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萱草原生種和園藝品種的花莛為外植體,探索了兩類共16個品種的組織培養(yǎng)技術差異,并建立了完整的萱草組培繁殖體系,為萱草工廠化育苗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結(jié)果表明:在植物學性狀方面,原生種萱草均為3倍體,花莛較細;園藝品種中4倍體品種的花莛略粗于2倍體品種。在消毒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花莛粗細的不同,原生種萱草的最佳HgCl2消毒時間為8 min,園藝品種為12 min。在愈傷組織誘導階段,原生種單瓣萱草在處理③(MS+BA2 mg/L+NAA0.2 mg/L)培養(yǎng)基中誘導率最高,重瓣則在處理④(MS+BA4 mg/L+NAA0.2 mg/L)培養(yǎng)基中誘導率最高;園藝品種中的2倍體品種在處理③(MS+BA2 mg/L+NAA0.2 mg/L)培養(yǎng)基中誘導率最高,而4倍體品種則在處理④(MS+BA4 mg/L+NAA0.2 mg/L)培養(yǎng)基中誘導率最高。在叢生芽分化培養(yǎng)中,原生種萱草的最佳培養(yǎng)基為A4(MS+BA1 mg/L +KT0.2 mg/L +NAA0.05 mg/L)或A5(MS+BA2 mg/L +KT0.2 mg/L+NAA0.05 mg/L);園藝品種中2倍體品種的最佳培養(yǎng)基為A2(MS+BA0.5 mg/L +KT0.2 mg/L +NAA0.05 mg/L),4倍體品種則因品種而異。在生根培養(yǎng)階段,原生種萱草最容易生根,在6種生根培養(yǎng)基中的生根率均可達到95%以上;園藝品種中,2倍體品種的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為B6(MS+IBA1 mg/L),4倍體品種為B3(MS+NAA1 mg/L)。2種萱草的生根培養(yǎng)天數(shù)和植株高度原生種大于園藝品種。
關鍵詞" "原生種萱草;萱草園藝品種;組織培養(yǎng)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是阿?;贫嗄晟荼净ɑ躘1],別名金針、黃花菜、忘憂草。其花色豐富、色彩艷麗、耐寒耐旱、適應性強、易于管理,在園林綠化與商業(yè)栽培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2-4]。長期以來,分株繁殖是萱草主要繁殖方式,年增殖率僅l~2倍,難以滿足大規(guī)模種苗生產(chǎn)需求[5-6]。組織培養(yǎng)繁殖技術不僅能大幅提高萱草的繁殖速度,還能突破季節(jié)性限制,使優(yōu)良品種快速繁育成為可能[7-9]。本研究選取不同類型萱草作為試驗材料,系統(tǒng)探索了外植體消毒、愈傷組織誘導、叢生芽分化增殖到生根培養(yǎng)全過程,旨在為萱草的工廠化育苗提供科學依據(jù)和技術支持。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選取萱草原生種、園藝品種各8個品種的花莛為試材,其中原生種萱草取自不同地區(qū),主要分為萱草Hemerocallisfulva和萱草的重瓣變種Hemerocallisfulva var. Kwanso兩類。試驗地點選自位于西安灃東產(chǎn)業(yè)園區(qū)的陜西虹之彩花卉科技產(chǎn)業(yè)公司花卉生產(chǎn)基地。萱草試驗品種見圖1、圖2。
1.2" "試驗方法
1)外植體消毒。選取生長勢好、無病蟲害、尚未開花的花莛帶回實驗室,洗去浮土,除去花序頂部花蕾,切3 cm花莛放于燒杯中,加少量洗潔精并加水搖勻,流水沖洗0.5 h。之后,將其移至超凈工作臺上,置于濾紙上吸去表面水分,用75%酒精消毒" 1 min,然后用無菌水沖洗1次,用0.1% HgCl2溶液分別進行5 min、8 min、12 min和15 min消毒處理,再用無菌水沖洗5~6次,每次4 min。30 d后觀察記錄各品種污染率、褐死率。
2)愈傷組織誘導。將消過毒的花莛切成2 cm小段,接種于不同激素配比的愈傷組織誘導培養(yǎng)基上(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添加30 g/L蔗糖、5.5 g/L瓊脂,pH 5.8),培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25±2 ℃,每天光照12 h(光照強度1 500 lx)。30 d后,計算各品種愈傷組織誘導率(誘導率=誘導出愈傷組織的外植體數(shù)/接種外植體總數(shù)×100%),具體培養(yǎng)基配方見表1。
3)叢生芽分化增殖培養(yǎng)。將誘導出的愈傷組織芽轉(zhuǎn)接至含不同激素配比的叢生芽分化增殖培養(yǎng)基(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添加30 g/L蔗糖、5.5 g/L瓊脂,pH 5.8)上,于25±2 ℃、每日12 h光照(1 500 lx)條件下培養(yǎng)。30 d后,統(tǒng)計各品種叢生芽增殖系數(shù)(增殖系數(shù)=增殖培養(yǎng)后的芽數(shù)/接種芽數(shù)),記錄生長狀況,具體培養(yǎng)基配方見表2。
4)生根培養(yǎng)。將分化出的叢生芽轉(zhuǎn)接至生根培養(yǎng)基(配方見表3)中,于25±2 ℃、每日12 h光照(1 500 lx)條件下培養(yǎng)30 d,觀察統(tǒng)計生根情況。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外植體消毒" "見表4、表5。
由表4可知,原生種萱草都是3倍體,花莛粗度0.4~0.7 cm,相對較細;園藝品種中,有5個品種為4倍體,花莛粗度1~1.3 cm,3個品種為2倍體,花莛粗度0.8~1 cm,4倍體比2倍體的花莛粗。
由表5可知,2種類型萱草花莛經(jīng)HgCl2處理后,污染率隨處理時間增加而下降,褐死率呈上升趨勢。①2種類型萱草在HgCl2消毒5 min處理條件下污染率最高,成活率最低,無褐死現(xiàn)象;②原生種萱草在HgCl2消毒8 min處理條件下,成活率最高,達61%,HgCl2消毒時間對應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8 min、12 min、15 min、5 min;③園藝品種在HgCl2消毒12 min處理條件下成活率最高,為60%,HgCl2消毒時間對應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12 min、15 min、8 min、5 min。
綜上所述,原生種萱草花莛細,最佳HgCl2消毒時間為8 min;園藝品種花莛粗,最佳消毒時間為12 min。此差異與花莛粗度(原生種較細,4倍體比2倍體粗)及品種間環(huán)境染菌程度不同有關。
2.2" "愈傷組織的誘導" "見表6。
由表6可知,滅菌后的花莛轉(zhuǎn)入愈傷組織誘導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20 d ,花莛下端及分枝處開始形成愈傷組織。在原生種中,5個品種(萱草1號、萱草5號、萱草6號、萱草7號、萱草8號)在處理③中誘導率最高,均高于60%,3個品種(萱草2號、萱草3號、萱草4號)在處理④中最高。
在園藝品種中,3個2倍體品種在處理③中愈傷組織誘導率最高,5個4倍體品種在處理④中愈傷誘導率最高。此結(jié)果表明,在NAA濃度相同時,2倍體品種在BA 2 mg/L時愈傷誘導率高,4倍體則在BA 4 mg/L時更高。2倍體品種誘導出的愈傷組織疏松度適中,呈黃綠色,培養(yǎng)35~40 d可見芽點突起并分化不定芽。4倍體品種中,夜燼、彩斑寬索、庫克的愈傷組織疏松適中,呈綠色,培養(yǎng)55 d分化芽點,而紅色志愿者、約翰則形成堅硬的綠色愈傷組織,不易分化。
綜上所述,在誘導萱草愈傷組織的過程中,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BA濃度0.5 mg/L時愈傷誘導率低于30%,當BA濃度提升至2~4 mg/L時,誘導效果顯著提升。2倍體品種在處理③中誘導率最高,4倍體品種在處理④中誘導率最高。誘導出的愈傷組織呈黃綠色,除了園藝品種中的2個品種(紅色志愿者、約翰)外,其他品種都可由愈傷組織誘導出不定芽,愈傷誘導出芽約需45 d,園藝品種中的4倍體品種出芽時間較長,約需60 d。
2.3" "叢生芽分化增殖培養(yǎng)" "見表7。
由表7可知,原生種萱草叢生芽增殖系數(shù)隨BA濃度變化而異。5個品種(萱草1號、萱草2號、萱草4號、萱草5號、萱草6號)在BA 1 mg/L時增殖系數(shù)達峰值(約3),而過高的BA(如2 mg/L)則抑制增殖。另有3個品種(萱草3號、萱草7號、萱草8號)在BA 2 mg/L時增殖效果最佳。因此,原生種萱草叢生芽增殖的最佳培養(yǎng)基為A4或A5,具體依品種而定。多數(shù)品種叢生芽分化周期為45 d,萱草5號僅需30 d。原生種萱草生長旺盛且粗壯。
在園藝品種中,2倍體品種在BA濃度為0.5 mg/L時,叢生芽增殖系數(shù)最高,最佳培養(yǎng)基為A2,培養(yǎng)天數(shù)30 d,生長旺盛且叢芽粗壯。在4倍體品種中,叢生芽增殖系數(shù)與BA濃度呈正相關,夜燼和彩斑寬索在BA 0.8 mg/L時,叢生芽生長較旺盛,分化芽最多,較粗壯,最佳培養(yǎng)基為A3;其他3個品種在BA 0.2~0.8 mg/L時,叢生芽增殖量少,在BA 1~2 mg/L時,增殖增加但出現(xiàn)玻璃化,調(diào)整BA∶NAA至5 ∶ 1后,這3個品種的叢生芽增殖量與生長狀態(tài)能達到相對協(xié)調(diào)的效果,最佳培養(yǎng)基為A6。4倍體總體生長周期長(45 d),叢生芽少且矮小。
2.4" "生根培養(yǎng)" "見表8。
由表8可知,原生種萱草易生根,8個品種在6種生根培養(yǎng)基中的生根率均可達到95%以上,2種生長素(NAA和IBA)對其生根影響不顯著。生根天數(shù)較短,15 d即可生根,且植株高達9~12 cm。
在園藝品種中,生根率與生長素濃度呈正相關,生長素濃度達到1 mg/L時,生根率顯著提升,達90%以上。在NAA和IBA濃度相同時,3個2倍體品種(摩西之火、可疑的、小交易)在IBA中生根率較高,其他5個4倍體品種在NAA中生根率較高,生根率差異與倍性相關。試驗說明,2倍體品種最佳培養(yǎng)基為B6,30 d生根,株高8 cm;4倍體品種最佳培養(yǎng)基為B3,30 d生根,但株高僅6 cm。
3" "馴化移栽
將各萱草品種的組培瓶轉(zhuǎn)移到栽培溫室里,進行為期3 d的適應性培養(yǎng)(煉苗),之后將幼苗取出,仔細沖洗掉根部粘附的培養(yǎng)基。用0.1%多菌靈藥液對根部進行清洗消毒,然后移栽到含育苗泥炭的穴盤或粗河沙中苗床中。移栽完畢澆透水,并用0.1%百菌清或多菌靈噴霧滅菌。移栽后第1周,用遮陽網(wǎng)遮擋約60%的光照,溫度控制在24~28 ℃,相對濕度保持85%~90%。此后,逐漸增加光照強度。采取這些措施后,各品種移栽成活率均可達到98%以上。
4" "小結(jié)與討論
多數(shù)萱草品種在組織培養(yǎng)中展現(xiàn)出很好的適應性[10]。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少數(shù)萱草品種在嘗試離體再生時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這可能與品種差異、染色體倍性不同以及激素配比濃度差異等因素有關[11-12]。對于絕大多數(shù)萱草品種而言,成功誘導出愈傷組織和不定芽是普遍現(xiàn)象[13]。雖然它們在愈傷組織形成率、分化率及平均出芽數(shù)量上略有不同,但這些差異并不構(gòu)成明顯影響。通過深入開展的組培苗移栽試驗,成功探索了移栽方法與配套管理技術,使得培育出的種苗不僅成活率高,而且品質(zhì)上乘[14]。這一成果可為萱草的工廠化育苗提供技術支持,也為今后其他適合組織培養(yǎng)快速繁殖的優(yōu)質(zhì)花卉種苗的工廠化生產(chǎn)奠定堅實基礎。
以原生種萱草、園藝品種萱草的花莛為外植體進行組培技術研究,在消毒方面,隨HgCl2對花莛處理時間延長,其污染率逐漸降低,褐死率呈上升趨勢。原生種萱草花莛最佳消毒時間為8 min,園藝品種為12 min。消毒時間差異與花莛粗細及品種對外界環(huán)境染菌敏感度有關,原生種萱草花莛細,消毒時間短,園藝品種中4倍體花莛粗,消毒時間長。
在愈傷組織誘導培養(yǎng)中,以MS為基本培養(yǎng)基,萱草愈傷組織誘導率受BA濃度顯著影響。BA濃度為0.5 mg/L時,誘導率低于30%;BA濃度為2~4 mg/L時,容易誘導出愈傷組織。園藝品種中的2倍體品種在處理③(MS+BA2 mg/L+NAA0.2 mg/L)中愈傷組織誘導率最高,4倍體則在處理④(MS+BA4 mg/L+NAA0.2 mg/L)中愈傷誘導率最高。愈傷組織呈黃綠色,除紅色志愿者、約翰2個園藝品種外,其余品種均可由愈傷組織誘導出不定芽,愈傷組織誘導出芽時間為35~40 d;園藝品種中的4倍體品種愈傷誘導出芽時間較長,約55 d。
在叢生芽分化培養(yǎng)中,BA濃度對叢生芽增殖系數(shù)有顯著影響,濃度過高會抑制分化。原生種萱草最佳培養(yǎng)基為A4(MS+BA1 mg/L+KT0.2 mg/L+NAA0.05 mg/L)或A5(MS+BA2 mg/L+KT0.2 mg/L+NAA0.05 mg/L),增殖周期約45 d。園藝品種中,2倍體品種最佳培養(yǎng)基為A2(MS+BA0.5 mg/L+KT0.2 mg/L+NAA0.05 mg/L),培養(yǎng)天數(shù)為30 d左右,生長旺盛,叢芽多且粗壯;4倍體品種中,夜燼和彩斑寬索最佳培養(yǎng)基為A3(MS+BA0.8 mg/L+KT0.2 mg/L+NAA0.05 mg/L),其他品種在BA濃度1~2 mg/L時,叢生芽增殖量逐漸增加,但出現(xiàn)了玻璃化現(xiàn)象,調(diào)整BA與NAA的比值至5 ∶ 1時,最佳增殖培養(yǎng)基為A6(MS+BA0.5 mg/L+KT0.2 mg/L+NAA0.1 mg/L),總體生長周期45 d,生長緩慢。
在生根培養(yǎng)中,原生種萱草最容易生根,6種生根培養(yǎng)基中生根率均可達到95%以上;園藝品種中的2倍體品種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為B6(MS+IBA 1 mg/L),4倍體品種最佳生根培養(yǎng)基為B3(MS+NAA1 mg/L)。生根天數(shù)與植株高度原生種萱草大于園藝品種。
參考文獻
[1] 任陽,劉洪章,劉樹英,等.萱草屬植物研究綜述[J].北方園藝,2017(20):180-184.
[2] 陳曦,劉志洋.6種多倍體大花萱草組織培養(yǎng)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20,48(1):106-110.
[3] 王榮梅,褚煥寧,王金耀,等.萱草屬植物短縮莖組織培養(yǎng)及植株再生[J].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9(3):23-28.
[4] 顧春鋒,卜順法,陸錦明,等.常綠萱草組織培養(yǎng)技術及其在綠化中的應用[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17(3):86-87.
[5] 李丹,李存華,胡勝科,等.萱草新品種‘大眼睛’的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6,46(6):32-35.
[6] Matand K, Shoemake M, Li C. In vitro daylily (Hemerocallis species) bract multiple shoot induction[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21, 20(2): 43-50.
[7] 李金霞,儲博彥,尹新彥,等.大花萱草‘盛夏紅酒’組織培養(yǎng)技術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11):4 727-4 728.
[8] 柏文琴,閆桂琴,李瑞艷,等.大花萱草不同外植體初代培養(yǎng)的比較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4(1):89-92.
[9] 裴翡斐.萱草屬植物倍性育種研究[D].大連:大連海洋大學,2024.
[10] 陳樂谞,梁忠厚.大花萱草品種選育及組培快繁技術研究進展[J].分子植物育種,2023,21(6):2 018-2 023.
[11] 劉素素,尹新彥,李金霞,等.萱草愈傷組織分化的研究[J].天津農(nóng)業(yè)科學,2024,30(3):10-14.
[12] 張西英,張愛萍,劉江娜.大花萱草組培擴繁技術體系的建立[J].分子植物育種,2023,21(23):7 834-7 841.
[13] 李黎,曲彥婷,韓輝,等.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萱草不定芽誘導增殖的影響[J].森林工程,2021,37(4):22-26.
[14] 任陽,劉洪章,劉樹英,等.萱草屬植物研究綜述[J].北方園藝,2017(20):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