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深冬季節(jié),我到云南騰沖考察林業(yè),主人卻說:“先領(lǐng)你去看熱海。”我心里一驚:這大山深處怎么會有海,而海又怎么會是熱的?
車出縣城便一頭扎進山肚子里。公路呈“之”字形,車子不緊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還是山;一眼望去是樹,再看還是樹。只見一條條綠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層一層。黛綠、淺綠,由近及遠,一直伸到天邊。直到目光的盡頭,才現(xiàn)出一抹藍天——這藍天倒成了這綠海的遠岸。
走了些時候,漸漸車前車后就有了些輕輕的霧,再看對面的林子里也飄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說:“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敝魅诵Φ溃骸罢孟喾?,你現(xiàn)在是已下到熱海了。”我才知道,那氤氳縹緲、穿林裹樹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霧,竟是些熱騰騰的水汽。我們車如船行,已是蕩漾在熱海之上了。
所謂熱海,是一個方圓八平方公里的地熱帶。騰沖是一個休眠火山區(qū)。多少年前,這里曾經(jīng)火山噴發(fā),現(xiàn)在地面上仍留有許多舊痕,如圓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還有奇特的柱狀節(jié)理,那是巖漿噴出時瞬間形成的一片美麗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熱海。大約火山熄滅后還是不死心,便試探著要找一個出口,地下的巖漿就悄悄地摸到這里,一直躥到離地表還有七八公里處,用炙熱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噴舔著地面。于是這八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成了一臺巨大的鍋爐,地下水被煮得滾燙,形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熱海。
熱海雖名海,但我們并不能像蘇東坡那樣“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樣“東臨碣石,以觀滄?!?。因為這海是藏在地下的,我們只能去找?guī)讉€海眼“管中窺豹”。最大的一個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滾鍋”,單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這口大鍋,先得爬上一個高高的鍋臺。我們拾級而上,還未見鍋就已聽到滾滾的沸水之聲,頭上熱氣逼人。上到鍋臺一看,這口石砌的大鍋,直徑三米,深一點五米,沸騰的熱浪竟有尺許之高。由于長年累月地滾煮,鍋沿上已結(jié)了一層厚厚的水堿,真是一口老鍋。大鍋前又開出一條數(shù)米長、兩尺來寬的石槽,亦是水沸有聲,熱氣騰騰。槽上架著一排竹籃,里面蒸著土豆、雞蛋、花生等。這恐怕是我見過的最奇特的蒸籠了。游人可以上去隨意品嘗這地心之火與山泉之水的杰作,就像在城市路邊的早點攤上吃小籠包子。我們看慣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誰又見過這無年無月翻滾不止的開水大鍋呢?我抬頭看一眼天上的白云和鍋后山崖上的綠樹,忽然想起張若虛的那兩句名詩:“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山上何時現(xiàn)滾鍋?滾鍋何時初見人呢?天地間悄悄地隱藏了多少秘密?
因為地處熱海之上,山上山下露頭的溫泉就隨處可見。有的潺潺而流,兀自成潭;有的點點而滴,掛垂成線;還有的間歇而噴,如城市廣場上的音樂噴泉。但這泉水都脫不了一個“熱”字,于是人們就利用它來做浴池,連普通的山民家也開池營業(yè)。為了能更深一層感知熱海之美,我們選了一處浴室推門而入。待穿過短廊才發(fā)現(xiàn)并沒有“入室”,而是豁然開朗,又置身在半山之上。原來這里的浴池并不是平地之池,而是一個一個掛在半壁,就如高樓上的陽臺。試想,在半山之上,綠風白云,枕石漱流是什么樣子?我極興奮,不肯下水,先披衣環(huán)顧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只見偌大一個池子,猶抱琵琶,被一株從石縫中探出的大葉榕樹俯身遮去了大半,而一株老藤左伸右屈,就做了這池子的欄桿。池邊雜花弱草,青苔翠竹,池水清清見底,水面熱氣微微蒸騰。水先是從一個石龍頭中注入池中,再漫過池沿,無聲地貼著石壁滑向山下。于是過水的半面山巖就如一堵賓館大堂里的水幕墻,淋淋潺潺。我憑欄遙望著對面林梢上升起的輕輕的霧和腳下谷底游走的云,竟有一種將軍閱兵式似的自豪,然后翻身入水,暢游其中,仰望藍天白云,覺得自己就是一條天上之魚。天下真有這樣的海嗎?
因為剛才池邊的那棵大葉榕樹,下山時我就留心起這山上的植被。我知道榕樹喜熱,多見于福建、廣東,或者西雙版納,現(xiàn)在能現(xiàn)身于偏北的騰沖,定是得了地下的熱氣。這么一想,果然發(fā)現(xiàn)這方圓遠近處的樹的確特別,既有許多亞熱帶的芭蕉、棕櫚,又有本地的松、柏、杉、樟,還有遠古時期留存下來的曾與恐龍為伴的黑桫欏樹。有一種我從未見過,枝如楊柳,葉如榆錢,在這個隆冬季節(jié),滿樹還綴著些紅茸茸的花朵。主人說,這屬楊柳科,就叫紅絲綠柳。??!好浪漫的名字?,F(xiàn)在科學家已經(jīng)弄清熱海的來歷,是這滿山的綠樹飽飽地蓄足了水,這些水慢慢地滲入地下,經(jīng)地火加熱后又悄悄返回地面。這個過程七十五年一個周期,循環(huán)往復,流淌不息。這么說來,我們現(xiàn)在既是行在密林之中,又是站在歷史的河岸上。這塊神奇的土地,我已說不清到底該叫它熱海還是綠海,抑或是歲月之海。其實它就是一個為地熱所蒸騰、綠樹所覆蓋、歲月所打造的令人陶醉的生態(tài)之海。
(選自《洗塵》,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版,有校改。點評/王劍)
深冬、云南、看熱海,點明時間、地點、事件??垲},同時巧設懸念。
未見熱海,先看綠海。既是寫景,又與“我”考察騰沖林業(yè)的事相契合。與此相關(guān)的綠樹是一個線索。
強化懸念。
提到樹這一線索。
揭開懸念。這一段有實寫,也有虛寫,尤其是對地下巖漿軌跡的推測,有想象力。“找”“摸”“躥”“噴舔”等動詞,生動、形象。
寫最大的海眼、鍋臺、石砌的大鍋、鍋沿上的水堿、石槽蒸籠,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突出水熱。
提到綠樹這一線索。
深化文意。
沉浸式體驗熱海的溫泉之美,景物描寫細膩。
作者關(guān)注到池邊的植被,大葉榕樹、老藤、雜花弱草、青苔翠竹,既凸顯環(huán)境之美,又為下文鋪墊,同時呼應第二段內(nèi)容,契合“考察林業(yè)”,循綠樹這一線索。
集中寫騰沖的植被。呼應第二段內(nèi)容,契合“考察林業(yè)”,循綠樹這一線索。揭示綠海與熱海的關(guān)系,使內(nèi)容更深刻。冬季到云南看海,看的是一個由熱海、綠海和歲月共同打造的生態(tài)之海,扣題。有和無
辛笛
小花對牡丹說
我開故我在
待到百花齊放時
也就不再有我在
星星對星座說
我亮故我在
待到星斗滿天時
也就不再有我在
溪水對長江大河說
我流故我在
待到百川歸海時
也就不再有我在
(選自《手掌集》,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4月版)
賞析
辛笛,“九葉派”詩人。這首詩受到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影響,通過小花、星星與溪水的自述,巧妙地探討了“有”和“無”、個人與集體的辯證關(guān)系。小花、星星與溪水在面對比自己更耀眼的個體時,并不卑微,而是努力彰顯自我價值、存在價值,即彰顯“有我”。當它們?nèi)谌爰w時,個體成為整體的一部分,即強調(diào)“無我”。這并非真正的“無”,而是個體的“我”轉(zhuǎn)化成了整體的一部分,在整體中發(fā)揮自己的價值。這首詩語言簡潔,蘊含著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激勵人們在勇于追求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要有更大的格局,融入廣闊的世界。
(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