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使命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需要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涵,認識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學的價值意蘊,以及相應的實踐路徑,通過理論灌輸、情感滲透、制度規(guī)范和親歷實踐四個方面提升教育效果,使高校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發(fā)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教育;教學過程
一、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集中概括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通過簡潔而精準的二十四個字提煉出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概括和總結,從三個層次揭示了國家、社會和個人發(fā)展的價值取向,從國家層面來看,富強為我們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民主為我們提供基本的權利保障,文明維系了人們的精神紐帶,和諧為人們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這四個方面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總的價值取向,充分表達了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意志,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1]。因此,國家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南針和方向舵[2],指導高校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把學生培養(yǎng)成敢于承擔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的社會主義建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從社會層面來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八個字充分展示了一個健康有序、友好向上的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強調了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規(guī)定性,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從高校的角度看,將社會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補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符合時代特征的精神內涵、價值取向和人格操守,堅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和素養(yǎng);從個人層面來看,“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對社會主義公民的道德準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體現(xiàn)出對社會主義公民的道德自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確了我國公民的培育方向,注重培養(yǎng)公民在家庭、社會、職業(yè)和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的要求和期待,易于被人們認同與接受。將個人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愛黨愛國的精神旗幟,在心中種下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和與人為善的種子,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與工作中開花結果,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業(yè)的參天大樹??v觀全局,這三個層面既相互聯(lián)系又各有側重,既是對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和傳統(tǒng)在三個層面的高度概括,也是全體社會主義公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和歷史使命。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程融入高校教學的價值意蘊
(一)有利于加強高校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當前互聯(lián)網和科技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大趨勢之下,各國之間特別是分處不同意識形態(tài)陣營的國家之間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和透明,相應地,思想和意識形態(tài)的碰撞也愈加激烈,這就對我國廣大群眾,特別是高校中的青少年群體的愛國情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抵御不良思潮的侵入[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代中國的精神符號、文化內核,凝聚著愛國主義精神氣質和文化思想,是我們共同的價值訴求,教育部印發(fā)《教育系統(tǒng)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指出,“在教育系統(tǒng)扎實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著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成為高校的主要任務。青年學子要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作為責任與使命,因此,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有利于喚醒青年學習的民族意識,激發(fā)愛國熱情,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二)有利于強化高校學生的使命擔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比于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和其他價值觀有著其獨特的進步性,這種進步性體現(xiàn)在它汲取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人類文明成果中的精華,符合現(xiàn)代社會進步的要求和廣大中國人民的熱切期待,是促進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青年屬于一個較為廣泛的社會范疇,高校學生與其他年齡群體在思維方式、心理特征和對事物的接受程度上都有著非常大的區(qū)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有利于強化學生自身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引導大學生認識到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休戚相關,認識到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緊密聯(lián)系,從而將個人發(fā)展統(tǒng)一到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中,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轉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讓大學生學會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立場及方式方法看待問題,客觀分析,理智判斷和對待各種社會思想,自覺抵制所謂的“去意識形態(tài)、淡化意識形態(tài)”等思潮,遏制以“普世價值”為包裝的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對我國公民思想滲透的趨勢,在面對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的沖擊時能夠穩(wěn)住陣腳,履行好黨和國家賦予的時代責任。
(三)有利于克服高校學生的信仰危機
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魚龍混雜,社會思潮互相交織,跌宕起伏,原有單一的信仰正在被多元化的信仰所取代,一些不良的西方價值觀影響并滲透在還未形成固定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一代青年人中,造成部分年輕人信仰模糊。特別是一些西方的不良社會思潮借著民主和自由的幌子向我國青少年輸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高校學生身處各種社會思潮的前沿陣地,因其正好處于身心日益成熟的關鍵階段,缺乏應對錯誤思潮的判斷和辨識,在心理上面對各種思潮的交織碰撞很容易迷失自我,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思潮和思維方式。因此,將信仰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重要舉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過程有利于強化青年學子的信仰,防范錯誤價值觀及西方意識形態(tài)對青年人的滲透,增強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從而克服青年一代的信仰危機,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權。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程融入高校教學的實踐路徑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是一個總體性的、概括性的工程,關鍵就體現(xiàn)在“融入全過程”,“融入”有“融合貫穿”之意,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學,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上要實現(xiàn)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銜接[4],而“全程”又要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全面把握。從時間的角度看,需要從學生整個大學生涯的維度設計教育目標,制訂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方案,覆蓋高校學生從入學到畢業(yè)的各個時間段。從空間的角度看,無論是作為教學主陣地的理論課教學,還是高校各部門、各領域,以及第二課堂,都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形成全領域、全滲透和全覆蓋的教育格局。
(一)理論引導:高校教學內容要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上不徹底,就難以服人。[5]”行動受思想的支配,沒有正確的思想和理論,就不會產生正確的行動。當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十分鮮明,個性差異化嚴重。因此,在考慮到這些復雜因素的前提下給予學生足夠的教育和關懷,避免學生被空虛侵蝕,需要高?;貧w教育的本體,落實立德樹人的初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的全過程。在高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同課程在內容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lián)度不同,要注重在不同維度的課程教學中彰顯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理念,積極推進課程思政與國家高勢位價值觀的價值理念、教育功能、實踐精神相契合。各高校部門要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聯(lián)動,突破教育主體間的壁壘,構筑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立德樹人高格局、大視野,從理論層面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知領悟意識與實踐承諾能力。例如,高??梢岳谩靶问脚c政策”這類公共課增加相應的內容安排,重點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本質,使學生把握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認可其對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道路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二)情感滲透:高校教育教學環(huán)境要激發(f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具有科學性的理論體系,體現(xiàn)了扎實的實踐意義和嚴密的思想邏輯。教育者在堅持以理服人的同時,還要注重以情感人、情理共融。不能只停留在“講故事”這一粗淺的層面。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過程,關鍵是要促進學生由外在的強制性規(guī)約逐步向內在的行為驅動力轉變。有了具體內容的襯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夠生動起來,使大學生在面向社會、走向國際、面對復雜多變的局勢時能夠自覺在內心構筑意識形態(tài)的防護網,對各種價值體系和思想觀念做出科學的評價。高校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因地制宜的思想土壤。在日常教學中,教育者要善于講好故事、用好榜樣,積極創(chuàng)設能夠激發(fā)學生情感認同的情境,在對故事情節(jié)或榜樣人物的分析中,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點和魅力。
(三)制度規(guī)范:高校教學管理要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guī)范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種“場現(xiàn)象”,一種價值觀從開始形成到發(fā)展至成熟的過程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綜合性的存在,具有同一性的特點[6]。在這些力量中,制度規(guī)范是社會治理和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制約力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7],要求各高校要把握好時代脈搏,及時調整辦學理念和發(fā)展策略,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xiàn)在學校的各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或校訓中,例如,將大學校訓當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校訓中傳遞的價值理念應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相互貫通;各個高校在進行獎學金或助學金等各種項目的評選時要體現(xiàn)出“公正”的價值觀;在進行學術研討或論文發(fā)表管理規(guī)范中要體現(xiàn)“誠信”這一價值觀等,這些制度規(guī)范都是潛移默化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的鮮活素材。
(四)親歷實踐:高校教學活動要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習慣養(yǎng)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fā)揮作用,必須將其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8]”因此,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時,要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踐,將價值觀教育從課堂搬到課外、從學校搬到校外,高??梢耘e辦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既要有彰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慶活動,又要有體現(xiàn)時代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接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在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學會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價值。價值觀教育是使人成為完整的人的教育,在這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從而達到自我實現(xiàn)是價值觀教育的最終目的。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不只是簡單地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被動接受者,而是要發(fā)自內心地培養(yǎng)主人翁意識,把自身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過程中充分汲取養(yǎng)分,與個體的價值觀融會貫通,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陣地,承擔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合格接班人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理應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負有高度的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這是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題中之義,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時代之需,能推進高校積極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臅r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張志超.芻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原則與培育路徑[J].時代教育,2018(9):133-134.
[2]張秀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校教育體系的必要性及路徑探析[J].陜西教育(高教),2015(4):59-60.
[3]陳錫喜.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過程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5(6):4-8.
[4]仇必鰲,王曉青.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4.
[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黨的文獻,2016(4):3-10.
[6]鄒小華,汪榕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路徑探索[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4(3):89-94.
[7]李爽,金玲玲,王婷,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現(xiàn)狀評價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8):60-62.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李靖(1993— ),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江蘇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教育。
李翔(1997— ),女,漢族,云南芒市人,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開發(fā)區(qū)分校,碩士。
研究方向:學科政治。
基金項目:江蘇海洋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研究”(項目編號:DS20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