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德蘭士瓦地區(qū)的伯里梅爾礦區(qū),全球最大的天然鉆石橫空出世。它以發(fā)現(xiàn)者托馬斯·庫里南的名字被命名為“庫里南鉆石”。近日,托馬斯·庫里南的曾孫馬克·庫里南接受《南非人報》采訪,講述了這顆120年前面世的巨型鉆石背后的故事。
1868年,一位牧民在南非德蘭士瓦放牧時,偶然撿到一塊璀璨奪目的晶體。經鑒定,這塊晶體重達83.5克拉,呈不規(guī)則的菱形十二面體,屬于寶石級金剛石,后來被命名為“南非之星”。“南非之星”面世后的數(shù)十年,世界各地的寶石礦產商紛紛前往德蘭士瓦探尋珍寶,托馬斯·庫里南便是其中之一。
托馬斯·庫里南1862年出生于南非開普敦。1898年時,托馬斯·庫里南是約翰內斯堡的一名建筑承包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關注到德蘭士瓦首府比勒陀利亞市外的伯里梅爾地區(qū)的一個農場。雖然這個農場所處的位置與鉆石礦區(qū)相距甚遠,但托馬斯·庫里南經過多次勘察,推斷那里的地下蘊藏著大量鉆石。
1902年,托馬斯·庫里南與礦產勘探專家珀西瓦爾·特雷西合作,斥資5.2萬英鎊買斷了伯里梅爾地區(qū)的金伯利巖礦。隨后他們組建了伯里梅爾采鉆公司,開始在這片礦區(qū)尋找屬于自己的好運。伯里梅爾礦場出產了750多顆重量超過100克拉的天然鉆石。當時世界上超過400克拉的天然鉆石,有四分之一都是該礦場出產的。
1905年1月27日,伯里梅爾礦場的一名礦工在位于地表以下9米的礦坑中挖到一塊硬物。從體積上看,他以為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但他很快就發(fā)現(xiàn),這塊石頭在從坑口射入的陽光照射下,隱隱閃出光來。這名礦工馬上向監(jiān)工弗雷德·威爾斯報告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威爾斯趕到礦坑中查看,只見一塊反光的石頭嵌在巖層中。憑借豐富的經驗,威爾斯馬上讓礦工把鎬頭換成小鏟,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這塊石頭挖掘出來——世界上最大的一顆天然鉆石就這樣面世了。它宛若成年男子的拳頭大,長100mm、寬65mm、厚50mm,重達3106.75克拉。
這顆巨型原鉆的橫空出世轟動了整個南非。因為它是在托馬斯·庫里南名下的礦場被開采出來的,因此被命名為“庫里南鉆石”,以示托馬斯·庫里南是其發(fā)現(xiàn)者和擁有者。
托馬斯·庫里南知道,自己將憑借“庫里南鉆石”成為南非首屈一指的寶石礦產商。他將“庫里南鉆石”標價10萬英鎊出售。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的10萬英鎊相當于如今的2000萬英鎊。
盡管諸多買家對“庫里南鉆石”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但都因其售價太高望而卻步。托馬斯·庫里南認為,“庫里南鉆石”的價值會越來越高,因此他堅守10萬英鎊的售價,拒絕議價。一年多過去了,這顆巨型原鉆存放在約翰內斯堡標準銀行的金庫內,一直未能售出。直到1907年,“庫里南鉆石”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時間回溯到1902年。英國在南非地區(qū)結束了與布爾人的戰(zhàn)爭。建立“統(tǒng)一的南非”是英國人和南非地區(qū)主要民族阿非利卡人的共同愿望。
“庫里南鉆石”被發(fā)現(xiàn)時,正值英國自由黨于1905年組閣,新政府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同意阿非利卡人通過大選在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地區(qū)自治,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南非自治政府。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同意,未來的南非自治政府可以制定自己的憲法。這對于南非聯(lián)邦的建立和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1907年,德蘭士瓦總督、后來擔任南非聯(lián)邦首任總理的路易斯·博塔找到托馬斯·庫里南,表達了購買“庫里南鉆石”的意愿。
原來,博塔領導的德蘭士瓦政府計劃在英王愛德華七世66歲生日時贈給英國王室一件禮物。鑒于德蘭士瓦地區(qū)是當時聞名于世的鉆石產區(qū),贈送鉆石無疑是一個理想選擇。
托馬斯·庫里南本人是南非自治事業(yè)的積極參與者。最終,德蘭士瓦政府象征性地向托馬斯·庫里南支付了1.5萬英鎊,買下“庫里南鉆石”,將它贈給英國王室。
馬克·庫里南認為,自己的曾祖父托馬斯·庫里南一生有兩件事情非常值得驕傲:一是從重量和成色等方面來衡量,他發(fā)現(xiàn)的這顆天然巨鉆被載入史冊;二是“庫里南鉆石”代表了當時的南非與英國的密切關系,托馬斯·庫里南本人則為南非地區(qū)實現(xiàn)自治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南非地區(qū)謀求自治的腳步不斷加快。1908年10月,南非各方代表在德班討論了建立南非聯(lián)邦的問題,并起草了憲法草案。1909年1月,英國議會正式批準該憲法草案。同年9月20日,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正式批準該草案。1910年5月31日,《南非聯(lián)邦憲法》正式開始生效。自此,開普敦、納塔爾、德蘭士瓦和奧蘭治4個地區(qū)合并為南非聯(lián)邦,成為英國的一個自治領。
為紀念南非實現(xiàn)自治以及“庫里南鉆石”在南非被挖掘出來,南非聯(lián)邦第一屆聯(lián)合議會將這部憲法稱為“庫里南憲法”。
馬克·庫里南在接受《南非人報》采訪時表示,自己的家族能與“庫里南鉆石”和南非的國家歷史建立如此緊密的聯(lián)系,使他感到非常幸運。他的曾祖父托馬斯·庫里南在其傳奇般的一生中,曾先后做過士兵、建筑承包商、農場主和礦產商,于1936年去世。他不僅開發(fā)并運營伯里梅爾礦場,還是德蘭士瓦工業(yè)協(xié)會的共同發(fā)起人之一,擔任過該協(xié)會的主席。在1910年組建的南非聯(lián)邦第一屆聯(lián)合議會中,托馬斯·庫里南當選議員。鑒于托馬斯·庫里南所作出的貢獻,英國王室授予他爵士爵位。
“庫里南鉆石”于1907年4月由郵輪從開普敦運往倫敦。在此之前,據(jù)稱這件舉世無雙的珍品引起世界各地珠寶大盜的關注,于是相關人員花了不少時間考慮如何保障其運輸安全。最后,倫敦警察廳決定遵循“越簡單越安全”的原則。這顆巨型原鉆被裝進一個沒有任何標識的包裹,由郵政人員帶上郵輪——這名郵政人員并不知道包裹中為何物。一個月后,郵包經英國皇家郵局投遞系統(tǒng)安全送抵白金漢宮。
1907年底,英國王室把切割加工這顆巨鉆的重大工程交給荷蘭阿姆斯特丹久負盛名的鉆石加工商約翰·阿瑟公司。這家公司是歐洲寶石加工界的翹楚,曾成功切割加工名為“高貴無比”的大型天然鉆石。
為了讓“庫里南鉆石”成為足以流傳后世的珍品,英國王室開出了8萬英鎊的天價加工費——這遠遠超出德蘭士瓦政府購買它所支付的1.5萬英鎊,也是約翰·阿瑟公司承接到的最大一單生意。該公司的當家人約翰·阿瑟很清楚,這筆錢可不好賺。這顆原鉆實在太大了,將其分割成塊是一件極為困難的工作。如果前期的研究和準備不足,或者切割技術欠佳,那么原鉆就可能碎成小塊,其加工和收藏價值將大打折扣。
在正式動工前,阿瑟對“庫里南鉆石”的晶體結構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觀察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制作了一套專用工具。經過周密的準備以及多次對玻璃和蠟造模型的模擬切割,阿瑟終于在1908年2月的一天正式動工。他在“庫里南鉆石”上磨出一道淺槽,把鉆石放在一把機械鉗中緊緊鉗住,再將一根特制的鋼楔嵌入淺槽。最后,他用一根沉重的鐵棍敲擊鋼楔?!芭尽钡囊宦?,鉆石紋絲不動,鋼楔卻斷了。在公司幾位寶石加工技師的注視下,阿瑟頭上冷汗直冒。在緊張得令人窒息的氣氛中,他換上一根備用鋼楔,再度敲擊。這一次,“庫里南鉆石”終于應聲裂為兩塊,而阿瑟則癱倒在地上。
阿瑟完成了“庫里南鉆石”的初切工作,后續(xù)的切割和加工工作相對容易一些。他指導公司的3名頂級技師,對幾塊坯鉆進行分切和精細切割。整個加工工作總共耗時8個月,3名技師每天都工作長達14個小時?!皫炖锬香@石”最終被切割成9顆大鉆石和98顆小鉆石,切割后剩下的碎鉆重達9克拉。
9顆大鉆石被一一編號,全部被加工成為英國王室的重要飾品。其中享有“世紀之最”美譽的是“庫里南一號”,又名“非洲之星”。它重達530.2克拉,被切磨成梨形,有74個折射面。英國王室為顯示其尊貴,將這顆巨鉆鑲嵌在1661年制成的象征英國王權的權杖上。如今,這根鑲嵌著“庫里南一號”的權杖存放于英國倫敦塔的珍寶館內,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游客前去參觀。
“庫里南二號”重達317.4克拉,被鑲嵌在英國王室的王冠上。英國國王或女王每年5月都會佩戴它出席英國議會開幕典禮。
“庫里南三號”和“庫里南四號”的重量分別為94.4克拉和63.6克拉。它們最初被鑲嵌在瑪麗王后之冠上。后來喜好胸針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將“庫里南三號”與“庫里南四號”從瑪麗王后之冠上取下,制成了一枚胸針。
“庫里南五號”是一顆心形鉆石,重18.8克拉,也被制成了一枚胸針,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經常佩戴它。
“庫里南六號”和“庫里南八號”分別是重11.5克拉的馬眼形鉆和重6.8克拉枕形鉆,它們搭配在一起被制成了胸針,其中“庫里南六號”是垂飾部分。
“庫里南七號”是一顆重8.8克拉的馬眼形鉆,作為垂飾掛在鑲有祖母綠的德里杜巴項鏈上。當然,這條項鏈的“主角”是祖母綠,“庫里南七號”作為陪襯。
“庫里南九號”是9顆鉆石中最小的一顆,僅重4.39克拉。它被制作成了一枚鉆戒。
鮮為人知的是,“庫里南鉆石”的故事至今仍未完結。它被發(fā)現(xiàn)時呈現(xiàn)出7個非常光滑的表面,伯里梅爾采鉆公司的專家從其晶體結構推斷,它是一顆大型原鉆的一部分。
蘊藏“庫里南鉆石”的金伯利巖礦地質年齡約為1億年?!皫炖锬香@石”所屬的原鉆成形于地殼深層,隨地殼變動被帶至地表附近。在這個過程中,它很可能發(fā)生了斷裂,分散為若干塊原鉆。
后來,專家的上述推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證實:1919年,在同一片礦區(qū),人們在“庫里南鉆石”出土地不遠處發(fā)現(xiàn)了一顆重1500克拉的原鉆,其顏色與“庫里南鉆石”相近。有寶石專家認為,它與“庫里南鉆石”是“同胞兄弟”。1934年和1954年,金伯利巖礦又先后出土了兩顆原鉆,其晶體結構和顏色都與“庫里南鉆石”相近,總重接近1500克拉。
上述3顆原鉆加上“庫里南鉆石”,被認為屬于同一顆大型原鉆,這顆大型原鉆總重大約是已出土部分的2倍多。也就是說,可能尚有重量超過6000克拉的原鉆靜靜地躺在金伯利巖礦地下巖層的某處,等待著世人的垂青。
編輯:姚志剛" "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