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日清明霽,華林物色新?!鼻迕鲿r節(jié),我們在慎終追遠中寄托悠悠哀思,在撫今憶昔中堅定前行步伐。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人們在天人合一的和諧奏響中,感悟著生命的重量、人生的意義,這份獨有的曠達從容,為清明文化增添了獨有的哲思與氣韻。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與文化符號,清明節(jié)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孕育了豐富的人文意涵。我國清明掃墓的傳統(tǒng)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到秦漢時期,祭掃墳?zāi)挂殉蔀榍迕鲿r節(jié)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通過虔誠的祭祀儀式,人們抒發(fā)對先祖親故的緬懷感恩,訴說飲水思源的脈脈深情,思索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人生道理,這是千千萬萬中華兒女對家國情懷、民族精神的堅守,更是對崇高品德、氣節(jié)風(fēng)骨的承襲。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被赝?,歷代華夏子孫自強不息,敢為時代先鋒;放眼近代,無數(shù)英雄烈士前赴后繼,挺起民族脊梁。時至清明,緬懷先烈事跡、傳承英烈精神尤為意義重大。
從“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壯烈激昂,到“黨有指示,雖死不辭”的忠誠勇毅,再到“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義,死得有價值”的崇高追求。革命先烈用鮮血書寫下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用生命樹立起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永遠的豐碑。正是他們的偉大事跡和不朽功勛,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勇敢踏上排除萬難、砥礪前行的奮斗之路。
理想之光不滅,信仰之光不滅。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未來的路上,更要弘揚英烈精神、堅定必勝信念,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懷賢思遠,篤志前行。當(dāng)前,我國正闊步行進在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康莊大道上。前進的道路上,我們更要始終懷抱革命先輩的偉大理想,賡續(xù)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這個生機勃發(fā)的時節(jié),向著強國建設(shè)、民族復(fù)興的偉大目標(biāo)昂揚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