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桐涇北路經西門拐進彩香一村,沿途常見拎百貨的居民來來去去。新村的中心,有一些小型綜合體,除餐飲、藥店以外,有著四個鮮紅色大字的“彩龍商場”也格外醒目?!安数埳虉觥焙芴貏e,因為一看就是一個老商場,更特別的是,這么一個老商場,進進出出的居民竟然絡繹不絕。
這里也是新村社交中心
商場門頭質樸,但很是醒目,墻體上張貼著“花牌女鞋”等廣告標識,顏色有些泛白,年代感極強。整個商場由于處在小區(qū)的中間,卷簾門耷拉著,你還在猶豫要不要進去,身旁不時有人要么停好電動自行車走進去,要么直接沖進去,你以為那些人或許是為了抄近路從商場穿過去,他們還真是來買東西的,熟悉而且自然。
周圍居住的老蘇州居民都很清楚商場的來歷:自20世紀80年代便開始營業(yè),當時還叫“彩香商場”。隨著時光的變遷,外面鬧市里的大商場不斷地更新迭代,越來越絢麗閃亮,注重感官體驗,但新村里的小商場仍然保留著當初樸實、簡單的模樣,是很多居民心中最溫暖、可靠的存在。細細琢磨一下,確實是那么回事:居民們日常生活里用的柴米油鹽醬醋能有多大變化呢?無非是包裝、分量變一變。新村里的居民只買信得過的、最具性價比的。商場有多豪華、多炫酷,對新村里的居民尤其中老年居民來說都無所謂,他們千帆閱盡。更何況,“彩龍商場”在新村老居民心中還有另一重意義。
區(qū)別于一般的商貿體,彩龍商場更像是個大“雜貨店”。一樓基本是開架式商品,分兩部分,相當于零嘴小食店和便民超市。
甭管是貨架,還是老式商業(yè)柜臺,店堂雖然也不夠亮堂,但東西不少。占了一小半面積的零食店里鋪滿散裝的糖果蜜餞、炒貨點心,花花綠綠、琳瑯滿目,顧客進來就拿起彩色的小簍東挑西選。香甜可口的云片糕、香噴噴的小蛋糕、酸酸甜甜的話梅干等都分門別類地擺放,種類繁多倒也不顯雜亂。一個老人陪著另一個老人買點心,替她仔細看著獨立小包裝的蛋糕上的生產說明,鑒別到底有沒有添加防腐劑。準備買的老人邊琢磨邊回憶,這種小蛋糕以前是用紙頭包裹的。
一樓的另一邊,收銀臺的阿姨正跟幾位老熟客聊兩句,時不時又有老熟客來結賬,收銀阿姨立馬熱情招呼:你又來買點醬菜???旁邊的客人順帶接過話茬,又聊開了。你看,老商場的社交屬性可是一絕。
為居民服務的真心永存
商場之所以說它老,因為各種細節(jié),比如,它還保留了20世紀末的商場樓梯樣式,當然,樓梯扶手擦得很新亮。上樓梯和二樓轉角處,各種商品說明鋪得很滿,比如介紹二樓商品種類是“洗滌化妝、日用百貨、針織內衣、五金交電、鞋帽箱包、鐘表玩具”等一應俱全;迎面還專為上海皮鞋廠的名牌花牌女鞋、牛頭牌男鞋做了個廣告;另一幅商品介紹上,紅黑交錯的手寫字體板報,又采用了多種字體進行商品、服務宣傳,重點突出,很有藝術氣息。
跑上二樓,才真正體會到穿越年代的感覺,啊,不,對于年輕一輩來說,或許更是不知身在何處。帶斜度的梯形透明玻璃櫥柜一排排陳列擺放,按品類分成幾個功能區(qū)域,或許是在二樓的緣故,店里更加亮堂,著實照亮了不少老卻非常實用、實惠的物件。大量著名的老字號國貨商品陳列其間,凡士林潤膚霜、蛤蜊油、雅霜膏、硝酸甘油,選品色彩倒也很跟得上如今潮流的絨線團,文化用品、證件套殼,不銹鋼、玻璃、陶瓷器皿,軍綠色的解放鞋等膠鞋,陶瓷砂鍋,印著鴛鴦圖案的搪瓷盆、搪瓷高腳痰盂罐,甚至有可以配套使用的板凳支架,蓬松柔軟的棉花胎……都是老居民心中的常用件,出售搭配又處處貼心,難怪這老商場是新村居民心中的一塊寶。
二樓最里邊,有一整面墻的鐘表展示區(qū)。老式網格架上懸掛著電子的、機械的,中式的、歐式的等等各種式樣的鐘表,令人目不暇接。柜臺曹師傅是遠近聞名的修理好手,精湛的技術加上靠譜的性格讓小區(qū)居民對他很信賴,鐘表一有問題就趕緊帶給曹師傅看看。一邊看著他修理,一邊與他聊著商場往事,身后的指針在靜謐的時光中一步步轉動,仿佛訴說著這里的人情煙火,又像在記錄此時此刻。從二樓下樓,不斷有人上樓,這商場真神奇,不能說人有多多,但顧客還真是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