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實踐探索任務導向下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提高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為學生設計真實、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評估體系,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拓展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廣度,提升其探究、批判性思維和協(xié)作能力。任務導向教學模式是小學閱讀教學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有助于進一步推廣和完善整本書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任務導向;教學模式;教學實踐;效果評估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5)04-0007-04
一、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教育界研究的焦點。近年來,任務導向教學模式在英語、數學等學科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但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仍然處于探索階段。任務導向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重點在于通過設置閱讀任務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現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因此,本文將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探討任務導向下的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目的在于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其閱讀興趣。
二、任務導向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任務導向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實際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模式,其理論基礎主要源于社會文化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和交際語言教學理論。從社會文化理論的角度來看,任務導向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在真實社會環(huán)境中的學習體驗和能力培養(yǎng),以促進學生適應社會、融入文化。從認知學習理論的角度來看,任務導向教學模式強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進行信息處理、知識建構和思維發(fā)展,以實現深層次的認知學習。從交際語言教學的角度來看,任務導向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實際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和體驗文化的過程,以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任務導向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設計合適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式學習,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確保任務具備實際意義、挑戰(zhàn)性和可操作性。在實施教學時,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合作探索并自主反思,以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習主動性。在教學評價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表現和成果、成績,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實現教學的循環(huán)反饋和持續(xù)改進。總體而言,任務導向教學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提升其素質。
三、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一)現狀分析
如今,教育界開始逐漸關注和推廣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許多學校將此視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重要途徑。首先,學校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如通過擴大圖書館、閱覽室建設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閱讀書籍。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開始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體驗和反思,以促進學生閱讀理解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高。此外,學校還通過積極舉辦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如讀書分享會和閱讀比賽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
在實施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和學生閱讀體驗產生了影響。首先,部分學校和教師對整本書閱讀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多讀書”的層面上,忽視了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閱讀體驗和反思的重要性。其次,一些學校在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時,過于注重閱讀數量和速度,而忽視了閱讀的質量和效果,導致學生的閱讀成為一種應付行為。再次,部分學校和教師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和講解,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能動性,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自主性受到限制。最后,一些學校在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時,對學生的閱讀選擇和閱讀興趣不夠尊重,導致學生對閱讀產生抵觸和反感情緒。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我們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這些問題,尋找合適的解決策略,以充分發(fā)揮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閱讀興趣和思維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四、任務導向下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
(一)整合任務導向教學模式和整本書閱讀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如何有效融合任務導向教學模式和整本書閱讀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研究重點之一。任務導向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通過設定明確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其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整本書閱讀強調對文本的全面理解與反思,重點培養(yǎng)學生深入閱讀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結合兩者的特點,我們可以建立一個全新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方式,即以任務為導向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
在此模式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并設定與之相匹配的閱讀任務。這些任務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點提問,更多的是對文本的深度探討、對比、評價和創(chuàng)造性應用等高階思維任務。通過這些任務,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和層次對文本進行分析和解讀,從而實現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為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教師在設定任務時應注重學生的實際情境和生活經驗,盡量使任務具有實際意義和挑戰(zhàn)性。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閱讀過程。
任務的完成不僅需要個體的參與,更需要團隊的合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閱讀任務,通過討論、交流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也可以通過借鑒他人的觀點拓寬自己的閱讀視野。
為了確保任務的有效性,教師在任務完成后應組織學生進行反饋和反思,對任務進行評價和改進。這不僅可以增強任務的實際效果,還可以促進學生自我評估和自我調整能力的提升。
(二)設計合適的閱讀任務
任務導向教學模式強調通過真實、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而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如何設計合適的閱讀任務至關重要。一個合適的閱讀任務能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提煉關鍵信息,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合適的閱讀任務應具有真實性。這意味著任務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經驗緊密相連,使他們感到任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例如,可以要求學生從一本小說中選擇一個情節(jié),然后重新編寫,以了解他們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
任務的設計應有層次性。對于不同的閱讀材料和不同的學生群體,任務的難度和深度應有所不同。對于初級讀者,可以設置一些基于文本直接信息的任務,如概述主題、列出角色等;而對于高級讀者,則可以提供一些需要分析、評價或擴展文本內容的任務。
任務應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或辯論等形式,學生可以采用多種視角審視文本,提高自己的理解深度。如此做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技能,而且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和溝通能力。
合適的閱讀任務應注重學生的反思和自評。完成任務后,應鼓勵學生對其閱讀過程和成果進行反思,明確自身的長處和短處,以便進行適當調整和進一步提升。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
任務導向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要想取得效果,不僅需要設計合適的閱讀任務,還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來支持其實施。教學方法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而評價體系則應關注學生的深度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方法應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利用互動式討論、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發(fā)問并解決問題,來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和批判性思維。
評價體系應關注學生的深度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傳統(tǒng)的書面考試往往只能測試學生對文本表面信息的記憶,難以反映他們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維。因此,評價體系應設計一些需要分析、評價、應用和創(chuàng)造的任務,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高階思維能力。例如,可以要求學生對文本中的某個觀點進行批判性評價,或根據文本內容設計一個創(chuàng)意故事。
評價體系應注重過程和自評。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教師需鼓勵其記錄自己的閱讀體會、思考和反饋。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反思的習慣,還能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需求,從而提供更有效的指導和支持。此外,學生還應對自己的閱讀成果展開自我評價,認清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以推動持續(xù)進步。
五、教學實踐與效果評估
(一)教學實踐設計
任務導向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設計是將理論應用到實際教學中的關鍵步驟,它應體現出任務導向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即將學生置于真實的閱讀情境中,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和能動性。在設計閱讀教學實踐時,首先需要選擇一本適合學生閱讀水平的書籍,再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系列的閱讀任務。這些任務應能促進學生深入閱讀、思考和討論,激發(fā)其興趣和熱情。具體可以設計一些問題探究、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形式的任務。
在實施閱讀任務時,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創(chuàng)設一個支持性、合作性和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討論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思考,鼓勵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自主提問、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應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可利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等方式,讓學生從多個視角審視文本,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查閱學生的過程記錄和反思,要求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記錄自己的閱讀體會、思考,以形成反思的習慣。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也有助于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需求,以提供更有效的指導和支持。
(二)教學實踐過程與成果展示
在任務導向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討論等方式,深入閱讀文本,完成了一系列的閱讀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閱讀能力,還培養(yǎng)了探究、批判性思維和協(xié)作能力。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將文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主題和思想。例如,在閱讀一本講述友情的故事書時,學生通過模擬故事中的情景,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友情的真諦。同時,學生還通過自主提問、解決問題的方式,對文本中的某些觀點進行了批判性評價,展示了自己的高階思維能力。
在教學實踐成果展示方面,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閱讀體驗。學生通過報告、展示、分享等形式,向全班展示了自己的閱讀成果。這不僅使其他學生受益,還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信心。此外,學生還對自己的閱讀成果進行了自評,認清了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為未來的閱讀學習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三)教學效果評估
任務導向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評估是檢驗其有效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評估應該圍繞學生在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的提升進行。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閱讀思考和反饋,評估他們的閱讀深度和廣度;通過觀察學生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活動中的表現,評估他們的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的提升情況。其次,通過與傳統(tǒng)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對比,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任務導向模式的優(yōu)勢。例如,在任務導向模式下,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激情得到了更好的激發(fā),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更加主動、積極,更愿意進行深入探究和批判性思考。最后,我們還應邀請學生家長和其他教師參與評估,收集他們的反饋和建議,以全面了解教學模式的實際效果。通過綜合分析各方的反饋意見,我們可以更加準確地評估任務導向下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效果,為未來的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孫蕾蕾.初中語文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喀什:喀什大學,2023.
[2]趙亞非.項目式學習下《鄉(xiāng)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3.
[3]馬" "晨.基于任務驅動學習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優(yōu)化研究[D].臨沂:臨沂大學,2023.
[4]李" "博.小學高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固原:寧夏師范學院,2023.
[5]吳扣香.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群任務驅動的有效設計——以《童年》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J].小學語文教師,2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