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在伯夷列傳中,開卷就講到一個故事:“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眻蛘J(rèn)為許由是一位可以信賴并且委以重任的人才,許由不接受,隱匿起來。這比較好理解,你許由不愿意出世,樂意隱居,人各有志,不得強(qiáng)求。
許由隱居箕山之下,堯再一次召見他,要他擔(dān)任“九州長”——九州長是多大的官兒?大約不遜于總理職位?許由不僅不接受,而且聽也不想聽,“洗耳于穎水濱”——跑到穎水河畔洗耳朵。至于這樣嗎?!這時候恰好就有一位名叫巢父的人,牽著牛犢準(zhǔn)備飲水。巢父不免訝異,問他洗耳朵是什么緣故。許由說,堯想要召我擔(dān)任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不想聽他的話音,所以才來洗耳。
鄙人讀到這里,以為巢父既要贊賞堯的英明,求賢若渴,又要贊賞許由的豁達(dá),不為名累——糞土萬戶侯,不屑做官!
錯了,巢父說出幾句話令人震驚,出乎想象:“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yù)。污吾犢口?!比缓蟆盃繝偕狭黠嬛?。”你許由如果躲進(jìn)深山老林、荒無人煙的地方,誰能夠看見你?你故意浮來游往,招搖過市,不就是想沽名釣譽(yù)?!洗什么耳朵,快一邊去,臟了我牛犢的嘴巴呢。然后對許由不理不睬,把牛犢牽到上游飲水去。
許由鬧了個倒憋氣,再也沒有泛上話來。
仔細(xì)閱讀,反復(fù)揣摩,巢父的話并非沒有道理!是嘛,你既然隱居,隱居到人跡罕至的地方,誰還能見到你的蹤影?世人既然見不到你的蹤影,也就不會有堯再次請你出山。許由洗耳,怎么那么巧妙就被巢父瞅見?或許是許由看見有人來到穎水河邊,才故意洗耳不成?!說不定許由想聽聽巢父拊掌欣賞,擊節(jié)贊美,沒料到碰了一鼻子灰!
許由如果出山,也許便沒有了舜,歷史就得重寫。然而許由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實(shí)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沒有實(shí)踐誰也不能妄下斷論!
不管怎么說,鄙人覺得許由洗耳似乎不僅僅是多此一舉,妄言之,似有作秀之嫌。
許由隱世可以,大可不必洗耳!
許由是著名隱士,巢父或許也不是一介純粹的農(nóng)夫。
一言以蔽之曰:民間有高人!
古今皆然。
選自《史海點(diǎn)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