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亂翻書(實則是微信閱讀,但與書何異,不過是介質(zhì)不同而已,故依然寫作“亂翻書”),撞見這八個字,喜歡了,便拿來做了題目,抒發(fā)一下感懷。
“人生苦短,風(fēng)月無邊”。多么富有張力的句子啊。如色彩學(xué)上的撞色;如一粟比諸滄海;芥子納了須彌;槿花照見大椿……
人生是如此之匆匆……唐人劉希夷在《代悲白頭吟》里感嘆道:應(yīng)憐半死白頭翁……伊昔紅顏美少年……這鏡頭切換得那叫一個快啊……是啊,每個雞皮鶴發(fā)的老者都是“伊昔紅顏美少年”所變啊。由少而壯,壯而老,老而歿……人生是變戲法嗎,道具抖一抖,一變,再變,三變;三下五除二,就把個活蹦亂跳的大活人給變沒了……而江山依舊,良辰美景依舊,春花爛漫,古月秋芳,而卿,不在,且是永久缺席……
須臾。剎那。一阿托秒。(一阿托秒,是一百萬分之一的一百萬分之一的一百萬分之一秒呀。)這就是人生之電光石火啊。
焉能不焦慮,抑郁,彷徨無措……
焉能不求仙訪道臆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焉能不只爭朝夕及時行樂……
“向天再借五百年”乃帝王之春秋大夢爾。如西游記里的妖精夢想唐僧肉吃,小子城的無道昏君拿小兒作藥引子,老而不死之賊覬覦青壯年之零部件……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就不要挑戰(zhàn)死神了吧——如此逆天,只會死得更加難看……
莫如及時行樂,來得痛快,自然是在人畜無害的前提下。
“及時行樂”,原也不應(yīng)是個貶義詞吧?諸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云:“為樂當(dāng)及時,何能待來茲”。唐詩亦有“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的沒錯啊,有花堪賞,有酒須傾,且歌且謠,不樂何為?
即便是素有工作狂之稱的清代勞?;实蹛坌掠X羅·胤禛,尚有《雍正行樂圖》傳世。圖畫作者自然是宮廷畫家啦,而不是什么雍正嘍,雍正只是畫中的主角啦。看了這套行樂圖,會更加增強(qiáng)我們對“行樂”一詞的正面理解,一洗什么消極啦,醉生夢死之類的貶義啦。
雍正行樂的方式,不過也如你我一般,脫掉工裝、制服,化身各種不為人知的心之所向,或為古代文人雅士或是神話人物:如彈琴高士、浮槎仙人、采菊隱逸、寒江釣叟?!@就是胤禛同志的樂之所在啊。實則也不過是“雖不能至”的自我撫慰,通篇皆是“虛擬語氣”。
胤禛同志也蠻可憐的喲。
奈何人生苦短,而風(fēng)月無邊……
我倒是一向奉行及時行樂。諸如工作的間隙,踱步窗前看看藍(lán)天白云,以藍(lán)天那醉汪汪的藍(lán),洗心,倏忽往來的行云,怡情。昨天返鄉(xiāng)掃墓途中,雪野馳車,地闊天高,一望無際。公路兩側(cè)收割后的田野盡是鋪滿一層厚厚的冰雪,疊映棋盤格般齊整的作物殘茬之蒼黑、枯黃,其荒涼,蒼勁,冷冽,已然勝過《關(guān)山行旅圖》之“關(guān)家山水”多多矣。這幅天然畫圖,就這樣一直、一直,鋪展到天盡頭。頭上青空沒有城里林立高樓的遮蔽、切割乃至凌遲,渾圓如太初,深情護(hù)佑野曠之莽蒼蒼。飛車其間,渺似扁舟、海粟,蓬飛?抑或被長風(fēng)裹挾、飄零宛轉(zhuǎn)之一葉?——不盡然吧?更如胎兒在子宮啊,我是盤古了呀,在天壤之間,悠游涵泳……
此時此刻,生與死,不再截然對立,而是模糊了界限,相互侵染,滲透,兼容,進(jìn)而——渾然一體。我的祖輩,父輩就埋骨于這片土地,我亦在其中走動,坐臥,歡笑,流淚……我們一直都在自然之母的懷抱里啊,何曾遠(yuǎn)離,生死相依,綿綿無期——不對不對,是生死如一,齊一,萬物尚且與我同在,而況骨肉相連、親朋至愛……
如此,再回望“人生苦短”四字,豁然開朗——說的分明是“苦”短嘛,短的是“苦”啊,而不是“人生”啊。這“苦”,豈不是越短越好嗎……
——那么,“人生苦短”的下一句“風(fēng)月無邊”之正解,該是“長樂未央”才對嘛。
“人必須自覺人的存在,是和無限時空中大自然的有機(jī)運作息息相關(guān)的。人必須要用自然來觀察‘一切’。自然像是一個混沌,人也要像一個混沌。換句話說:人不要從他人而畫出自己,不要從自然畫出人,不要從無價值畫出價值,不要從過去和未來畫出現(xiàn)在,不要從死亡畫出生存,不要從無限畫出有限。這樣才能超越束縛而得到自由。”(《莊子哲學(xué)的天籟》)這種種人為的“畫出”,不就是畫地為牢,自己囚禁自己嗎——何其愚也……
讀者諸君千萬別罵我“掉書袋”,實在是愛極了這段話——句句都撞到了心坎上了啊。每個字都如鳥飛、魚躍,怎么按也按不住,就這樣潑剌剌撲楞楞,由它去吧。
誰讓莊子的哲學(xué)是自由的哲學(xué)了呢,拘縶不得啊。
那就把生命放諸無限的時間、空間去細(xì)細(xì)體味吧。
這也是及時行樂之真意:天地有大美,生命在其中,大美含至樂。
遂欣然作結(jié):風(fēng)月無邊,其樂未央。
一洗先前之萎靡、頹唐,而霽月光風(fēng)。
選自微信公眾號“紅塵謫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