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傳
上治祖禰,尊尊也;下治子孫,親親也;旁治昆弟,合族而食,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
【譯文】排列好上代祖禰的順序,是為了尊其所當尊;排列好下代子孫的順序,是為了親其所當親;排列好兄弟等旁系親屬的關系,集合同族的人在祖廟聚餐,以父昭子穆的次序排列座次;以禮義區(qū)別男女。這樣,人倫之道就完全得到了體現(xiàn)。
圣人南面而聽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二曰報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五者一得于天下,民無不足,無不贍者;五者一物紕繆,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其不可得變革者則有矣: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
【譯文】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寶座治理天下,有五件事情是當務之急,老百姓的事還不包括在內。第一件是排列好所有親屬的順序,第二件是報答有功之臣,第三件是選拔德行出眾的人,第四件是任用有才能的人,第五件是體恤有仁愛之心的人。這五件事如果得到妥善實施,那么,百姓就不會有不滿意的,沒有不富足的。如果這五件事中的任何一件出現(xiàn)失誤,老百姓就要吃苦頭了。所以,圣人一旦坐上天子寶座治理天下,一定要從治親抓起。統(tǒng)一度量衡,制禮作樂,改變歷法,改變服色,改變徽號,改換器械,改變衣服,以上的事情,都是可以隨著朝代的更迭而讓百姓也跟著改變的。但是,也有不能隨著朝代的更迭而隨意改變的,那就是同族相親,尊祖敬宗,幼而敬長,男女有別,這四條不能因為朝代變了就讓百姓也跟著變。
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別。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屬乎子道者,妻皆婦道也。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
【譯文】凡是同姓的男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宗,組合為一個昭穆分明的族屬。從外族嫁過來的女子,以其丈夫的昭穆為昭穆,從而確定其名分稱呼,以便于參加族內的交際和聚會。其名分稱呼明確,男女之別才可以做到。對于嫁到本族的異姓女子來說,如果她的丈夫屬于父輩,那么他的妻子就屬于母輩;如果她的丈夫屬于兒子一輩,那么他的妻子就屬于兒媳一輩。如果把弟弟的妻子稱作兒媳,而稱呼嫂嫂為母親,這不是亂套了嗎!所以說名分稱呼,是人倫中的大事,怎能不慎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