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據(jù)媒體報道,法國政府于2024年年底推出了新版兒童健康手冊,“建議禁止3歲以下幼兒接觸屏幕”,以防范兒童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chǎn)品。關于幼兒接觸電子屏幕的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在2019年便發(fā)布了建議報告,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2~5歲兒童每天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不超過1小時。如今,我國也有專家呼吁對兒童接觸電子產(chǎn)品進行立法。
支持!兒童過早過多地接觸屏幕類電子產(chǎn)品危害極大
(趙先生,38歲,公務員)
我堅決支持就未成年人“觸屏”問題立法,限制甚至禁止未成年人“觸屏”。我的理由是,電子產(chǎn)品對孩子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以至于經(jīng)常有人感慨:很多孩子被電子產(chǎn)品毀掉了。
我有個鄰居家的小孩,從坐嬰兒車開始就經(jīng)常抱著手機看動畫片。上幼兒園后,他奶奶接他回家的路上,他也是一路看手機。上小學后,他依然沉迷手機,經(jīng)常因玩手機不寫作業(yè)被家長教訓,他就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左鄰右舍都深受影響。有一次在電梯里,他奶奶奪過他的手機不讓他玩,說萬一回到家被媽媽見了又會吵他,結果他當場發(fā)飆,對奶奶拳腳相加,還發(fā)出憤怒的嘶吼聲,簡直像瘋了一樣。
平時刷手機視頻,我屢屢看到有的孩子因玩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而“走火入魔”。記得2024年9月份前后,網(wǎng)上有段視頻,山東某市有個男孩,因為跟媽媽要手機玩,媽媽不給,他當街追著媽媽拳打腳踢,即便保安、警察勸阻,他也沒有住手,試圖掙脫控制追打媽媽。警察無奈,只好對其采取了強制措施。說句難聽的,這樣的孩子,不就廢了嗎?
正因為早早認識到了電子產(chǎn)品對孩子的危害,所以我家是堅決不允許孩子玩手機的。我和妻子在家也從來不玩,手機上沒有下載任何游戲。孩子從小也沒接觸過,所以也從來不玩。認識我們的人都說,如今像我們家這種不玩手機的孩子太少了,太難得了。
而遠離電子產(chǎn)品的好處也在我家孩子身上有著明顯的體現(xiàn):首先,保護了視力。我家孩子今年14歲了,盡管學習任務繁重,但視力正常。其次,孩子有了更多的閱讀時間,并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都會自覺主動地看書,從來不用我們督促。最后,因為沒有被電子產(chǎn)品誘惑,孩子有機會拓展更多的興趣愛好,我家孩子學會了下各種棋,喜歡好多種運動。
在我家,從來沒有一家人各抱一部手機互不理睬的現(xiàn)象,我們和孩子之間有很多親密相處和有效互動的時間,經(jīng)常一起做游戲、聊天、嬉戲,親子關系特別好。我覺得這都跟孩子遠離電子產(chǎn)品有直接關系。所以,我堅決支持禁止未成年人“觸屏”。
反對!類似立法可能導致下一代跟不上時代發(fā)展
(柳女士,33歲,二孩全職媽媽)
首先我承認,現(xiàn)在確實有很多孩子因為沉迷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而令家長苦惱。但若要因此禁止未成年人“觸屏”,我認為有因噎廢食之嫌。畢竟,屏幕類電子產(chǎn)品有其兩面性,用不好有害,但用好了也有利,大可不必當成洪水猛獸。
而且我覺得,即使出臺禁止未成年人“觸屏”的相關法律,真正執(zhí)行起來也很難。怎么個禁止法?家長如何有效監(jiān)管孩子?如果孩子違反了如何處罰?這些都很難操作。因為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現(xiàn)在已是我們?nèi)粘I铍x不開的必需品,幾乎每個人每天都要用到,比如支付、打車、娛樂?,F(xiàn)在幼兒園的有些作業(yè),也要用手機來完成。所以,基本不可能讓孩子與手機隔絕。這是我反對的第一個原因。
我反對的第二個原因是,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時代、信息時代,正朝著智能時代發(fā)展。而屏幕類電子產(chǎn)品是信息的重要載體,如果從小不讓孩子接觸這些東西,將來孩子無法跟上時代發(fā)展。
我反對的第三個原因是,如果大部分孩子都接觸電子產(chǎn)品,而你家孩子完全不懂,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導致孩子難以融入群體,甚至被孤立。比如當某個手機游戲火爆成為眾多孩子交流的話題時,不接觸手機的孩子就可能因此被嘲笑、孤立。
我反對的第四個原因是對將來的擔憂。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禁止他“觸屏”,等孩子長大了,脫離了父母的視線,有了手機,就可能出于補償心理狠命地玩,更容易成癮。雖然不可能每個孩子都這樣,但肯定會有這樣的孩子。
最后還有個原因,就是屏幕類電子產(chǎn)品用好了,也可以成為陪伴孩子成長、幫助孩子學習的工具。比如我家,有時我陪大寶學習就陪不了二寶,若二寶鬧人,我會用平板放一些益智類動畫片讓她看;再比如,我每晚會用手機給大寶放英語音頻,這能幫助她英語啟蒙;還有,孩子們平時能通過網(wǎng)絡教程學習一些技能,比如做手工。
因此我認為,不能對未成年人“觸屏”一禁了之。最好的辦法,是重視未成年人“觸屏”的危害,并對未成年人“觸屏”合理管控。
“觸屏”對孩子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家長
(秦老師,42歲,家庭教育指導師)
作為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最近幾年我接觸過太多因孩子沉迷手機等屏幕類電子產(chǎn)品而搞得整個家庭雞犬不寧、家庭關系劍拔弩張的案例。有的孩子甚至為此走極端,媽媽因此而抑郁,讓人看了很痛心。
關于禁止未成年人“觸屏”,近幾年已有多個國家出臺相關法律,如澳大利亞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荷蘭各地小學課堂禁用手機、智能手表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法案規(guī)定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不得開設社交媒體賬號,等等。咱們國內(nèi)也有專家呼吁在這方面立法。其實這些都釋放出了同一個信號:兒童長時間沉迷屏幕類電子產(chǎn)品的現(xiàn)象已非常普遍,危害日漸呈現(xiàn)。同時也是提醒家長們,這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了。
以我個人的看法,我支持立法,以便全局性地管控未成年人“觸屏”。它如果成為一項法律,就會成為全民關注的一件事,各方共同努力,可能收效更佳。另外,這也符合我國法律關于年齡與民事行為能力的關系。法律規(guī)定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而未成年人對“觸屏”行為危害性的認識顯然是不成熟的。因此,未成年人“觸屏”,作為監(jiān)護人的家長理應予以監(jiān)督、指導。
但不管立不立法,家長作為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都應肩負起監(jiān)督與管控的責任,在這方面主動做些工作。而且,孩子手里的電子產(chǎn)品大多來自父母,因此父母要守住這個門戶。
孩子長期“觸屏”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可以說是對身心的雙重摧殘。第一,它會危害身體健康。比如損傷視力,導致近視;因沉迷手機缺乏運動,影響肢體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輻射可能不利于幼兒大腦發(fā)育。第二,會危害心理健康。比如孩子沉迷電子產(chǎn)品,會阻礙面對面交流,親子溝通少,影響家庭親密關系,還會導致孩子的情感體驗不足,讓孩子變得冷漠、孤僻。另外,網(wǎng)上難免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也會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如有的孩子因為看恐怖片,帶來難以消除的恐懼感;有的孩子模仿網(wǎng)絡上的不當言行,對孩子成長也是不利的。
那么,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應根據(jù)孩子不同的年齡給予不同的“觸屏”管理。
我個人建議,3歲以下幼兒最好嚴禁“觸屏”,具體做法可參考法國衛(wèi)生總局向父母推出的新版兒童健康手冊的要求:即便兒童沒有直視屏幕,也不要在任何有屏幕的房間內(nèi)逗留;出門在外,父母應為孩子準備好玩具或書籍,而不是給他們玩手機;睡覺前1小時應關閉所有電子產(chǎn)品屏幕。
3~8歲的兒童,可在家長有效指導下短時間地接觸屏幕類電子產(chǎn)品,比如限定玩的時長一次不超過半小時,并嚴格限定內(nèi)容,保證孩子觀看的內(nèi)容是家長篩選過的。而對于8歲以上兒童,應提前約定使用規(guī)則,比如關于時長限制、使用時間段、使用禁忌、違反規(guī)則的懲罰等。
家長應將手機設置成“未成年人模式”。
國家網(wǎng)信辦發(fā)布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要求,移動設備、應用程序和應用程序商店需設置“未成年人模式”,將用戶每日的屏幕時間限制在最多2小時內(nèi)。家長要利用好這一模式,為孩子健康“觸屏”增加一道屏障。不同手機品牌的設置開啟方式大同小異,比如?華為手機是打開“設置”,點擊“健康使用手機”,然后點擊頁面底部的“開啟”按鈕,選擇“使用者”為“孩子使用”,并根據(jù)需求設置“時間”和“內(nèi)容訪問限制”等功能。?
開啟?“未成年人模式”便于時間管理,可限制孩子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長、時段,防止過度使用;還可以過濾?內(nèi)容?,屏蔽不適當?shù)膬?nèi)容,確保未成年人接觸到的信息健康安全。
家長應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陪伴孩子,培養(yǎng)孩子的廣泛興趣。
與孩子在一起時,家長不應看手機,而應專心陪孩子,多跟孩子互動。
另外,多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尋找自己更多的愛好點,用其他健康的娛樂方式充實生活,減少孩子對電子產(chǎn)品的依賴。
總之,關于未成年人“觸屏”,無論立不立法,禁止都是很難的。想要消除屏幕類電子產(chǎn)品對孩子的危害,關鍵還是家長的有效管控。家長在這方面做的工作越多、越細,孩子受到屏幕危害的程度就會越低,受益也會越多。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