭配特制的醬汁,通過慢火精心燉煮,直至肉質(zhì)變爛。她深知調(diào)配醬汁的重要性,用心挑選紅曲粉、豆瓣、醬油、糖、蔥、姜等多種調(diào)料,按比例細心混合,再慢慢熬制,直至醬汁變得濃郁。在燉煮過程中,醬汁逐漸滲透進五花肉中,使其呈現(xiàn)出誘人的桃紅色,并散發(fā)出令人垂涎的香氣。最后,將燉煮好的醬汁肉改刀成小塊,裝盤時再淋上一勺濃香四溢的醬汁。這勺醬汁甜而不膩,醬香味醇厚,為這道菜品增添獨特的魅力。
那時的我,因生病而胃口不佳,對食物提不起興趣。但當(dāng)奶奶端出那盤色澤誘人的醬汁肉時,我仿佛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忍不住夾起一塊放入口中。那肉質(zhì)軟嫩至極,輕輕一咬便化于口中,與醬汁完美交融,味道鮮美而不油膩,瞬間激發(fā)了我的食欲。隨著每一口的品嘗,我感到身體里的力量在慢慢恢復(fù)。奶奶看我吃得津津有味,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盤醬汁肉,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是奶奶對我深沉的愛與關(guān)懷。
又到春天,我不禁回想起奶奶親手制作的醬汁肉。為了重溫那份記憶中的美味,我按照奶奶傳授的技藝,一絲不茍地挑選食材,細心地調(diào)制醬汁,將肉塊腌制得恰到好處,再經(jīng)過耐心的烹飪,使其充分入味。終于,一盤色澤鮮艷、香氣撲鼻的醬汁肉終于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共同品嘗著這盤醬汁肉,我仿佛穿越時光,回到了那個洋溢著溫馨與歡樂的童年。我想,很多時候,我們細細品味的不僅僅是食物本身的鮮美,更是那份鐫刻心底、難以割舍的深刻回憶。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