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雞傷寒是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敗血性傳染病,可感染任何日齡的雞,但主要危害3月齡以上的成年雞。雞蛔蟲病是由禽蛔蟲寄生于雞的小腸所引起的常見寄生蟲病,兩者混合感染會嚴重危害雞群的健康,導致生長受阻、病死率增加。本文深入探討了雞傷寒與蛔蟲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有效的防治措施,為養(yǎng)雞業(yè)提供科學的禽病防控指導。
關鍵詞:雞;傷寒沙門氏菌;蛔蟲;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3-0089-03
雞傷寒與蛔蟲混合感染在養(yǎng)殖生產(chǎn)中普遍存在,對養(yǎng)雞業(yè)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不小的經(jīng)濟損失。雞傷寒是由傷寒沙門氏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敗血性傳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廣泛存在于家禽養(yǎng)殖業(yè)中。該病主要危害3月齡以上的成年雞,但也可感染其他日齡的雞。種雞感染后,可通過垂直傳播將病原傳遞給后代,導致雛雞出現(xiàn)類似雞白痢的癥狀。雞蛔蟲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屬的蛔蟲寄生于雞的小腸所引起的常見寄生蟲病,特別是在大群飼養(yǎng)的情況下,常影響雛雞的生長發(fā)育,甚至引起大批死亡。近年來,隨著養(yǎng)雞業(yè)的規(guī)?;l(fā)展,疾病防控的難度也隨之增加。在實際養(yǎng)殖過程中,由于環(huán)境、管理、免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雞群容易出現(xiàn)多種疾病混合感染的情況,其中雞傷寒與蛔蟲混合感染非常常見。混合感染后的雞只死亡率會顯著上升,即使存活下來的雞只也因為生長速度緩慢、產(chǎn)蛋率下降等原因而被淘汰。因此,對雞傷寒與蛔蟲混合感染的診治進行深入研究,可以減少雞只的死亡率和淘汰率,提高養(yǎng)殖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1" 流行病學
1.1" 雞傷寒
引起雞傷寒的沙門氏菌呈短粗的桿狀,大小為(1.0~2.0)μm×1.5 μm,常單個散在,偶爾成對存在;革蘭氏染色為陰性,不形成芽胞,無莢膜,無鞭毛。雞傷寒沙門氏菌在60 ℃加熱10 min、日光直射下迅速死亡,0.1%石炭酸、1%高錳酸鉀3 min內(nèi)可殺滅,2%甲醛溶液1 min內(nèi)即殺滅,但在暗處水中可存活20 d,病死雞骨髓中強毒株可存在3個月[1]。各日齡的雞均可感染該病,但主要發(fā)生于成年雞和3月齡以上的青年雞。感染率、發(fā)病率、死亡率隨雞的日齡增加而增長。在良好的飼養(yǎng)條件下,帶菌雞并不表現(xiàn)出明顯的發(fā)病癥狀,當外界環(huán)境條件驟變或隨日齡的增加,機體的生理平衡、抵抗力下降,體內(nèi)病原菌就會迅速繁殖,逐漸侵害機體各器官,引起不同的臨床癥狀。病雞和帶菌雞是該病主要的傳染源,因它們排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病菌,不僅能夠通過污染土壤、飼料、飲水、用具等途徑直接或間接感染同群雞,還能擴散傳播至其他雞群或禽類。此外,野鳥、野生動物及蒼蠅等也可機械性帶菌,成為傳播者。
1.2" 雞蛔蟲
雞蛔蟲病的病原體是蛔蟲,主要寄生于雞的小腸中,通過吸取宿主營養(yǎng)來維持自身生命活動?;紫x蟲卵具有感染力,能夠在飼料、飲水、土壤等媒介中存活,成為潛在的傳染源。雞蛔蟲病主要經(jīng)糞口傳播,雞只感染蛔蟲后,排出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蛔蟲卵。這些蟲卵在適宜的條件下會發(fā)育成具有感染力的幼蟲,再次污染飼料、飲水或土壤等。健康雞只攝入被污染的飼料、飲水或接觸污染的土壤而感染蛔蟲,并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病。雞是蛔蟲的主要宿主,各種年齡段的雞只均可感染,但不同年齡段雞只的易感性存在差異。通常,3~4月齡的雛雞免疫力相對較弱,且活動范圍逐漸擴大,更容易接觸到被污染的環(huán)境和食物,因此成為蛔蟲病的高發(fā)群體[2]。散養(yǎng)雞由于活動范圍廣、接觸環(huán)境復雜,也更容易感染蛔蟲。在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不良或雞只體內(nèi)缺少營養(yǎng)的情況下,雞蛔蟲病的發(fā)病率可超過55%。
2" 臨床癥狀
當雞同時感染傷寒沙門氏菌和雞蛔蟲時,表現(xiàn)出上述兩種疾病的綜合癥狀,其臨床癥狀更為復雜和嚴重。病雞同時出現(xiàn)發(fā)熱、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羽毛松亂、翅下垂、雞冠發(fā)白、水樣腹瀉(帶有血液)、生長發(fā)育遲緩、貧血和消瘦等癥狀。嚴重感染時,病雞因極度衰弱而死亡。
3" 病理變化
肝臟腫大、充血、出血,可見壞死灶,部分肝臟表面可能呈現(xiàn)古銅色。心包積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導致心包炎。膽囊腫大,膽汁濃稠或渾濁。氣囊出現(xiàn)渾濁、增厚和炎癥變化[3]。脾臟腫大,質(zhì)地變軟,邊緣鈍圓。腎臟腫大、充血和出血點。腸道黏膜充血、出血,有時可見化膿灶。小腸壁增厚,黏膜粗糙,并出現(xiàn)充血、出血和潰瘍;同時,小腸內(nèi)可能充滿帶新鮮血液的稀薄糞便,可見大量蟲體,蟲體周圍常有炎性細胞浸潤。由于蟲體吸取宿主的營養(yǎng),導致病雞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和消瘦。
4" 診斷方法
4.1" 細菌分離培養(yǎng)
采集病雞的血液、糞便或病變組織進行細菌培養(yǎng),觀察是否有細菌的生長。沙門氏菌在培養(yǎng)基上通常呈現(xiàn)灰白色、半透明、邊緣整齊的菌落,通過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觀察到革蘭氏陰性小桿菌。
4.2" 寄生蟲檢測
通過糞便檢查或剖檢觀察小腸內(nèi)是否有雞蛔蟲的存在。雞蛔蟲呈長條狀,黃白色,大小如細豆芽樣[4]。
4.3" 血清學試驗
將傷寒沙門氏菌抗原稀釋至適當濃度。在血凝板上設置多排孔,每孔加稀釋液。首孔加待檢血清或對照血清,倍比稀釋至尾孔。每孔加4凝集單位傷寒沙門氏菌抗原,振蕩靜置。加1%紅細胞懸浮液,再振蕩,觀察凝集現(xiàn)象。完全抑制孔中紅細胞呈淚滴樣下沉,此孔為抑制終點。根據(jù)抑制終點的稀釋度判斷血清中特異性抗體的含量,從而推斷雞只是否感染了傷寒沙門氏菌。
最后結合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判斷。如果病雞同時存在雞傷寒和雞蛔蟲病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并且實驗室檢測結果也支持這兩種疾病的診斷,則可以確診為雞傷寒與蛔蟲混合感染。
5" 藥物治療
首選對傷寒沙門氏菌高度敏感的藥物。根據(jù)以往的病例報道和藥敏試驗結果,磺胺嘧啶鈉和頭孢噻呋鈉是常用的敏感藥物。然而,由于不同地區(qū)、不同時間段的病原菌敏感性可能存在差異,因此最好進行藥敏試驗,以確定最佳的抗菌藥物。在200 L的飲用水中加入約100 g磺胺嘧啶鈉粉(首次用藥時加入200 g),供雞群自由飲用,連用3~5 d。將1 g頭孢噻呋鈉稀釋于200 mL無菌注射用水中,雛雞頸部皮下注射0.2 mL/只;成年雞,0.2 mL/kg體重,每天1次,連用3~5 d[5]。同時,全群患雞使用左旋咪唑進行驅蟲,1 kg飲水中加入20 g藥物,供雞群自由飲用,每天2~3次,連喂3~5 d[6]。
6" 預防措施
6.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每天清掃雞舍,及時清除雞糞和殘余飼料,消除病原菌和寄生蟲卵的滋生環(huán)境。定期對雞舍、料槽、飲水器等用具進行清洗和消毒,殺滅病原菌和寄生蟲卵。可以使用84消毒液、碘制劑等多種消毒劑進行交替消毒,以提高消毒效果。避免飼養(yǎng)密度過大,減少雞只間的接觸機會,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提供營養(yǎng)均衡的飼料,特別是注意補充動物性蛋白和維生素A、維生素B等,以提高雞只的抵抗力[7]。
6.2" 生物安全防控
引進雞只時應選擇健康、無病的種源,避免從疫區(qū)或病雞場引進。新引進的雞只應進行隔離觀察,確認健康后方可合群飼養(yǎng)。為了確保家禽健康,應嚴格區(qū)分成年雞與雛雞的活動場地,盡量避免在同一區(qū)域內(nèi)活動,以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若由于條件限制無法實現(xiàn)完全分隔,應對成年雞群定期進行驅蟲處理,并防止寄生蟲卵通過糞便等途徑傳播給雛雞。
6.3" 藥物預防
在雞傷寒易發(fā)日齡(如7周齡以上),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適量的抗生素類、磺胺類藥物進行預防。但需注意藥物的使用量和時間,避免過量使用導致藥物殘留或產(chǎn)生耐藥性。定期為雞群進行驅蟲治療,特別是針對易感染蛔蟲病的雞群,應每隔1月進行一次驅蟲,常用的驅蟲藥物包括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等[8]。
6.4" 提高雞群抵抗力
確保飼料營養(yǎng)均衡,特別是要注意蛋白質(zhì)、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的補充??稍陲嬎刑砑与娊舛嗑S等營養(yǎng)物質(zhì),以提高雞群的抵抗力。減少飼養(yǎng)過程中的應激因素,如轉群、換料、免疫等應逐漸進行,避免突然變化對雞群造成過大影響。定期對雞群進行健康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健康問題。對于體弱多病的雞只應及時隔離和治療,防止病情惡化或傳染給其他雞只。
7" 總結
通過總結雞傷寒與蛔蟲混合感染病例的診治過程,可以看出加強飼養(yǎng)管理、定期消毒、合理用藥和提高雞群抵抗力是預防和控制此類疾病的重要措施。通過實施綜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該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提高養(yǎng)雞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劉素娟,于合宅.一起繼發(fā)性雞傷寒病的診治[J].山東畜牧獸醫(yī),2024(2):54-52.
[2]" "張歆梓,甘佩靈,張依好,等.一例雞蛔蟲病診治[J].中國動物保健,2023(10):71.
[3]" "薛金武.山東地區(qū)產(chǎn)蛋期雞傷寒病的診斷與防控[J].中國動物保健,2023(5):68-69.
[4]" 黃妹.一例散養(yǎng)雞蛔蟲病的診治體會[J].福建畜牧獸醫(yī),2023(5):105-106.
[5]" 辛文娟.一例雞傷寒的診斷和治療[J].畜牧獸醫(yī)雜志,2022(9):335-336.
[6]" 柳宇.一例雞蛔蟲病的綜合診治[J].福建畜牧獸醫(yī),2022(7):72-73.
[7]" 靳安紅. 雞常見細菌性腹瀉的病因與防治措施 [J]. 家禽科學, 2024, 46 (05): 77-81.
[8]" 鄭茹,倪穎. 雞蛔蟲病的防治 [J]. 家禽科學, 2023, 45 (09): 26-27.
作者簡介:史耀峰(1988—),男,畜牧師,從事畜牧技術推廣、畜禽疫病防控工作,E-mail:32567933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