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閱讀是一種以科學知識為題材,旨在普及科學知識的閱讀活動??破兆x物中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通過閱讀科普讀物,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使學生對最新的科學發(fā)現(xiàn)、科技成果有所了解,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自信,促進科學文化的普及和傳播,提高全民的科學素養(yǎng)水平,為社會的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那么,在小學階段如何借助科普閱讀來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呢?
一、注重興趣激發(fā),推動科普閱讀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diào):“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痹谛抡n標理念指引下,各個學校和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都非常重視,采取了多種方法和形式鼓勵學生盡可能地多讀書。科普讀物作為小學生閱讀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對于促進學生們對科學的認知與理解,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與想象力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閱讀活動中,喜歡積極主動閱讀科普讀物的學生卻很少,不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作為教師,要能夠為學生營造出科普閱讀的氛圍,可以在校園或者黑板報上展示一些科學方面的內(nèi)容,還可以把時下我國在科技各個領域取得巨大貢獻方面的內(nèi)容講給學生聽,以激發(fā)學生對探索科技、探索自然的興趣,最后再從弘揚科學精神的意義與價值等方面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科普讀物的重要性,把傳統(tǒng)媒體,包括圖書、報紙、期刊的科普知識利用起來,加大科普知識權威發(fā)布和推送力度,以使學生的科普閱讀活動可以真正開展起來。
二、關聯(lián)課堂教學,感受科普價值
科學知識涵蓋的范圍很廣,小學語文、數(shù)學、科學、美術等學科中有許多學習內(nèi)容都與科學知識有關,教師注重對教材中與科學有關知識的挖掘與滲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科學素養(yǎng)。在新課標和跨學科學習背景下,教師應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關注學生學科中涉及到的科學知識,適時為學生推薦相關的科普讀物讓學生閱讀,以連接課堂內(nèi)外,拓寬學生科普閱讀的場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中推薦的《十萬個為什么》中涵蓋了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領域的內(nèi)容。在小學數(shù)學、科學、語文等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課堂教學與科普閱讀之間的關聯(lián)點引導學生閱讀。如學習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學習用品中的科學”《筆芯為什么能夠收縮》《筆桿上橡膠管的作用》《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等時,學生心里自然會產(chǎn)生無數(shù)個“為什么”,教師適時推薦學生閱讀《十萬個為什么》可以激發(fā)學生科普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李四光的《看看我們的地球》這本書,它是我國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所寫的一部科普雜文合集,書中介紹了地質(zhì)知識,分析了地球的年齡,介紹了地球上冰川、陸地、地熱、燃料、石油等方面的科學知識,學習完本單元內(nèi)容以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讀一讀這本書。可見,在小學科普閱讀推廣活動中,教師注重與學生的課內(nèi)學習相結合,可以引起學生們思想上的重視,為學生積極主動閱讀提供條件。
三、推薦合適讀物,豐富閱讀形式
適合學生閱讀的科普讀物可以讓學生的科普閱讀活動真正發(fā)生。在科普讀物的選擇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做好科普讀物的推薦工作。如三年級學生讀《浪漫in科學》叢書、《生命的故事》《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等;四年級學生讀《我的野生動物朋友》《我的第一本科學漫畫書》《自然圖鑒》等;五年級學生讀《不可不知的科學》《游戲中的科學》等;六年級讀《BBC科普三部曲》《科學改變生活的119個偉大瞬間》《大英兒童百科全書》等等。有了適合學生的科普讀物以后,教師還要能夠采取多種閱讀形式來增強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一直以來,雖然有些教師對科普閱讀活動比較重視,但是更多的是以學生自行閱讀相關科普讀物為主,對于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教師并不了解,學生們科普閱讀的質(zhì)量普遍不高。為了提升學生的科普閱讀效果,可以采取師生共讀、親子閱讀、名家領讀或者自由讀等形式來讓學生認識到老師對科普閱讀的重視,激發(fā)學生科普閱讀的動力。此外,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科普閱讀以后,教師還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讀物推薦給大家,并說明理由,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科普閱讀活動顯得更有趣味。
四、注重閱讀評價,提升閱讀品質(zhì)
在推動學生科普閱讀過程中,如果不注重對學生科普閱讀情況的評價,學生們的閱讀也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在對學生科普閱讀評價方面,教師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小組評、家長評和教師評相結合的形式。在評價內(nèi)容方面可以圍繞“愛讀書”“多讀書”“會讀書”等方面對學生科普閱讀的情況進行評價,通過科普閱讀情況評價來考查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參與科普閱讀活動;能否進行大量科普讀物的閱讀,以及能夠在科普閱讀中有所收獲;能否在科普閱讀中積累科學經(jīng)驗方法,并能夠用學到的科學經(jīng)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等。這樣對學生的科普閱讀情況進行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在班級內(nèi)形成你追我趕的科普閱讀熱潮,從而把全面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科普閱讀目標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在小學科普閱讀活動中,教師要能夠以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為宗旨,注重對學生科普閱讀興趣的激發(fā),豐富學生科普閱讀的形式,注重對學生科普閱讀的評價等,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