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來,《紅樓夢》榮獲了無數(shù)桂冠,有人說它是“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有人說它是“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但你大可不必被這些名頭嚇倒,事實上,故事里的主人公,完完全全是一些跟你年齡差不多的青少年。
《紅樓夢》中賈寶玉第一次出場,僅有六七歲,在最后一回結(jié)束時,是19歲。薛寶釵比他大一歲,林黛玉比他小一歲。而最精彩的故事,集中在賈寶玉十二三歲到十五六歲之間,所以,這部書的主角是一群少年。
既然這本書寫的是少年故事,為什么你讀起來會覺得吃力呢?因為《紅樓夢》雖然是寫一群少年,但它畢竟是300年前的著作,你和它之間有很多隔膜。
首先,你腦子里的《紅樓夢》人物形象,多是電視劇《紅樓夢》給你的。電視劇里的人物,尤其是1987年拍攝的央視版,大多數(shù)演員都在18歲以上。因為拍戲是需要演技的,十二三歲的小演員,很難把握人物特質(zhì),所以就會找一些青年人去演少年。你看得多了,就會覺得《紅樓夢》是一部寫“大人”的書。
其實《紅樓夢》里的男孩女孩,雖然一個個錦心繡口,但確實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孩子就會有孩子的樣子。比如,賈寶玉和母親王夫人日常相處這段:
寶玉也來了,進(jìn)門見了王夫人,不過規(guī)規(guī)矩矩說了幾句,便命人除去抹額,脫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頭滾在王夫人懷里。王夫人便用手滿身滿臉摩挲撫弄他,寶玉也搬著王夫人的脖子說長道短的。(第二十五回)
如果寶玉是個20來歲的大小伙子,怎么會做出這種滾在媽媽懷里撒嬌的舉動呢?
第二,就是生活習(xí)慣?!都t樓夢》里的孩子,有些生活習(xí)慣在現(xiàn)在是成人化的。比如,古代結(jié)婚都早,孩子到了十五六歲,就可以商量婚事了。而現(xiàn)在這個年紀(jì)的孩子,還要參加中考,上高中,考大學(xué)。古代孩子較早介入成人社會,也是你覺得和他們有距離的原因。
第三,《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都是大戶人家、公侯門第,關(guān)系復(fù)雜,規(guī)矩眾多,孩子從小就要學(xué)起來。書中林黛玉進(jìn)賈府時,年紀(jì)尚幼,她想到的竟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你可能覺得這不是一個小孩子的心理,畢竟小孩子去親外婆家可不會這樣緊張。
第四,就是文化背景。要知道,賈府是貴族,貴族的孩子,無論男女,從小都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學(xué)寫詩文。“四大家族”的男孩女孩都能出口成章(包括最不受待見的賈環(huán)也能寫詩),還經(jīng)常組織詩社?,F(xiàn)代人覺得寫詩的都是大人,但這在過去十幾歲的貴族孩子那里,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為了破除這四點(diǎn)隔閡,現(xiàn)在的你讀《紅樓夢》可以暫時略掉這些,直接看《紅樓夢》里最深刻、最貼近人性的部分,你就會覺得《紅樓夢》里的少年,和今天的你是相同的。
曹雪芹在全書一開頭就說本書“大旨談情”?!扒椤笨刹⒉粌H僅是愛情,而是對各種各樣人的欣賞、愛護(hù)和珍惜。
寶玉和黛玉從小一起長大,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玩耍,感情最真摯。有一天,黛玉的丫鬟紫鵑和寶玉半開玩笑半認(rèn)真地說:你林妹妹要回老家去了,再也不回來了。這可把寶玉嚇傻了,先是哭鬧,然后不吃不喝,發(fā)起呆來。
這時候,林之孝的妻子和單大良的妻子來看望寶玉了。
寶玉聽了一個“林”字,便滿床鬧起來說:“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們來了,快打出去罷!”賈母聽了,也忙說:“打出去罷?!庇置Π参空f:“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絕了,沒人來接他的,你只放心罷?!睂氂窨薜溃骸皯{他是誰,除了林妹妹,都不許姓林的!”賈母道:“沒姓林的來,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第五十七回)
這種事大人不覺得有什么,但在一個重感情的孩子看來,就是天塌下來的大事。
《紅樓夢》第二個值得你注意的特點(diǎn),就是它是現(xiàn)實的。
我想你看過的大多數(shù)故事,結(jié)局都是圓滿的:王子永遠(yuǎn)能夠和公主在一起,勇士永遠(yuǎn)能打敗妖怪。但是,《紅樓夢》不是童話,它雖然寫了一群可愛的少年,但少年們面對的不是童話中的王國,而是現(xiàn)實:殘酷和溫情、利益和理想交織的現(xiàn)實。
故事里的少男少女生活在美麗、單純的大觀園里。然而,這個家族的子孫卻一代不如一代,沒有一個能撐得起整個家族的未來。
老實說,小時候知道《紅樓夢》是一場悲劇的時候,我是很怕打開這本書的——看看搞笑動畫片多好!然而,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是不可能只發(fā)生開心的事的?!都t樓夢》的偉大,就在于它是現(xiàn)實的。懂得現(xiàn)實是什么,也是你成長中重要的一環(huán)。
最后一點(diǎn),《紅樓夢》用了大量篇幅寫了一個話題,那就是什么是“美”,這在一般古典小說里很少見。能把生活中的美寫得無處不在,也是《紅樓夢》一個巨大的魅力。
大觀園里的少男少女,自然都是美的。他們的容貌、談吐、衣著,處處美麗,處處優(yōu)雅,個個都會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就連賈母那么大年紀(jì)的老人,對音樂、戲曲的感覺也是十分敏銳的,欣賞品位十分高超。
有一次,賈母帶眾人游園。寶玉看見水里的荷葉已經(jīng)枯萎了,殘破了,就說:“這些破荷葉可恨,怎么還不叫人來拔去?!绷主煊窬驼f了一句詩。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睂氂竦溃骸肮缓镁?,以后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保ǖ谒氖兀?/p>
枯萎的荷葉很難看,或焦干枯黃,或黑乎乎的。但是,視覺上不美,聽覺上卻可以是美的。聽著雨點(diǎn)打在枯荷葉上的聲音。你會感受到寂靜、蕭瑟,以及繁華即將逝去的傷感。從李商隱到林黛玉(其實是曹雪芹),細(xì)膩的心靈都能懂這種美麗。
真情待人、關(guān)注現(xiàn)實、懂得審美,這不僅僅是《紅樓夢》的文學(xué)特點(diǎn),也是我們在現(xiàn)代社會要具有的基本素質(zhì)。所以,《紅樓夢》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這也是它被譽(yù)為中國古典小說巔峰的重要原因。
(旭日摘自《為孩子解讀〈紅樓夢〉》,天天出版社,本刊有刪節(jié),佟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