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和煦春風(fēng),紫藤花如約綻放,碧蔓間那串串紫色的花穗,繁花垂飄,紫云累累,芬芳陣陣,讓人既飽眼福,又飽口福。
紫藤又名藤蘿、朱藤、黃環(huán),豆科紫藤屬落葉藤本植物。其故鄉(xiāng)在中國,在我國大江南北皆有它的身影。紫藤常見品種有多花紫藤、銀藤、紅玉藤、白玉藤等。紫藤枝粗葉茂,花序長在枝端或葉腋處,下垂,花朵密集,每個花序有20~100朵蝶形小花,外觀上看像槐花。
紫藤花不僅可供觀賞,且可供食用。我國食用紫藤花歷史悠久,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載:“黃環(huán),即今之朱藤也,天下皆有。葉如槐,其花穗懸,紫色,如葛花可作菜食……”可見,早在宋代,紫藤花已供食用。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三月榆初錢時,采而蒸之,合以糖面,謂之榆錢糕。四月以玫瑰花為之者,謂之玫瑰餅。以藤蘿花為之者,謂之藤蘿餅。皆應(yīng)時之物也?!边@段文字道出藤蘿餅與榆錢糕一樣,皆為應(yīng)時美味。如今,隨著食用花卉的興起,以紫藤花烹制的菜饌,更是餐桌上食客爭相品嘗的美味。
有趣的是,一些文化名人對以紫藤花為食料調(diào)制的美食鐘愛有加。作家、畫家凌淑華曾在北京宴請印度文學(xué)家泰戈爾,款待泰戈爾的點心,就是玫瑰花餅和藤蘿花餅,這給泰戈爾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紫藤花食用方法較多,油炸、涼拌、做餡、煮粥等皆可。在日常烹調(diào)中,可將新鮮紫藤花或焯水涼拌,或配料鮮炒,或裹面油炸。如“紫藤粥”“炸紫藤魚”“紫藤糕”等,讓人大快朵頤。
最近,翻閱《中國糕點大全》一書時,看到鮮藤蘿花餅的制作方法。鮮藤蘿花餅以藤蘿花為餡兒。制餡兒時,先將藤蘿花去掉花蕊,洗凈,保留花瓣,然后將白糖、熟面粉、藤蘿花(扯碎)和其他原料拌勻,即成。以此餡兒制作的鮮藤蘿花餅香甜可口,酥脆綿軟。
在紫藤花烹制的美食中,令我印象最深的當(dāng)數(shù)北京的“藤蘿餅”。記得有一次,我去北京出差,恰逢春天紫藤花綻放之時,好客的北京朋友特地讓我品嘗一下時令美味“藤蘿餅”。將“藤蘿餅”送入口中,細(xì)細(xì)品味,滿嘴生香,美味適口,回味悠長,仿佛讓我吃下了春天的味道。據(jù)朋友介紹,“藤蘿餅”為北京名小吃,其食料中加入了紫藤花,酥皮層次豐富,口味香甜適口,酥松綿軟,具有濃郁的藤蘿花清香味。難怪讓人品味不已。
每當(dāng)享用紫藤花饌時,我就會想起當(dāng)代作家宗璞的散文《紫藤蘿瀑布》,作家筆下的紫藤花盛放,呈現(xiàn)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傾瀉而下,美極了!我想,用這么浪漫的鮮花烹制出來的花饌,實在別有一番風(fēng)味。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