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是在上一期文章《論“運動技術課課會”的必須與實現(xiàn)(一)》討論了“運動技術課課會”的基本問題和學理的基礎上,提出實現(xiàn)“運動技術課課會”的策略。1.明確教學目標,堅持技術教學主線;2.清晰“課課會”的進階評價,以明確達成標準;3.做好課與課的銜接,提高教學連貫性和整體性;4.妥善處理學生個體差異;5.優(yōu)化教學條件;6.以提升專項技能為核心,強化教師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實現(xiàn)“運動技術課課會”。
關鍵詞:運動技術課課會;學會;診斷評價;實現(xiàn)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5)02-0004-06
我們在《論“運動技術課課會”的必須與實現(xiàn)(一)》(《體育教學》2025年第1期)中討論了“運動技術課課會”的基本問題和學理,可以看到運動技術的“學會”是與中小學全學段的體育課程設計、小學初中高中各分學段的體育課程設計、單元和課時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等四個層級的教程有關。全學段和分學段層級的課程設計是以體育課程排列理論及國家體育課程文件的科學制定為基礎的,也需要可選擇性的專項化體育教學(即體育走班制)模式的實踐支撐。但目前這兩個方面的基礎都不完善,還是一個較為長期的改革工作課題。在體育走班制教學模式尚未全面推進的當下,抓好單元和課時教學過程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施,“運動技術課課會”也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本文(二)就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的“運動技術課課會”進行討論。
一、明確教學目標,堅持技術教學主線,實現(xiàn)“運動技術課課會”
阻礙“運動技術課課會”有效實現(xiàn)的第一個障礙是:任課教師沒能清晰地制定單元和課時教學目標與任務,目標過于寬泛,干擾了運動技戰(zhàn)術教學的主線,導致教學內(nèi)容龐雜無序,“眉毛胡子一把抓”,耽誤寶貴的學練時間,無法完成預定教學任務。簡而言之,問題就是因單元和課時目標的“含混”與“散”而所致的“學不會”。表1是目標不清晰的單元目標與偏于泛化的課時目標范例及分析。
要制定出“目標達成清晰的單元目標”,從而實現(xiàn)“運動技術課課會”的途徑應有:(1)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研究界要深入研究各運動項目的技能形成規(guī)律,集體攻關各運動項目的教程設計,基層體育教師則要參照運動訓練學的已有經(jīng)驗,圍繞大單元的最終學習目標和各個階段性目標進行深入的教材研究;(2)基層教師要在單元教學前,清晰地理解和劃定單元的學習階段,提出互相連接的盡可能詳細的各課時目標;(3)在進行單元和課時目標設計時,要對單元和課時教學中的“技戰(zhàn)術點”進行詳細確認并合理安排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對各“技戰(zhàn)術點”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行深入研究;(4)設定單元和課時目標時,表述要有“在什么條件下”“完成什么技戰(zhàn)術”“完成成什么樣”“多少學生能完成”的內(nèi)容。
要制定“精準可評價的課時目標”從而促進“運動技術課課會”的途徑有:(1)課時教學以運動技戰(zhàn)術教學為主脈絡,根據(jù)運動技術學練的不同階段和情景進行融會貫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行為養(yǎng)成教育;(2)對運動技戰(zhàn)術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將養(yǎng)成教育和知識原理教育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合理布局與安排,防止盲目追求在每個課時都面面俱到地進行三個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3)進行體育品德和健康行為養(yǎng)成的研究,將所需的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教育情景及所需時間進行科學設計,防止因盲目列舉多目標且無相應環(huán)節(jié)、情境和時間的支撐而無法實現(xiàn)目標。
二、清晰“課課會”的進階評價,以明確達成標準,促進“運動技術課課會”
阻礙“運動技術課課會”有效實現(xiàn)的第二個障礙是:缺乏對單元和課時“學會”表現(xiàn)與達成評價標準的認識,導致上完課后任課教師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簡而言之,就是因單元和課時任務達成評價的“不在”“不清”和“不知”所導致的“學不會”。
運動技戰(zhàn)術的“學會”與文化學科不同,文化學科可以用考題判斷學生是否“學會”,而體育教師對單元和課時教學的“教會與否”的判斷與評價是學科難題,有待學校體育界的長期深入研究。但即便在基礎研究還不堅實時,我們大致可以將運動技術的學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可以以“動作數(shù)量”評價學生是否學會,如跳繩的個數(shù)、跑酷的動作數(shù)以及器械體操、太極拳、品勢跆拳道、街舞、體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的動作數(shù)和套路數(shù)、武術的動作數(shù)和套路數(shù)等;(2)可以以“動作+準確性”評價學生是否學會的運動項目,如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高爾夫、保齡球等;(3)可以以“動作+在緊逼下運用成功率”評價學生是否學會的項目,如有身體接觸對抗激烈的籃球、足球、冰球等;(4)可以以“動作+表現(xiàn)力”評價學生是否學會的項目,這類項目通常是表現(xiàn)類運動,如武術套路、太極拳套路、品勢跆拳道套路、街舞動作組合、健美操動作組合、啦啦操動作組合等,同時是表現(xiàn)類運動的提升學習階段;(5)可以以“動作+效率”評價學生是否學會的運動,如100米跑得快慢、挺身式跳遠的遠近、跳繩的快慢、游泳的遠度與快慢等;(6)可以以“動作+對抗效果”評價學生是否學會的運動,如摔跤、跆拳道、散打、柔道的對戰(zhàn)等;(7)可以以“學會動作+比賽體驗+文化理解”評價學生是否學會的運動,通常是民族傳統(tǒng)運動,如搶花炮、珍珠球、舞龍、舞獅等。上述7類運動在單元和課時目標設定以及課后結果評價的情況各不相同(表2)。
如上所述,要克服因缺乏對單元和課時的“學會”的表現(xiàn)與達成評價標準導致的上完課教師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任務的困境,就必須深入研究各類運動的學理和教學規(guī)律,以形成清晰的、可教、可育、可評的單元和課時目標體系,徹底消除“管教不管會”“體育教學腳踩西瓜皮,溜到哪算哪”“教師是否教會自己都說不清,領導也不管”的不良教學狀態(tài)。
三、做好課與課的銜接,提高教學連貫性和整體性,促進“運動技術課課會”
阻礙“運動技術課課會”有效實現(xiàn)的第三個障礙是:本課時與上、下次課之間未能實現(xiàn)很好的運動技術教學銜接,導致教學連續(xù)性出現(xiàn)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單元中各課時目標與內(nèi)容的“斷”所致的“學不會”。
單元中的各節(jié)課不是毫無關系的“個體存在”,而是有著清晰的遞進性和進階性的“獨聯(lián)體”,它們既有著各自的教學目標、任務、內(nèi)容、重點和難點,也有著要完成上節(jié)課留下的“未竟任務”和要給下節(jié)課打下的“基礎”。如果忽略上節(jié)課的“未竟任務”和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的“基礎”,那么本節(jié)課就成為一節(jié)與前后教學階段沒有聯(lián)系的課堂,其中必要的復習和預習環(huán)節(jié)也不會存在。因此,一個有進階邏輯清楚、教學難度不斷增加、學生運動技戰(zhàn)術水平不斷提高的連環(huán)形單元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圖1)。
要實現(xiàn)單元內(nèi)的課與課形成運動技術教學的良好銜接,做到互為基礎和發(fā)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改進:(1)基層體育教研員和體育教師要更加強化單元教學意識,要從以往的“只看一節(jié)課,不想全單元”見木不見林式的錯誤教學過程觀中走出來,加強對單元的整體設計工作;(2)要深入研究單元教學所涉及的各個“技戰(zhàn)術點”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要研究它們的難易關系、基礎與發(fā)展的關系、組合的關系、技戰(zhàn)術演繹的關系、技戰(zhàn)術運用關系、技能遷移和干擾關系等;(3)要在各節(jié)課的練習和比賽中,有重點地安排好各個技戰(zhàn)術復習和預習,使各個技戰(zhàn)術都能得到鞏固和提高,以提高教學效率。
四、妥善處理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大部分學生“運動技術課課會”的實現(xiàn)
阻礙“運動技術課課會”有效實現(xiàn)的第四個障礙是:由于學生在運動技戰(zhàn)術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個體差異比較懸殊而導致沒能實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的“學會”。
青少年在身高、體重、肌肉類型、身體素質、身體發(fā)育早晚等多因素導致的運動技術學習能力的個體差異性,要明顯大于文化學科知識學習的個體差異,使得每節(jié)體育課所設計的學習目標其實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同步達到的(其他學科也有這個現(xiàn)象,但體育更加明顯),因此在理論上,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都只是瞄準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達到所設計的,學習難度也是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克服的閾值。但是這并不等于說體育的單元和課時目標可以不科學,可以沒標準,可以學到哪算哪,應該說,使“大多數(shù)或絕大多數(shù)”學生學會運動技戰(zhàn)術的單元和體育課目標設計才是合格的體育課。
在遇到因學生運動技戰(zhàn)術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個體差異懸殊時,建議要考慮盡快地推進本校的體育走班制教學模式改革,體育走班制教學是一種“可選擇性的專項化”體育教學模式,它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興趣差異、技能基礎差異、學習態(tài)度差異和身體素質差異的問題,還能有效解決場地條件差異、教師技能差異等問題。體育走班制教學還非常有利于形成專選班學習由“班文化”向“隊文化”的有益轉變,促進學生技戰(zhàn)術學練和集體品德的共同進步。
暫時沒有開展體育走班制的學校,可先在非走班的班級體育教學中,把握好學情,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區(qū)別對待的教法,給予不同學生以不同的教育和教學。要特別關注特殊學生和弱勢學生,幫助他們一起進步。當個體差異過大時,也可在行政班內(nèi)開展各種形式的分組教學,以緩解個體差異的問題。不同的分組教學形式、功能和難點如下:(1)分班教學:即在年級內(nèi)進行分班教學以應對男女差異問題,難點是需要特殊的排課以便分班;(2)班內(nèi)分組教學:即班內(nèi)進行合理分組以應對技能基礎和進步程度差別的問題,難點是分組時要考慮學生自尊心問題,教學組織有一定難度;(3)班內(nèi)分組分項教學:在班內(nèi)進行合理分組,各組從事不同項目的學練以應對興趣愛好差異問題,難點是對教師組織能力的要求較高;(4)技能學練不分組但身體素質鍛煉分組的教學:在大部分時間里的技能學習是班級上課,但在身體鍛煉環(huán)節(jié)進行分組以應對身體素質差異的問題,難點是對不同鍛煉需求的學生要安排合理的內(nèi)容;(5)成功體育教學法、TROPS教學法:采用讓位競賽方法的教學與比賽以應對技能基礎和進步程度差別的問題,難點是需要對相關的教學法進行深入學習和靈活運用;(6)教育性小集體教學方式:組建有長期性凝聚力強的學習集體,通過集體教育,促進積極向上、刻苦鍛煉、遵守紀律的良好氛圍的方法,難點是教師對教育性小集體的構建方法與步驟的掌握。
五、優(yōu)化教學條件,促進“運動技術課課會”的實現(xiàn)
阻礙“運動技術課課會”有效實現(xiàn)的第五個障礙是:因為教學條件較差而沒能完成教學任務,在一些超大城市和偏遠鄉(xiāng)村地帶,因體育場地小或體育設施差等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情況還大有存在。因此,在一段時間內(nèi),影響學生“學會”的條件問題還會存在,需要認真面對和解決。但是,雖教學條件差但仍然能很好完成“學生至少掌握1~2項運動技能”教學任務的學校也有很多,如北京的HZM胡同小學,生均場地面積只有0.3平方米,班級人數(shù)額也較大,但該校因地制宜上好體育課,在全國知名足球專家指導下,開展了“小圍欄足球”并推進了全校的跳繩運動,使該校學生全員較好地掌握了跳繩并生動有趣地學練了足球,該校的體育運動學習直接促進了學生身體的健康發(fā)展,該校早在2018年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查測試中,學生的達標優(yōu)秀率就已達到75%,成績排在全北京市第一名,對照《“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的“至2030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yōu)秀率達到25%”的標準,該校的成績應為“提前12年超額3倍完成《“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的要求”,對照《“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的“使學生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運動技能”的任務標準,該校也是提前完成了任務的。這就是在教學條件差的條件下使學生“學會”的優(yōu)秀案例。
因此,基層學校面對困難條件時,要積極想辦法,因地制宜去努力作為,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那么再多的困難,都可以在不懈的努力中去緩解和戰(zhàn)勝它(表4)。
六、以提升專項技能為核心,強化教師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實現(xiàn)“運動技術課課會”
阻礙“運動技術課課會”有效實現(xiàn)的第六個障礙是:任課體育教師的專項運動技能較差導致教學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較差而沒能教會學生。
能不能教會學生,最關鍵的因素是體育教師有沒有教會學生的“真本事”,所謂“真本事”是教師的專項運動技能?,F(xiàn)在很多體育教師覺得大單元難教,其內(nèi)在原因是因為自己沒有很好掌握該教學內(nèi)容的專項技能。由于當前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招生和培養(yǎng)的問題,確實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缺乏專項運動技能,且各項運動技能平平,教幾節(jié)課沒問題,但教大單元、超大單元、體育走班制教學就不行了,這就是當前大單元教學受到一定阻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體育教師專項運動技能的欠缺導致了他們的教學能力沒有了根基,課堂教學管理能力也隨之乏力,這也是當前許多單元教學和課時教學松散低效甚至形成放羊課的根本原因所在(表5)。
綜上所述,教師各種能力差的“源頭”和“核心”是體育教師的運動專項技能。因為沒有專項運動技能,教師就不可能對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及其“教程”有深刻的認識,就不可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大單元教學過程,更不用說超大單元和體育走班制教學的方案,就不可能掌握勤練的各種方法,有效組織對學生技戰(zhàn)術習得有幫助的、有效有趣的專項游戲和專項比賽,就不可能清晰地知曉何為學生的“學會”和自己的“教會”,就不可能知道如何去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進步,最終造成“只教幾節(jié)課,管教不管會”的無效教學。
建議基層的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新課標和實施大單元體育教學的形勢下,加強運動技能的繼續(xù)學習和掌握,鑒于職后的運動技能拓展會面臨許多困難,建議大家的運動技能拓展要以“輕體育運動”(不需要童子功的,依托很好的身體素質可較快學會的運動項目)為主要學習內(nèi)容,如軟式壘球、腰旗橄欖球、花式跳繩、飛盤、校園定向運動、和球(五籃板籃球)、合球(將排球、毽球組合的運動)、踢踏舞、排舞、街舞、防身術等。在運動技能的拓展過程中認真研究運動項目的學理、技能教程和教材教法,從而為正確推進大單元體育教學、超大單元體育教學和體育走班制教學做好各種能力的準備。
七、結語:體育教師在“運動技術課課會”的追求中任重道遠
沒有“運動技術課課會”,體育教學就永遠走不出“上了12年體育課什么都沒有學會”的怪圈,體育學科就不能完成黨和國家賦予我們的課程任務,體育學科也終將沒有地位。
要實現(xiàn)“運動技術課課會”,其最重要的基本是體育教師的“會”。這個“會”就是體育教師比學生更會技戰(zhàn)術,所謂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系,再不能出現(xiàn)教籃球時教師不敢參加比賽,參加比賽也打不過學生的現(xiàn)象;這個“會”是體育教師真會教學,真能教會,而不是管教不管會;這個“會”是體育教師真會幫助學生提高專項體能,使學生既會運動技戰(zhàn)術且能長時間對抗和比賽,而不是體育教師帶著學生隨便做點素質練習了事;這個“會”是體育教師真會組織比賽,會裁判,能讓學生能在比賽中運用技術,提高技能,享受競爭和勝利的樂趣,而不是一直在上沒有比賽乏味無趣的體育課;這個“會”是體育教師一眼就能看出學生們是否學會了,也能清晰地知道學生們?yōu)槭裁礇]有學會,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哪里??偠灾枵稀斑\動技術課課會”的諸多問題,在現(xiàn)行的非走班制的18學時的大單元教學里是不可能完全得到解決的,而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的“金鑰匙”是“可選擇性的專項化體育教學”,即體育走班制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