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與人親近的花卉中,玫瑰顯得很另類:容貌秀麗,卻莖刺纏身。
曾經(jīng)因研究一項課題,我引種了幾十株玫瑰。在蒔養(yǎng)這些玫瑰時,手不止一次被刺刺中流血。有那么一陣子,我甚至想,下一個課題就培育沒有刺的玫瑰。
接下來,在與玫瑰的相處中我想通了——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我怎能強(qiáng)求玫瑰去掉它的刺呢?況且,這刺在人眼里是玫瑰的缺憾,玫瑰自己可不是這么認(rèn)為的。
對于玫瑰和它的刺,希臘神話中是這樣說的:愛神一日散步,遇見了玫瑰,那時的玫瑰是純白色的,芳香、淡雅如鄰家女孩。愛神覺得它很美,伸出手去采摘,不料就在這一瞬間,一只蜜蜂從玫瑰花里飛了出來。愛神嚇了一跳,舉箭對準(zhǔn)玫瑰植株就射。從此,玫瑰莖桿上布滿了刺,這些刺,就是愛神射上去的箭。不久后的一天,愛神再度伸手摘花時,偏偏被自己射上去的刺刺破了手指,鮮血滴落在花朵上,從此玫瑰成了紅色……
這樣看來,玫瑰從一開始被愛神相中,就不可能沒有刺。鮮血、愛之箭和愛情,重新渲染出“愛的代言者”玫瑰。
在人類出現(xiàn)以前,玫瑰舉起大而硬的刺,其目的和其他長刺的植物一樣,是保護(hù)自己不受或少受外界的侵害——警告周圍的草食動物和昆蟲,我不是好惹的,最好離我遠(yuǎn)點。
后來,當(dāng)玫瑰榮升為表達(dá)愛情的世界通用語言后,玫瑰的莖桿上依然“寫”滿尖尖的刺,大概是希望用刺來“告誡”愛情吧。至少,當(dāng)人類在“使用”該“語言”時,是小心翼翼的,也不會那么輕而易舉就獲得成功。
玫瑰沒有料到,自己身上勇敢對外的刺,自己好心好意的“語言”,居然成了人眼中礙手礙腳的羈絆。人和植物,真的擁有不同的世界觀??!
許多人因為玫瑰有刺而抱怨。假如換個角度,將玫瑰想成是從刺里開出的花朵,就像荷花是從污泥里綻放出來一樣,我們是否會多些感恩呢?我開始嘗試著從這個角度看玫瑰。帶刺的玫瑰,真的給我?guī)砹撕芏嘈老?。比如,和嬌艷的玫瑰相處時,我常常忘記自己是在工作;看到玫瑰綻開精致的容顏,瞬間就擁有了和它一樣美麗的心情;在玫瑰醇美、芬芳、綿長的香味里穿行,香味如絲綢般覆蓋我、充滿我……人間的香水大師,能調(diào)配出如此宜人的味道嗎?
玫瑰發(fā)出的香味,是玫瑰吸引傳粉者的手段。在這香味的導(dǎo)航下,蜜蜂、蝴蝶心潮澎湃地上路。玫瑰艷麗的色彩,則是這個時候指引訪花者的絢麗“燈塔”。這香味的廣告和燈塔是如此的醒目,當(dāng)然會招惹來眾多的食草動物,還有人類。這個時候,玫瑰如果沒有硬刺的抵擋,那嬌艷芬芳的花朵,處境該岌岌可危了。喜愛玫瑰的人,大約連一睹芳容的機(jī)會也沒有。
我終于明白,艷麗、芳香和硬刺,對玫瑰來說,缺一不可。
如果非要站在人的角度看玫瑰,那就將玫瑰擁有的刺,看成我們自己人格中別人無法容忍的特質(zhì)好了。這特質(zhì)似乎沒什么不好。如果說也有所謂的好與壞,那不過是評判者的立場和角度不同罷了。
喜愛玫瑰的人,是可以承受它的刺以及偶然的刺傷的,如同愛一個人,就會包容他。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更沒有十全十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