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一般都是由某種甚至多種病原體的混合感染引起的,常見的癥狀有支氣管炎、運輸熱,以及肺炎熱等,表現為高溫、萎靡不振、流涎、食欲下降、咳嗽、呼吸不便等。該病是一種嚴重影響我國養(yǎng)牛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重大傳染病,好發(fā)于秋季和冬季,以及新引入的牛群,其發(fā)病嚴重性與機體抵抗力、飼養(yǎng)管理狀況、壓力強度等因素有關,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給養(yǎng)牛業(yè)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必須加強警示。
一、牛呼吸道疾病致病因素分析
1、牛支原體肺炎
牛支原體是一種嚴重的病原細菌。牛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主要發(fā)生在小牛和幼牛身上,一旦感染,就會導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有些甚至會導致慢性支氣管肺炎。從而導致牛的免疫力降低,繼而引起呼吸系統(tǒng)疾病。特別是對于犢牛來說,在長途的運送中,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免疫功能就會下降,同時它的體內機能也會產生相應的壓力,這樣就會增加患病的概率。肺炎支原體感染后,機體的呼吸道屏障作用減弱,從而增加了其他病原體感染的概率。此外,如果在發(fā)病過程中出現二次感染,則病情會更加嚴重,如果不加以治療,死亡率將顯著增加。
2、牛巴氏桿菌病
牛巴氏桿菌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對牛群的健康與生產力造成嚴重威脅。這種病菌具有很強的傳播性,通常通過直接接觸、空氣傳播或受污染的飼料和水源進行擴散。感染后,就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如高熱、呼吸急促、食欲減退等,嚴重者可發(fā)展為敗血癥,導致多臟器功能障礙和死亡。
多殺性巴氏桿菌不僅會引發(fā)敗血癥,還能導致牛體內的組織和器官出現出血性炎癥,影響肝臟、脾臟和肺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尤其在長期運輸過程中,牛群易受到氣候變化、溫度波動、飼料更換等因素的影響,這些環(huán)境壓力會顯著降低牛只的免疫力,從而增加感染的風險。此外,牛巴氏桿菌病的發(fā)生還可能引起較大的經濟損失,包括治療費用和生產損失,因此,加強預防和控制措施至關重要。定期進行疫苗接種、改善飼養(yǎng)管理和運輸條件是降低發(fā)病率的重要策略。
3、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
一般都會導致病牛肺氣腫、間質性肺水腫、肺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犢牛在斷奶時或遭受外界脅迫時,發(fā)病后的表現會因個體免疫能力的差異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犢牛的生長與發(fā)育速率顯著下降,體重增長緩慢,泌乳奶牛的產奶量也會下降。懷孕的奶牛在受到這種病毒的感染后,其流產的可能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該病易感月齡為15~18個月,發(fā)病率高達80%,發(fā)病重的奶牛死亡率高達20%。
4、牛病毒性腹瀉病毒
牛會表現為一種引起牛呼吸系統(tǒng)疾病綜合征的病毒病原——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牛被這種病毒感染后,會表現為免疫抑制,表現為二次感染或混合感染。如果患有這種疾病的牛是懷孕的奶牛,那么這種病毒就會引起母牛的生殖障礙,比如流產、死胎等,同時還會引起一段時間的持續(xù)感染,患病的牛會不斷地散毒、排毒,從而在牛群中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
二、牛呼吸道疾病臨床癥狀及診斷
1、牛支原體肺炎
牛支原體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精神不佳,食欲減退,毛發(fā)無光澤,身體消瘦。該病的病情進展很快,發(fā)病初期表現為食欲下降,反芻停止,并伴有高熱(41~41.5℃),持續(xù)3d左右;患者發(fā)病后,主要表現為伸頸呼吸,張開鼻孔,有明顯的氣喘癥狀,在疾病的晚期,呼吸速度會變得更快,并且會有呼吸困難的癥狀;夜間或凌晨劇烈咳嗽,清涕流出一段時間后轉變成膿性鼻涕,聽診肺泡音很小,同時支氣管可有呼吸啰音和胸膜摩擦音;有些病牛會表現為腹瀉,大便中混有血,或者是繼發(fā)性關節(jié)炎,表現為關節(jié)腫脹,走路一瘸一拐,嚴重的只能躺在地上,有些病牛還會發(fā)展為慢性肺炎,慢性肺炎的牛吃東西正常,鼻孔里的分泌物很少,體溫也會恢復到38.5~39.5℃之間。
2、牛巴氏桿菌病
牛感染該病后,會出現呼吸困難,吞咽困難,食欲下降,情緒低落,眼淚增多,干咳,體溫升高,前胸水腫,奶牛的牛奶產量降低。病牛出現顯著升高,最高41℃以上;主要表現為腹式呼吸,嚴重者可達108次/min;心率會在100~110之間快速升高。隨著病情的持續(xù)發(fā)展,病牛的反芻能力降低,鼻腔非常干燥,腹瀉次數增多,大便由稀粥變成了水,還夾雜著一些黏液(氣味難聞)。病牛發(fā)病時間不長,有些病牛出現興奮、顫抖、便秘、呼吸短促等癥狀,2d之內就會死亡。
3、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病
病毒感染牛體后一般有2~3d的潛伏期,感染后可有兩種表現,一種是溫和型,一種是急性型。輕度的癥狀包括:體溫升高,精神萎靡一段時間后可自行恢復,干咳伴有少量漿液鼻液,一般14d左右就能完全恢復。急性型可能會突然發(fā)作?;寂5捏w溫可以達到42℃,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明顯下降,還會流口水,以口呼吸的方式呼吸,呼吸的頻率可以達到40~100次/min,同時還會有痛苦的呻吟聲。除年幼的病牛外,有些病牛的肩峰區(qū)也可發(fā)生皮下氣腫。在病牛的肺內聽診時,表現為肺支氣管音和水泡音的強化。如果未發(fā)生繼發(fā)性感染,發(fā)病時間一般在12d左右,死亡率很低。
4、牛病毒性腹瀉病
牛病毒性腹瀉其臨床表現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個階段。急性腹瀉病感染后,發(fā)病期短,發(fā)病年齡在17個月以內。牛被這種病毒感染后,最初的癥狀是體溫略有上升(>40℃),同時還會有精神萎靡、呼吸困難和急促,眼鼻處分泌物增多,嚴重脫水,結膜炎等。在疾病的晚期,病牛的腸道損傷比較嚴重,出現便血、口腔糜爛、皮膚和蹄子腐爛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死亡。與其他病毒相比,病毒性腹瀉的死亡率更高,發(fā)病14d左右即可死亡,如果患病,其精液中還含有病毒,可傳播給母牛,嚴重影響妊娠率?;加新愿篂a病的奶牛,其臨床表現為間歇性腹瀉,眼睛周圍分泌物增多,口蹄疫,形體消瘦。如果奶牛在懷孕期間被感染,則會增加流產的概率。發(fā)病時間長,有些病牛因脫水而死。
三、牛呼吸道疾病治療措施
因為呼吸系統(tǒng)綜合征會嚴重影響病牛的正常生長,高的死亡率會降低飼養(yǎng)者的經濟收入,因此,在預防和治療過程中,需要加大力度,盡量降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對牛的危害。
1、牛支原體肺炎
對于患有慢性支原體肺炎的病牛,由于病情比較重,所以有關人員可以參考病牛的體重對其肌注4~10mg/kg泰樂菌素和10mg/kg土霉素,或者是肌肉注射20~30mg/kg大觀霉素,一天1次,1個療程內,用藥時長大約在10~15d內。通常來看,抗生素能夠在病牛的肺部達到非常高的濃度,其治療效果非常明顯。
2、牛巴氏桿菌病
如果牛有這種疾病,會出現萎靡不振、高熱、食欲不良等癥狀,可以給病牛肌內注射1000mL的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g氨芐西林、20mL20%安鈉咖的混合液進行靜脈注射??梢赃B續(xù)進行5~7d的注射(不得超過7d)。在此期間,如果沒有發(fā)現其他病牛,可以盡早進行免疫接種。
3、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病
如果病牛出現相應的癥狀,需要使用廣譜抗生素,配合抗炎的藥物進行治療。特定的藥物是地塞米松,劑量為10~20mg,每天1次;阿托品參照患病牛的體重,每天1次,每次0.048mg/kg;最后一種是阿司匹林,每天2次,每次服用15.5~31g。
4、牛病毒性腹瀉病毒
目前,國內尚無針對牛病毒性腹瀉的特異藥物。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以緩解臨床癥狀和減少死亡率為重點,如果有發(fā)病的病牛,要及時地進行隔離治療,減少感染的概率。如果沒有進行隔離很可能造成大規(guī)模感染,損失會進一步加大。患有該病的病牛,可以將土霉素和磺胺脒混合使用,也可以在病牛的飲食和飲水中加入一些中藥,每天2次,連續(xù)用藥一周,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病情的好轉情況。如果病情不嚴重,可以使用磺胺脒、乳酶生和碳酸氫鈉等藥物,每天3次,最多5d,口服。如果病情比較嚴重,可以靜脈給病牛注射一次9%的氯化鈉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在這段時間里要保證病牛有足夠的營養(yǎng),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四、牛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對策
1、保證引進質量
農戶在養(yǎng)牛時,應盡可能采用內循環(huán)的方式,減少外來牛的引入,由自己的群內繁育,這樣就能減少外來牛帶病毒對本地牛的傷害。通過走訪了解到,大量的牛只呼吸系統(tǒng)疾病暴發(fā),均與從國外引入的奶牛有關。由于養(yǎng)殖需求量的增長,必須從國外進口小牛犢,所以要對每一頭小牛犢都要做全面的了解,看看有沒有帶有病原體,在引入小牛犢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離自己的養(yǎng)殖場最近的,太遠的話,就要用汽車來長途運輸,這樣很有可能會增加牛生病的概率,所以在檢測的時候,一定要用專業(yè)的儀器來做,避免不專業(yè)的操作給牛帶來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當引入的牛太多,不能進行細致的檢查時,可以采用抽樣的方法,對一些牛進行抽樣,對一些牛進行健康檢查,并事先建立一個隔離牛舍,保持場地的干凈,對疾病進行防控,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防止牛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
2、科學飼養(yǎng)牛群
科學的飼養(yǎng)方式,既要保證健康的飲食,又要保證牛只的日常鍛煉。首先是在飼料的選擇上,要注意營養(yǎng)的均衡配比,不要為了追求低價而選用質量差的飼料,嚴格禁止用過期或者變質的飼料喂牛,在飼養(yǎng)的時候要注意少量多次,每一次的喂食量要一定,以免引起奶牛的壓力,從而導致奶牛的損失。其次,奶牛的飲用水也很重要,因為不潔凈的水中可能有大量的細菌,比如雨水和污水,這些都不能隨便喝。最后,為了使牛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還需要進行適當的鍛煉,可以劃出一塊空地,讓牛在里面自由活動。在空地上安裝相關的體育設施,并將場地打掃得干干凈凈,場地以沙土為主,并有一定的坡度,以防止下雨后積水過多。另外,在運動場上也可以建立一些水池、飼料槽,使牛的采食量增大,自然加快生長,同時適量的運動也能幫助牛的消化,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另外,還可以通過日常的運動指標,來了解牛的健康狀況。
3、保持衛(wèi)生清潔
牛在一個舒適、清潔的環(huán)境中生長,可以減少患病幾率,同時也能減少被細菌和其他疾病侵襲的概率。首先,牛圈的選擇:要根據牛圈的通風狀況來進行,如果牛圈很多,那么兩圈牛圈要按照科學合理的間距,防止空氣流動,如果有一個牛圈出現了問題,那么其他牛圈也會跟著遭殃。其次,科學的飼養(yǎng)方法:在平時的飼養(yǎng)中,要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定期對牛舍內的廢棄物進行清理,并將廢棄物進行適當的處置,避免產生二次污染,使牛的生活條件得到最好的改善,確保衛(wèi)生、干凈、安全。最后,合理調整飲食結構:給牛群喂食的飼料也不是固定的,要按照人體的需求,對飼料進行合理的調整,在各個時期給牛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元素。
4、正確診斷病情
?;忌虾粑到y(tǒng)疾病后,通常需要3~5d的潛伏期,這段時間對牛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至關重要。根據某些癥狀,我們可以判斷出牛有沒有感染呼吸道疾病,通常會出現呼吸困難、偶爾咳嗽等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情會逐漸加重,而不會降低。在感染后的第2天,病牛的體溫只會上升,不會下降,呼吸也會變得更加困難,進食也會減少,當體溫上升的時候,牛就會喝很多水,這樣會讓牛感覺更好一些,甚至會僵硬。如果病情持續(xù)了兩周,還得不到治療,那就會失去養(yǎng)殖的價值,慢慢地死去。所以,作為和牛日常接觸的人,飼養(yǎng)員對牛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非常重要,在發(fā)病初期就要將病牛隔離起來,由專門的獸醫(yī)來處理,由于牛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原因很多,不能擅自處理病牛,否則會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5、科學治療疾病
引起牛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原因很多,包括多殺性巴氏桿菌、昏睡嗜血桿菌、結核分枝桿菌、溶血性曼氏桿菌等。其中以牛副流感3型病毒、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及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等為最常見的病毒。由于這些病原體可能是隨意混合感染,因此,牛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病原通常都是非常復雜的,需要進行專門的檢測和檢測,才能做出準確的診斷,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于發(fā)病較慢且持續(xù)時間較長的牛,可選用牛同源精制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同時配合頭孢等抗細菌藥物治療。如果是急性疾病,還可以肌注四環(huán)素或者泰樂菌素等抗生素藥物。
6、正確使用藥物
在治療病牛的時候,要采用正規(guī)渠道的藥品,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藥品才具有固定療效,避免吃了劣質藥材,導致病牛治療進程延誤。一旦發(fā)現?;加锌梢砂Y狀,就要馬上將其隔離起來,擅自給病牛用藥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如果在1d內給病牛用不同的藥,會導致藥物的療效受到很大的影響,延誤了治療的時間,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加重了病牛的病情,還可能引起其他的并發(fā)癥,從而損害了養(yǎng)殖戶的經濟利益。另外,發(fā)病后牛的免疫系統(tǒng)會受到損傷,此時未經醫(yī)生的指導就擅自給牛服用藥物,會給牛的身體帶來二次損傷,即使后來治愈了呼吸系統(tǒng)的病癥,但也會留下無法挽回的后遺癥,即使經過長時間的調理,也會對牛肉的品質和安全產生影響。因此,必須遵循獸醫(yī)提供的治療計劃,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不要盲目使用藥物。
7、病死牛的處理
一旦患病的牛因治療失敗而死亡,必須將其無害化處理,并立即向當地的獸醫(yī)部門報告,將具體的死亡原因告知,不可未經允許將病牛掩埋處理。病牛的尸體在未處置前都要進行隔離,對周圍環(huán)境進行封閉,對周邊進行專門的消毒,將病牛的尸體通過焚燒等方法處理掉,盡量減少病牛對農戶造成的傷害。
綜上所述,牛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由多個病原共同作用于各種壓力因素所致的一種病理現象。不同的牛會出現不同的疾病,因為它們的免疫力不同。在飼養(yǎng)過程中,一旦出現病牛,就要立即請獸醫(yī)處理,深入剖析病因,根據病因進行合理的用藥方案,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病牛的成活率和康復率。另外,為了增強牛的免疫力,需要對疾病進行定期的監(jiān)控,還要注意牛的飲食、飲水和環(huán)境的衛(wèi)生狀況,及時進行免疫接種,減少疾病的發(fā)生概率,從而確保養(yǎng)殖戶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814300 青海省班瑪縣畜牧獸醫(yī)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