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斷山脈褶皺深處,東旺河谷蜿蜒如大地掌紋。“東旺”這個被藏語賦予“地下寶藏”寓意的秘境,懸垂在云南最北端的蒼穹之下。當無人機掠過海拔4500米的雪線,鏡頭里綿延的褶皺山脊如同凝固的浪濤,將東旺鄉(xiāng)定格成遺世獨立的孤島。在這里,冬季長達半年,稀薄的空氣中游蕩著“猴子落淚、豹子折頭、老鷹繞道”的古老諺語,而每年4月至9月,冰雪消融處萌發(fā)的蟲草與松茸,牽引著生命的奇跡,解開了藏民尋求富裕的密碼。
高原的晨曦總帶著金屬般質感的寒意,魯茸取扎將凍僵的手指貼近嘴邊,輕輕地呵氣,警車的儀表盤顯示著“-15℃”,海拔計指針在5000米刻度線上震顫。后視鏡里,北風正在撕扯瑪尼堆上的經幡,經幡在狂風中獵獵作響,把藏地的陽光撕成碎片,紛紛揚揚灑在魯茸取扎藏藍色的警服上。這個有著古銅色臉龐的藏族漢子,正踩著積雪融化形成的冰碴兒,深一腳淺一腳走向云層深處的蟲草山。突然間,冰碴兒的聲響驚起巖羊,遠處牦牛群中升起一縷孤煙——那是藏民們回家的方向。這條橫斷山脈深處的巡邏路,他帶著所里的兄弟們,已經走了三個年頭。
2009年的冬天,迪慶高原的凜風裹挾著雪粒抽打在新警訓練場上。23歲的藏族青年魯茸取扎像一株倔強的格?;ㄍα⒃陉犃兄?,高原紫外線在他顴骨處烙下兩團赭紅。當同期隊員按時休息時,他總要多找點兒項目加練。
海拔3300米的香格里拉訓練場上,稀薄的空氣里凝結著-5℃的寒意。魯茸取扎將30斤重的沙袋綁在戰(zhàn)術背心上,藏青色的作訓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在高原的朔風中凝結成冰晶。這是2013年盛夏的清晨,云南省特警比武集訓的第N天,他的作戰(zhàn)靴在訓練場上踏出規(guī)律的聲響,仿佛牦牛蹄子叩擊高原凍土。“雄鷹的翅膀要穿過暴雪才能堅硬?!贝丝?,這個27歲的藏族青年一邊在心里鼓舞著自己,一邊默默地將沙袋加重至40斤。傍晚靶場的燈光下,子彈殼在他腳邊堆成閃亮的山丘,虎口的老繭在槍身刻下年輪般的紋路。
2014年8月的大理比武場,濕熱的氣候讓作戰(zhàn)服緊貼脊背。五年前的特警新人,如今已成長為骨干。這一年,魯茸取扎成為迪慶代表隊的隊長,也是隊伍的“靈魂”。然而,無人知曉,這位被隊員們稱為“硬漢”的康巴漢子,此刻正被劇烈發(fā)作的舊疾折磨得冷汗涔涔。作為隊長,他比誰都清楚,臨陣換將意味著什么:新隊長需要重新磨合戰(zhàn)術,隊員心理可能潰堤,多年心血或將付諸東流?!氨J刂委?,打止痛針?!彼е缹︶t(yī)生說,聲音輕得像嘆息,卻重如千鈞。
如約站上賽場,“砰!”第一發(fā)子彈破膛而出。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疼痛讓視線有些模糊,但多年的肌肉記憶在燃燒。當裁判宣布“200米狙擊步槍運動射擊第一名:迪慶代表隊魯茸取扎”時,他向歡呼的隊員們露出燦爛的笑容,像極了綻放的格?;āD翘?,他帶著傷病,又接連拿下95式步槍運動射擊第二名、92式手槍應用射擊第三名。
時間來到2015年盛夏,訓練場的地表蒸騰著灼人的熱氣。一聲爆裂的槍響驟然撕裂空氣,魯茸取扎的左眼瞬間被血霧籠罩——炸膛的槍管迸射出數枚金屬碎片,像毒蜂般刺入他的眼球,耳膜在轟鳴中撕裂。95式自動步槍的炸膛聲像晴天霹靂,訓練場上騰起的硝煙中,魯茸取扎感覺右耳突然浸入黏稠的液體,視網膜上殘留著詭異的橙紅色光斑。戰(zhàn)友的驚呼聲仿佛隔著水幕傳來,他卻死死攥住發(fā)燙的槍托,任由鮮血順著戰(zhàn)術手套蜿蜒而下?!斑€有十五天就是比武?!边@個念頭像鋼釘扎進他的神經。“保守治療,先完成比賽!”帶著右眼殘留的彈片和近乎失聰的右耳,他再次站在了特警比武的起跑線。92式手槍在模糊的視野中晃動成重影,他緊咬牙關喚醒專注;自動步槍后坐力震得傷口迸裂,他卻在劇痛中捕捉到肌肉記憶的韻律。競技全程,他像只受傷的雪豹在賽場上騰躍。當“團體總分第一”的結果宣布,咸澀的液體順著剛毅的面龐蜿蜒——那是汗水和淚水的混合。十余年間,這個康巴漢子在訓練場擊發(fā)23000余發(fā)子彈,彈道軌跡編織成守護雪域安寧的無形大網。“真正的槍聲不該響起”,他摩挲著胸前的功勛章,窗外雪山的輪廓在暮色中漸漸隱去,像極了沉默的守護者。
2024年的深冬,我在香格里拉市公安局政工室見到了魯茸取扎從警以來的一箱證書,其中有半箱是比武場上的榮譽?!艾F在爬避雷針需要戴護膝了?!彼χ破鹧澞_,膝蓋上暗褐色的傷疤像高原凍土龜裂的紋路。訓練場上傳來年輕特警的呼喝聲,遠處雪山的輪廓被夕陽鍍上金邊。榮譽墻的照片里,2009年的青澀面孔與如今眼角帶傷的中年人隔著時空對望,唯有頭頂的警徽始終锃亮如新。而在遠處的醫(yī)院檔案室,那份泛黃的病歷成了特殊教材:“這個病例證明,人類意志力的極限,遠超醫(yī)學教科書?!边@個曾多年征服特警比武巔峰的戰(zhàn)士,像一尊青銅雕塑,永遠屹立在守護雪域平安的哨位上。
清晨的獨克宗古城籠罩在薄霧中,轉經筒的金頂在曦光中若隱若現。身著藏藍警服的社區(qū)民警魯茸取扎已經開始巡邏,他的腳步丈量著海拔3300米的石板路,藏袍老阿媽笑著打招呼時,他總會用藏語道聲“扎西德勒”。這個被群眾親切稱作“阿吾”的社區(qū)民警,用三年時間將轄區(qū)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連年壓降,讓這座千年茶馬古鎮(zhèn)煥發(fā)出新時代的平安光彩。
初到古城金龍社區(qū)時,這位藏族漢子面對的是錯綜復雜的治安形勢:古城木結構建筑密集,存在消防風險,旅游旺季客流考驗著治安承載力。魯茸取扎用最“笨”的辦法破局——每天深入社區(qū)步行熟悉情況,將轄區(qū)百戶居民、百家商鋪的信息刻進腦海。
在金龍社區(qū)工作的三年里,魯茸取扎在基層治理中展現出獨特的群眾工作智慧。面對轄區(qū)強林石化加油站長期存在的散裝汽油銷售管理漏洞,這位藏族警官沒有采取簡單的行政命令,而是深入群眾尋找突破口。經調研發(fā)現,該站擁有40年油庫工作經驗的資深職工馬老對安全生產標準有著近乎苛刻的堅持。魯茸取扎抓住這一關鍵,連續(xù)多個工作日與老前輩懇談,從安全操作規(guī)范聊到社區(qū)平安建設,最終在安全生產理念上達成深度共識。這對忘年交創(chuàng)新建立“雙崗聯(lián)審”機制,將安全監(jiān)管與便民服務有機結合,不僅使該站散裝油銷售管理成為行業(yè)典范,更探索出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涉藏地區(qū)基層治理中的生動實踐。
白雞寺的風鈴發(fā)出清脆的響動,魯茸取扎踩著青石板上的斑駁陽光踏入寺院時,全然不知自己即將解開一個纏繞兩個多月的死結?!跋浪卦绯蓴[設了?!崩仙说哪钪樵谥搁g轉得焦躁。池底龜裂的紋路像干涸的河床,幾片枯葉在裂縫間打著旋兒。這池子不僅是消防命脈,更是輪值僧人每日生活的源泉。魯茸取扎趕忙來到消防中隊,尋求破題密碼。功夫不負有心人,當第一股清泉注入水池的剎那,一位僧人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水痕——不知是飛濺的池水,還是別的什么。
當夕陽為轉經筒鍍上金邊,魯茸取扎又開始了夜間巡邏。商鋪懸掛的經幡在晚風中輕揚,監(jiān)控探頭紅燈規(guī)律閃爍,客棧傳來的弦子聲與對講機電流聲奇妙共鳴。這個把警察藍穿成第二層皮膚的男人,用腳步編織著古城的平安經緯,守護著人間香格里拉最質樸的安寧——正如千年轉經筒周而復始的軌跡。
時光倒流至魯茸取扎初遇東旺的那個夏日。記憶中的滇川通道像被巨斧劈開的傷口,吉普車在垂直落差千米的懸崖間騰挪,車輪與路基的距離,往往就是生與死的距離?!白筮吳捅诓林嚧埃疫厤{谷江水在腳下咆哮,方向盤稍微打偏半寸……”他下意識握緊胸前的執(zhí)法記錄儀,那些被碎石擊中的凹痕,都是這條“死亡走廊”發(fā)出的特殊警醒。
這條貫通滇川的咽喉要道,夏季山洪裹挾飛石傾瀉,民警們要穿越“石雨”,用血肉之軀為受困車輛開辟生命通道。去年8月暴雨季,魯茸取扎帶領所里的兄弟在泥流中轉移群眾,山體滑坡掀起的濁浪拍得人睜不開眼,等完成數趟轉運,警服已重得能擰出泥漿,作訓靴里灌滿碎石。當受驚的群眾止住驚嚇時,這位康巴漢子才發(fā)覺,這場人與自然的戰(zhàn)斗,來年仍有風險。
寒潮來臨,雪山露出更猙獰的面目。2023年12月18日凌晨的求救電話,讓整個派出所瞬間繃成滿弓。三輛被困車輛像冰雕般凝固在雪線之上,車窗結著半指厚的冰凌。警車在“之”字形的冰坡上蛇行,防滑鏈與冰面擦出的火花,在暗夜里畫出驚心動魄的軌跡?!白ゾo!”魯茸取扎猛打方向盤避開塌方區(qū)的瞬間,一塊落石正砸在他們剛剛經過的路面。
當藏藍身影沖破雪幕出現在被困者面前時,游客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四小時的生死營救,鐵鍬與凍土碰撞的脆響、引擎嘶啞的轟鳴、此起彼伏的“一——二——推——”口號,在雪山之巔譜寫出最動人的生命交響。當所有游客被送上安全地帶,民警們癱坐在雪地里,睫毛上的冰花在朝陽下閃著微光。
時光在風霜中刻下印記:40余次穿越生死線的救援,60多個重獲新生的笑容,11面浸透淚水的錦旗。如今穿行在這條“云端天路”,每隔百米就能看見反光警示樁上新漆的提示標志。當魯茸取扎默念“零事故”的愿景時,窗外正掠過又一批自駕游客搖下車窗豎起的拇指——那是對守望者最溫暖的禮贊。
滇川通道的落石仍在滾動,雪崩的轟鳴也不會停歇,但在東旺峽谷半腰的國道深處,總有一盞警燈刺破迷霧,如同希望的火種,照亮每一個回家的黎明。
每年4至9月,當高原冰雪初融、山花綻放之際,東旺鄉(xiāng)便迎來蟲草采挖、松茸采摘的黃金時節(jié)。采挖季的遷徙總是裹挾著希望與危險,當第一株蟲草破土而出,散居河谷的藏民們便如候鳥般向雪山進發(fā)。
“這里的氧氣含量只有平原的43%,但守護的濃度必須是百分之百。”
在蟲草交易市場的氈房里,褪色的警民聯(lián)系卡被挖草人層層包裹??ㄆ嬲掌锏聂斎兹≡鷧s比現在年輕許多——長期紫外線灼射讓他的面龐提前刻上了風霜。那些凍成石塊的糌粑、融雪煮糊的方便面、結冰的簽字筆,連同數本寫滿糾紛調解記錄的筆記本,在派出所的舊柜里沉默地訴說著“零發(fā)案”背后的重量。
2023年6月,駐守在蟲草山的魯茸取扎與戰(zhàn)友們已連續(xù)執(zhí)勤月余。某個風雪交加的深夜,一通緊急求助撕裂了高原的寂靜:四歲的小多杰因嚴重高原反應陷入半昏迷,生命垂危。彼時正與感冒抗爭的魯茸取扎一把扯下維系著自己生命的氧氣面罩,將面色青紫的孩童和幾近崩潰的母親扶上警車——這場與死神賽跑的征程,要從海拔4500米的雪山之巔穿越50公里冰封絕壁。
“小多杰,阿媽在這里!”母親的哭喊在逼仄的車廂里回蕩,車燈刺破的黑暗里,警車正以近乎失控的速度在冰面上滑行。魯茸取扎的太陽穴突突跳動,缺氧使眼前的雪幕泛起黑斑。突然,輪胎在發(fā)卡彎道發(fā)出刺耳尖嘯,警車如脫韁野馬般撞向路樁。眾人踉蹌下車,只見右前輪已懸在萬丈深淵邊緣,積雪簌簌墜入深不見底的黑暗。
“推!”嘶啞的吼聲穿透風雪。當車身在眾人肩頂下艱難歸位時,魯茸取扎的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吞吐刀片。戰(zhàn)友將最后六塊冰糖塞進他顫抖的唇間,那是高原上最珍貴的續(xù)命靈藥。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警車引擎的轟鳴再次撕開雪幕……
當深夜的月色離開衛(wèi)生院屋頂時,孩童睫毛輕顫的瞬間讓所有凝固的時光重新流動?!鞍專翌^暈。”這聲微弱的呢喃,讓急診室爆發(fā)出如釋重負的歡呼。在蟲草山蜿蜒的巡邏路上,這樣的生死時速不過是守山民警的尋常晝夜。從搶救突發(fā)疾病的采藥人,到追尋牦牛踏雪的蹤跡,警徽照耀處,連懸崖邊的格桑花都記得那些深藍身影。當藏民們將雙手舉過頭頂,這傳承千年的手勢正在訴說:以生命守護生命的人,終將被托舉在高原之巔最溫暖的心房。
在每一回長達半年的駐守中,這支“流動的派出所”創(chuàng)造了高原警務的暖心數據:累計徒步雪山巡邏310余公里,相當于繞行梅里雪山主峰5圈;開展緊急送醫(yī)、牲畜尋回、車輛救援等民生服務120余次,平均每15天就有一次暖心救助;組織安全普法宣傳280余場,將法治課堂搬進帳篷營地。更令人矚目的是,通過“帳篷調解室”等創(chuàng)新舉措,實現了重大矛盾糾紛零發(fā)生、特色產品交易詐騙零發(fā)案,讓平安成為產業(yè)發(fā)展的堅實底色。
海拔雖高,服務更暖。魯茸取扎和戰(zhàn)友們用藏藍身影守護著每一頂帳篷的裊裊炊煙,以“警務圍著民生轉”的理念護航鄉(xiāng)村振興。當滿載山珍的貨車駛出峽谷,群眾鼓起的錢袋子和洋溢的笑臉,正是對這支高原警隊最珍貴的褒獎。
2024年采挖季收官夜,篝火映照著魯茸取扎干裂的指節(jié)。這位曾因急性高原反應與死神擦肩的守山人,此刻正用腫脹的手指輕點“社區(qū)警務”采集系統(tǒng),第一片雪花悄然落在他的警號上——東旺的冬季,又要開始了。
又一個堅守崗位的日子,在雪山埡口,魯茸取扎裹緊藏青色警用大衣,目光如炬穿透濃霧。此刻,距離東旺鄉(xiāng)200公里外的城區(qū)病房里,心電監(jiān)護儀正發(fā)出規(guī)律的滴答聲,他年邁的父親剛剛完成小腸縫合手術——這是家人又一次向他隱瞞病危消息。
2023年春天那場心臟手術時,妻子和妹妹在手術同意書上簽下名字;2024年醫(yī)療事故引發(fā)的小腸斷裂危機,又是妻子和妹妹倆第一時間護送。每次拿起手機,她們都默契地編造著“家里都好”的童話,就像小時候哥哥總把最好的東西讓給妹妹,就像結婚以來丈夫把專一的情感留給妻子。
“小兒子現在特別調皮,前段時間小家伙惹事了,取扎回來暴揍了他一頓。現在可倒好,別人家的孩子聽到爸爸要回家開心得不得了,我家的小兒子聽到爸爸回來了卻一臉不高興?!碧崞鸷⒆拥某砷L,取扎的妻子心酸不已。工作中,他永遠是沖鋒在前的英勇衛(wèi)士。生活里,他是妹妹眼里“缺席的”哥哥,被兒子“討厭的”爸爸。當取扎在暴雪中解救遇難游客時,他的兒子正對著電視里的警匪片反復練習敬禮。
7月的高原迎來蟲草季最后一場雪,取扎終于踏上歸途。在高原警察的生存法則中,守護萬家燈火的代價,往往是讓自家燈火獨自穿透漫漫長夜。而那些被折疊的牽掛,終將在雪山融水的滋養(yǎng)下,生長成另一種形式的團圓。
2024年,魯茸取扎被評為“全國最美基層民警”。面對榮譽,他顯得很平靜:“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這里的每一座雪山、每一條河流、每一戶人家,都是我堅守的理由?!?/p>
這些雪域雄鷹的故事,最終都化作了橫斷山脈的晨霧,飄散在牧民清晨點燃的松枝煙里,融進轉經筒永不停歇的嗡鳴中。當你在獨克宗古城的月光廣場看見警燈閃爍,當你在東旺的峽谷中驚恐未定,那抹流動的藏藍,便是高原寫給平安最深沉的情書。
暮色中,當年的狙擊槍王和社區(qū)民警,與如今的派出所所長身影重疊。變的是崗位,不變的是那份融入血脈的誓言:以身為盾,以魂為刃,在每一個需要守護的時刻,扣動生命的扳機。
(文中照片由云南省迪慶州公安局提供)
責任編輯 謝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