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常常把習作當作教師布置的任務,不清楚習作的意義,自然也就提不起習作的興趣。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交際語境理念,通過搭建適宜的支架幫助學生進入交際語境開展寫作活動。教師創(chuàng)設交際語境,能夠喚醒學生的真實表達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表達動力;教師將交際活動融入學生的寫作過程,可以達成提升習作質(zhì)量的目標。
開展交際語境寫作能夠激活學生的表達動機,從源頭上解決學生習作中目標缺失的問題。教師在搭建相關支架時,需要思考學生的習作需求,切合學生交際習作的特點。
1.習作支架搭建要重視整體性
教師基于交際語境理念搭建習作支架,需要從學段要求、習作類別出發(fā),從整體上幫助學生提升習作能力。
首先,教師需要以學段要求搭建習作支架。在統(tǒng)編教材中,每一篇習作都是安排在一個具體的單元中,但是這個單元的習作要求對接的是該學段的習作要求。比如,三年級、四年級習作屬于第二學段,教師梳理語文新課標的“表達與交流”,就會看出該學段習作訓練的整體要求是“寫清楚”,包括把觀察到的事物(圖畫)寫清楚,把推薦的理由寫清楚,把一件事寫清楚,把想發(fā)明的東西寫清楚,把游覽的過程寫清楚,把事情發(fā)展的過程寫清楚,等等。在搭建第二學段習作支架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體現(xiàn)“樂于表達與分享”的要求,又要體現(xiàn)“寫清楚”的要求。
其次,教師需要從習作類別上突出支架的功能。在統(tǒng)編教材中,編者很少安排形式與內(nèi)容都很孤立的習作訓練,往往都是分類別安排不同層次的習作訓練,使學生隨著年級的遞增實現(xiàn)習作能力的不斷提升。從大類上看,小學階段的習作可分為記實類、想象類、應用類;進一步細分,記實類習作又可以分為寫人、記事、狀物的習作。以記事類習作為例,教師梳理統(tǒng)編教材中安排的記事類習作,三年級安排了4次,四年級安排了4次,五年級安排了1次,六年級安排了6次。這些記事的習作,從第二學段的“寫清楚”到第三學段的“寫具體、生動”,從第二學段的寫一件事到第三學段的寫幾件事和選擇典型事例,體現(xiàn)的是進階要求。教師在搭建記事類習作支架時,需要注意前后勾連,讓學生在支架幫助下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記事習作能力。
2.習作支架搭建要體現(xiàn)交際性
教師搭建交際語境下的習作支架,需要突出交際要素,體現(xiàn)交際功能,幫助學生落實交際活動。
比如,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習作要求中提取屬于交際要素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選擇一種春天里的植物交朋友并用記錄卡記錄下來;二是寫一寫自己的植物朋友,讓更多的人了解它;三是寫完后把習作讀給同學聽,寫同一種植物的可以一起交流。在搭建習作支架時,教師需要把相關的學段習作要求、習作類別要求、本次習作的具體要求結合起來,首先指出要介紹的植物朋友是什么,再具體介紹植物朋友的外形、顏色、氣味等,突出自己最喜歡的特點。
統(tǒng)編教材習作內(nèi)容中已經(jīng)包含了多種形式的習作支架,教師在交際語境下指導學生習作需要進一步設計表達支架,充分發(fā)揮習作支架的助學功能。
1.設計習作支架,喚醒學生的讀者意識
小學生缺乏讀者意識,不知道自己寫文章其實就是在與讀者進行交流。對此,教師需要搭建習作支架,幫助學生進入交際語境之中。這樣的習作支架,需要教師認真研讀習作要求,從中提取體現(xiàn)交際語境因素的內(nèi)容表述,再以此搭建習作支架就能有效喚醒、激發(fā)學生的交際欲望。
比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習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教師認真研讀教材中的習作要求,可以發(fā)現(xiàn)相關表述中包含了交際語境:“從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選擇一處你感興趣的介紹給別人”,其中的“介紹”直接體現(xiàn)了交際要求,“別人”就是讀者;“寫完后,和同學交流,互相評一評介紹得是否清楚,再根據(jù)同學的意見修改習作”。在這些交際語境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需要開展的交際活動要求;在“搜集資料”“整理資料”“撰寫習作”的習作支架中,同樣包含了交際的要求。通過上述梳理,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我們怎樣才能把自己最喜歡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介紹好”的任務情境,喚醒學生自主表達的欲望,設計習作支架“聚焦搜集資料,圍繞‘我’最喜歡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整理資料,呈現(xiàn)包括圖片、表格在內(nèi)的多文本資料,進行有序介紹”,引導學生完成習作任務。
2.設計習作支架,驅(qū)動學生完成習作訓練
深入研讀統(tǒng)編教材中的習作要求,教學可以發(fā)現(xiàn)主體部分“習作建議”就是一種習作支架,往往由思維導圖、泡泡提示語、范例、提綱、問題鏈等方式呈現(xiàn)。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中識別支架設置的目的與特點,才能完成交際語境下的習作訓練。
比如,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是一篇想象類習作,教材中的習作要求是讓學生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介紹家鄉(xiāng)發(fā)生的變化,寫完后互換習作,修改習作,這些都體現(xiàn)了交際語境的要求;“習作建議”提供的習作提綱是一個列出了“開頭”“中間”“結尾”的具體要求的習作支架,教師可以完善這個習作支架,指導學生補充一些細節(jié),完成想象類交際語境下的習作。
3.設計習作支架,突破習作難點
在單元習作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習作中的難點,搭建習作支架,幫助學生打開思路,順利完成習作任務。
比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習作《多彩的活動》,教師要求學生分享自己參加活動的經(jīng)歷,并在寫完習作后讀給同學聽,這些要求充分體現(xiàn)了習作的交際特點。從寫活動這一類習作來看,六年級學生在寫清楚活動過程的基礎上,還要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場面,這無疑是本次習作的難點。教師需要搭建場面描寫的支架,以兩隊比賽的場面為例:學生先寫“我”方的進攻情形和對方的防守情形,再寫對方的進攻和“我”方的防守,之后寫雙方混戰(zhàn)的局面,重點寫一個人成功突破對方防守的動作與表情。這樣的支架能夠幫助學生突破習作重難點,順利完成習作任務。
總之,教師在交際語境下指導學生完成習作,需要重視從整體出發(fā),挖掘教材習作內(nèi)容中的交際語境,搭建多樣化的習作支架,精準、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