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喜多言,但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擲地有聲。
我從不敢靠近火,爸爸說是因為我小時候嘗到過被火“親吻”的滋味,因而大腦對火啟動了防御機制。故事的緣由是這樣的:幼小的我對那歡快跳動的小火苗總是興趣濃厚。一年除夕,奶奶在各個門口點燃了紅紅的小蠟燭。我搖搖晃晃地走到一根蠟燭前,先仔細觀察了一番,然后毫不猶豫地把手伸向火苗,結(jié)果可想而知,我被燙得哇哇大哭。爸爸每次講到這里,都會“幸災(zāi)樂禍”地大笑起來。
“你那時為什么不阻止我?”
“不讓你嘗試,你永遠會感到好奇。雖然是小小的燭火,你感受到燙自然會躲避,但從此你就會對火產(chǎn)生敬畏之心?!?/p>
我不禁佩服起爸爸的生活智慧。是啊,經(jīng)驗經(jīng)驗,只有經(jīng)歷過,才能獲得深刻的體驗。
剛上小學時,我像一只失群的小羊羔,總是無聲地瑟縮在自己的座位上。班里幾個頑皮的孩子發(fā)現(xiàn)我好欺負,要么路過我身邊,故意把我的書“碰”到地上;要么在我抽屜里放只死壁虎,把我嚇哭……終于有一天,我死活不肯去上學了,但爸爸并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地訓(xùn)斥我,而是把我輕輕抱起,讓我坐在他的膝蓋上,哄著我說出了自己在學校的遭遇,然后溫柔地安慰我,鼓勵我:“不怕,爸爸為你撐腰”。這句話讓我重拾上學的勇氣。我至今仍清楚記得,那天,爸爸親自將我到送教室,看著我在位置上坐好,然后威嚴地掃視一圈。雖然他什么也沒說,但那高大的身軀仍給了我足夠的安全感,讓我從此昂首挺胸,遠離惡作劇的困擾。
“咱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那天,爸爸讓我明白,做人不僅要本本分分,更要敢于對欺負自己的人進行正當?shù)姆磽簟?/p>
這就是我的爸爸,他不喜多言,但說出的每一句話都讓我受益良多。
點評
習作選取了兩個典型事件,抓住人物的典型語言,為讀者刻畫出一位富有智慧、理智清醒、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爸爸形象。小作者從爸爸的言行中受到啟發(fā),逐漸成熟起來。全文語言樸實,描寫細膩生動,首尾呼應(yīng),令人回味。
【河北定州市邢邑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