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勝錢起源于漢代?!稘h書·王莽傳》記載:“是歲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边@是有關“厭勝”一詞最早的記載。厭勝之原義,為“厭伏其人,咒詛取勝”之意。古代厭、壓二字相通,故又稱壓勝錢。
天津博物館藏壓勝錢非常豐富,以銅制為主,鑄造年代不是很明確,涵蓋鏤空錢、生肖錢、吉語錢、錢文錢、將馬錢、酒令錢、宗教錢等種類,題材有動物、植物、人物等。
鏤空錢
鏤空錢是以金屬鑄造的,以鏤空工藝表現吉祥內容,用來佩掛的錢形飾物。鏤空錢始鑄于漢代,至清代仍有鑄造。因其形象玲瓏剔透,古人也稱之為“玲瓏錢”,又因這類錢的紋飾多以花草為主,所以又稱為“鏤花錢”或“通花錢”。鏤空錢鑄工多精美,以植物、動物、人物、樓閣等為主題,紋飾變化豐富多彩,極具觀賞性。鏤空錢錢體通透,更適宜佩戴。
1.雙龍鏤空錢
銅制,圓形圓孔,升龍形態(tài),直徑約6厘米,約唐代。
在中國古代,民間稱帝王為“真龍?zhí)熳印?,老百姓因龍的圖騰產生了許多與龍有關的神話與傳說。民間龍紋追求吉祥寓意,秀美生動。有“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之說,龍的形態(tài)也有“行龍、團龍、正龍、盤龍、坐龍、升龍、降龍”之分,各有獨特的藝術表現意向。
2.雙鳳穿蓮鏤空錢
銅制,圓形圓孔,直徑5.2厘米,金代。面背雙鳳飛舞于蓮花中。雙鳳圖案取“雙鳳來儀”之意。民間傳說還有秦穆公之女愛慕善吹簫的蕭史,并學得吹簫作鳳鳴引來鳳凰,二人遂駕鳳凰而去,鳳鳥又有了愛情的色彩并富有吉祥意義。民間還因為鳳鳥有辟邪禳災的祥瑞之兆,又多以鳳鳥圖案表達驅邪納吉的主題。
3.纏枝蓮鏤空錢
銅制,圓形圓孔,直徑約5厘米,唐代。面背均為纏枝蓮。花朵上下周轉,枝葉相互纏繞,構圖繁而不亂,每層紋飾之間因有弦紋相隔,所繪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構成四方連續(xù)或二方連續(xù)的圖案,統(tǒng)一中富含變化。
4.四圓花葉鏤空錢
銅制,圓形圓孔,直徑6厘米,宋代。面、背均為四個雙圓圈,有花葉相連。四個圓圈一說為佛教中“四大皆空”的意境。
5.金盞菊鏤空錢
銅制,圓形圓孔,直徑5厘米,元代。面背均為四朵金盞菊,金盞菊又名長生菊、常春花。
生肖錢
將生肖鑄于幣上,早在唐代已有之。這種錢幣不作流通用,而作為取吉、驅邪或齋祭之用,故將此類錢幣稱為“命錢”,小孩子一出生便配上一枚,以保平安無事,成年人則于本命年之際,取一枚屬相相同的錢佩于身上,乞保本命年平安。
生肖錢有一肖或十二肖不等。生肖共十二種,配以十二地支,以鼠為首位,與地支的首位“子”相配為“子鼠”,依次為丑牛、寅虎、卯兔等。
生肖錢通常一面是十二生肖圖案、名稱,或配有十二地支文字。另一面多為八卦、星官、吉語等。
1.“真武·地支生肖”錢
銅制,圓形圓孔,直徑5.7厘米,宋代。正面穿右真武大帝端坐青石之上,手持如意。上有北斗七星。穿左童子持杖,上拴葫蘆,背后老虎。下有真武龜蛇合體、仙鶴。真武,北方之神,宋以前稱玄武,宋時避諱改成真武,傳說祀之可以降福。背面為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間次排列,生肖外環(huán)以圓圈。此錢為母錢,制作精美。
2.“星官童子·地支生肖”錢
銅制,圓形圓孔,直徑5.7厘米,宋代。正面穿右長壽松下仙者為星官,頭戴通天冠,身著道服,風姿飄逸。穿左侍童手捧供盤,供盤內有靈龜。穿下仙鶴回首。童子、龜、鶴均面向星官,寓意龜鶴齊壽。背面內圈為楷書十二地支。外圈十二界格內有十二生肖。內外圈之間以回紋裝飾相隔。
3.“天下太平·十二生肖”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5.6厘米。面“天下太平”四字,間以四牡丹花。背十二生肖。20世紀70年代初,同樣的錢在內蒙古曾與元代銅鏡一同發(fā)現,因此此錢的年代下限最遲為元。
4.“福德長壽·生肖”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5.7厘米,元代。面行楷書“福德長壽”,旋讀。背左為星官,頭戴通天冠,身著道服,執(zhí)笏保佑本命生人。右為童子乘祥云而降,手托盤,有祥云自盤中升起,云中有圓輪,內有生肖圖形鼠。十二枚一套。
吉語錢
吉語錢,是指鑄有“吉利祝辭”的非流通錢幣。錢幣以青銅為主,始鑄于漢代,以后歷代都有鑄造,數量巨大,廣泛流傳于世。一般情況下,吉語錢正面的錢文為表達各種吉祥、祝福的言語,像“長命富貴”“金玉滿堂”“和合如意”“封侯拜相”等。背面紋飾圖案多以吉祥物為主,像龍鳳、北斗、龜鶴、星官等。因為民間有寄托心愿和自我安慰的語言吉兆習慣,所以又稱這類錢幣為“口彩錢”。
1.“龜鶴齊壽”錢吽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5.6厘米,宋代。面楷書“龜鶴齊壽”,對讀。背為佛教六字真言中的西夏字“嘛呢”,旋讀?!褒旡Q齊壽”舊時用于賀壽,寓意高壽。佛教真言用于辟邪降福。北宋時期,通過邊境貿易和宋夏戰(zhàn)爭,大量北宋銅幣流入西夏,其中許多經過西夏當局的再加工在西夏流通,西夏統(tǒng)治者提倡佛教,錢幣上的佛教用語正是其推崇佛教思想的具體體現。
2.“永安五男”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5.6厘米,唐宋代。面篆書“永安五男”,永字兩側各有日月紋。對讀?!坝腊病毕当蔽盒⑶f帝年號,永安二年(529年)始鑄“永安五銖”錢?!坝腊病痹⒂杏垒岚捕ㄖ狻!拔迥小庇衅矶嘧右?。背四靈圖案,上朱雀、下玄武、左蒼龍、右白虎。“四靈”為象征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祥瑞生靈:蒼龍、白虎、朱雀、玄武。
3.“千秋萬歲·國太仁安”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3厘米,遼代。面契丹文大字“千秋萬歲”,旋讀。背“國太仁安”。
“千秋萬歲”用于遼代正用品錢,表示永久通行之意。鑄行期從太祖耶律阿保機始,延續(xù)至中期興宗前后。此錢大小不一,錢文亦從拙樸的減筆反書逐漸演變?yōu)榻∶赖姆斌w漢字。背多無文,亦有背銘“家國永安”“國太仁安”之類吉語和圖案者為壓勝錢。
4.“宜子保孫·予天無極”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2.4厘米,漢代。面背篆文對讀“宜子保孫”“予天無極”。錢上下均有飾物。錢上飾一橫魚,寓意富裕有余,魚上有系紐,便于佩掛。錢下則飾有帶鉤等物,寓意代代富貴。大英博物館的錢幣廳也陳列有一枚。
5.“辟兵莫當·除兇未央”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2.5厘米,漢代。面背篆文“辟兵莫當”“除兇未央”,旋讀。文字間飾乳丁紋。上方環(huán)式掛鈕,下方設墜鈕。
6.“四季平安”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不詳,清代。面篆文對讀“四季平安”,背左雞頭頸,右方盆中插如意一柄,謂雞向如意,諧“吉祥如意”之音。
7.“君明臣良·豐年大有”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5厘米,清代。面背隸書對讀“君明臣良”“豐年大有”。大有: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豐年曰有。此錢雕痕宛然可見。
8.“福壽康寧”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1厘米,明代。面對讀“福壽康寧”四字,背五毒:蝎子、蛇、壁虎、老虎、蟾蜍。五毒都是威脅人類安全的動物,盡在被除之列。驅走五毒,消除災禍,人們自然會身體健康,益壽延年。
錢文錢
錢文錢是面文為正用品錢文,背鑄有吉語、圖案的壓勝錢。錢文錢是壓勝錢最早出現的品種。以正用品錢作為壓勝內容的載體,一是錢本身就是吉祥之物,是財富的象征;二是具有審美價值;三是便于攜帶佩飾。歷代鑄行的錢幣中,有一些壓勝錢上的書法特別精美,受到后人的推崇,這類正用品錢的文字,多被選中作為壓勝錢的正面文字。根據存世實物資料,漢代的半兩、五銖,新莽的大泉五十、貨泉等正用品錢幣中,已經出現添鑄壓勝內容的壓勝錢。
除早期鑄幣如兩漢壓勝錢及歷代宮錢、開爐錢等一些特殊品種外,錢文壓勝錢很少為當代所鑄。多是后人取前代錢幣中的精鑄錢為模,在錢背添鑄各種吉語、圖案。
1.“大觀通寶”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7-4.0厘米,金元代。面瘦金書體對讀“大觀通寶”,背上蝙蝠,穿右壽星拄杖立于云頭之上,穿左為盛開的一朵梅花,制作精美。古代有“一枝梅花報春來”的說法。大觀通寶為北宋徽宗在大觀年間所鑄造的年號錢。
2.“五行大布”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1厘米,宋代。面篆書“五行大布”,對讀。背龜蛇、劍、北斗星宿紋圖案,龜蛇隱喻玄武大帝,與斬邪劍、北斗星宿等均寓意辟邪禳災。五行大布是北周貨幣的一種,北周武帝宇文邕鑄于建德三年(574年)。以一當十,與布泉、五銖并行流通。正用五行大布錢文為“玉箸篆”,文字及制作均極為精美,為著名的“北周三品”之一。
3.“五銖”錢
銅制,圓形方孔,漢代。面篆書“五銖”,水禽形帶鉤。背篆書“日入千金 長毋相忘”以及八極圖案。五銖錢最初鑄于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稱為五銖錢。水禽形帶鉤出現于春秋晚期,一直到兩晉時期還在使用,在漢代人的觀念中,帶鉤能夠引發(fā)祥瑞,帶來財富、平安與吉祥,是一種祥瑞器物,鑄造在壓勝錢上的帶鉤圖案自然成為祥瑞圖案。面背八個圓點代表八極,八極是支撐天地的八個支柱。
4.“永通萬國”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4厘米,宋代。面篆書“永通萬國”,對讀。背上“將軍”。穿左武將按劍而立,穿右長槍立于槍架之上。永通萬國正用錢是北周靜帝宇文闡大象元年(579年)始鑄?!坝劳ā币鉃橛肋h通行,“萬國”表示天下萬國可用,連同布泉、五行大布并稱北周三大美泉,是為“北周三品”之首。此錢除了用以佩戴、玩賞,還起到求財辟邪的作用。
將馬錢
舊稱打馬格錢,也稱馬錢。最早出現于北宋,是打馬博戲的博戲子。打馬博戲主要在宋元時期流行于當時的上層貴族社會中。馬錢一般為銅制,也有牙、角制品。宋代詞人李清照稱其為“博弈之上流、閨房之雅戲”,并將打馬錢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將十馬,稱為“關西馬”;一種是無將二十馬,稱為“依經馬”。
1.“唐將千里”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2.5厘米,明代。面楷書“唐將千里”,對讀。背奔馬。千里,指千里馬。
2.“綠耳”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不詳,宋代。面楷書“綠耳”,左讀。背奔馬。綠耳曾是西周名馬,是周穆王八駿之一。
3.“渠黃”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3厘米,宋代。面楷書“渠黃”,左讀。背飾一戰(zhàn)馬,馬作回首前行狀。渠黃,古代良馬。傳說中周穆王駕車的八匹駿馬之一,能日行千里。
4.“貞觀十驥·決波”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厘米,宋代。面楷書“貞觀十驥”,對讀。背一馬,右蹄微抬。穿上下楷書“決波”,對讀。決波,唐太宗名馬十驥之一。
酒令錢
中國有悠久的造酒歷史,而且飲酒、勸酒、賭酒之法也五花八門,有詩飲、歌飲、痛飲、狂飲、一瓢飲等。酒令成為中國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戰(zhàn)國起,人們?yōu)榱伺d樂盡歡,便制作出種種含有吉祥、祝福意義的酒令,勸人飲酒。據出土資料可知,漢代人們將酒令鑄于錢形物上,在酒席上玩賞行令。
1.“第一”酒令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5厘米,漢代。面篆書“第一”,左讀。背光面。
2.“第十”酒令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5厘米,漢代。面篆書“第十”,左讀。背光面。
3.“第十八”酒令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4.4厘米,漢代。面篆書“第十八”,左讀。背光面。
宗教錢
宗教錢肇始于漢代,從漢代壓勝錢上出現的跽坐俑式人物形象,到清代多見的祈愿吉祥神靈圖,延綿不絕兩千多年。漢代五銖與大泉五十壓勝錢,多見星相、魚、環(huán)刀、帶鉤、跽坐人物、六博規(guī)矩紋飾,偶爾也見蟾蜍、玉兔、羽人、九尾狐等。這些神怪內涵都是漢代方術、讖緯與宗教信仰在錢幣上的反映。宋遼金時期,神怪錢大為興盛,品種層出不窮。明代崇尚“真武”精神。還有代表性的八卦錢、符印錢,各種虎頭符號、星官、生肖圖案也非常多。
1.“日月光金”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2.4厘米。面楷書“日月光金”,旋讀。背胡書,有學者釋讀為“太陰、金星、光明、月亮、銅錢”。日月光金錢可能與回鶻摩尼教有關。763年,回鶻牟羽可汗立摩尼教為國教?;佞X曾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亂,與唐關系密切,受唐文化影響較深。
2.“李仙鐵拐”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3.2厘米,明代。取材道教八仙傳說。面楷書“李仙鐵拐”,對讀。背穿右飾鐵拐李手拄拐杖,穿左有葫蘆,葫蘆中飛出兩只蝙蝠,諧音“福祿”。
3.“道教咒語”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4厘米,清代。面楷書“雷霆雷霆,殺鬼降精,斬妖辟邪,永保大吉,請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其中第二個“雷霆”用省略符號代替。兩側道教符文,左“雷令”,右“殺鬼”。背八卦圖。
4.“周元羅汗”錢
銅制,圓形方孔,直徑2.7厘米,日本大正、昭和年間。面隸書“周元羅汗(漢)”,對讀。背羅漢像。
壓勝錢是伴隨著封建文化發(fā)展起來的,表達了人們“趨吉避兇”的情感和愿望,主要從祈福和辟邪兩個方面來體現。祈福指得到、獲取、掌握那些有利于人的事物,讓它們幫助人們達到多福、多壽、多子、多財的愿望,它反映的是人們的趨吉心理。辟邪指驅除,鎮(zhèn)辟,抵御貧窮、疾病、戰(zhàn)爭、災禍,希望和平、親睦、順利、健康等。壓勝錢以復雜的文字、紋飾內容,多樣的型式特點,豐富的文化內涵,悠久的歷史,蘊含了那個時代的民俗和人們的精神追求,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作者單位:天津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