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三階梯俯臥位護理對早產兒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的影響。方法 納入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90例早產兒GER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抽簽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頭高俯臥位護理,觀察組采用三階梯俯臥位護理,所有患兒連續(xù)護理7 d。比較2組嘔吐次數(shù)、反流次數(shù)、反流監(jiān)測結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心率、呼吸及血氧飽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結果 護理前,2組嘔吐次數(shù)、反流次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7 d后,2組嘔吐次數(shù)、反流次數(shù)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嘔吐次數(shù)(1.17±0.42)次/d、反流次數(shù)(0.93±0.21)次/d低于對照組的(2.42±0.53)次/d、(1.33±0.27)次/d(P<0.05);觀察組患兒護理7 d內,食管pH值<4的次數(shù)、反流時間>5 min的次數(shù)、最長反流持續(xù)時間等均低于對照組(t=5.117、11.036、9.714,P<0.05);觀察組患兒護理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22%)低于對照組(13.33%)(χ2=3.873,P<0.05);觀察組患兒俯臥位時心率、呼吸低于對照組,SaO2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三階梯俯臥位護理能更好地改善早產兒胃食管反流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維持患兒更佳的生命體征狀態(tài),綜合護理價值更高。
【關鍵詞】 三階梯俯臥位護理;早產兒;胃食管反流
文章編號:1672-1721(2025)06-0084-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2
GER是消化內科臨床常見疾病類型,指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所致的癥狀與并發(fā)癥,以反流、燒心為典型癥狀表現(xiàn)[1]。早產兒受食管下括約肌功能發(fā)育不全等因素影響,為臨床GER主要發(fā)病人群[2]。早產兒GER易引發(fā)如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嚴重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威脅患兒生命安全。臨床加強對早產兒GER落實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俯臥位護理能減輕患兒腹脹并加速排空,應用范圍廣泛。三階梯俯臥位護理是一種特殊的通氣體位,能有效促進胃內容物進入十二指腸,減少腹脹、GER的發(fā)生[3]。已有研究證實[4-5],三階梯俯臥位護理在早產兒干預中具備積極應用價值。目前有關三階梯俯臥位護理在早產兒GER管理中綜合應用效果的研究不足,難以為臨床早產兒GER護理提供豐富、全面的理論支撐。為此,本次研究以90例早產兒GER患兒為對象,分析三階梯俯臥位護理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醫(yī)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90例早產兒GER患兒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抽簽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22例;胎齡32~34周,平均(33.37±0.39)周;出生體質量1 263~3 690 g,平均(2 361±107)g;出生時Apgar評分7~9分,平均(7.91±0.22)分。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19例;胎齡32~34周,平均(33.41±0.35)周;出生體質量1 249~3 650 g,平均(2 363±108)g;出生時Apgar評分7~9分,平均(7.88±0.25)分。
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統(tǒng)計學無意義(P>0.05)?;純杭覍倬鶎Ρ狙芯恐橥?。
納入標準:患兒胎齡<35周,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基層診療指南》[6]診斷標準;早產兒生命體征指標正常;出生時Apgar評分≥7分;無先天性疾病或并發(fā)癥。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性感染;出生時體質量<1 000 g;合并遺傳性代謝性疾?。缓喜⑾忍煨钥谇换?;進行有創(chuàng)性機械通氣治療;家屬不配合,中途退出。
1.2 方法
所有早產兒GER患兒均置于暖箱內保暖。護理期間,2組均遵醫(yī)囑給予患兒洗胃、補液以及預防感染等常規(guī)護理。
給予對照組早產兒GER患兒頭高俯臥位護理。明確患兒責任護士,責任護士給予患兒24 h生命體征監(jiān)護。一旦發(fā)現(xiàn)患兒出現(xiàn)煩躁、心率加快等情況,立即聯(lián)系主治醫(yī)師,備好負壓吸引器以及簡易呼吸器等急救設施。于患兒喂奶30 min后及患兒睡眠時,將患兒床頭調高20°~25°,取患兒俯臥位,患兒頭部轉向一側,雙臂屈曲置于頭部兩側,每隔30~35 min更換1次體位。
給予觀察組早產GER患兒三階梯俯臥位護理。(1)患兒日常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常規(guī)護理同對照組患兒保持一致。(2)制作三階梯俯臥位棉墊,由多塊1.2 m×0.6 m棉毛巾折疊而成,見圖1。使用標準角度尺測量患兒頭頂端至臀部最低處角度為15°,三階梯各層高控制在5.5 cm、4.5 cm、3 cm。(3)將患兒放置于三階梯棉墊上,保持患兒頭部置于最高階梯,頭部偏向一側,胸部置于第二階梯,下肢置于第三階梯,膝部向胸部彎曲,俯臥位1~2 h后更換為側臥位或仰臥位10 min。每天三階梯俯臥位12 h左右,及時更換體位。
所有患兒連續(xù)護理7 d。
1.3 觀察指標
(1)每天嘔吐次數(shù)及反流次數(shù)。測量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護理前、護理后每天嘔吐次數(shù)與反流次數(shù)。(2)反流監(jiān)測結果。采用便攜式動態(tài)pH值記錄儀檢測觀察組與對照組患兒護理7 d內食管pH值<4的次數(shù)、反流時間>5 min的次數(shù)、最長反流持續(xù)時間。(3)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統(tǒng)計并比較2組患兒吸入性肺炎、壓力性損傷、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4)患兒心率、呼吸及SaO2。采用生命體征監(jiān)測儀檢測2組患兒俯臥位時心率、呼吸頻率,采用瑞士全自動血氣分析儀(COMPACT3型)檢測2組患兒SaO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shù)數(shù)據(jù)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嘔吐次數(shù)及反流次數(shù)
護理前,2組嘔吐次數(shù)、反流次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7 d后,2組嘔吐次數(shù)、反流次數(shù)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嘔吐次數(shù)(1.17±0.42)次/d、反流次數(shù)(0.93±0.21)次/d低于對照組的(2.42±0.53)次/d、(1.33±0.27)次/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反流監(jiān)測結果
觀察組患兒護理7 d內,食管pH值<4的次數(shù)、反流時間>5 min的次數(shù)、最長反流持續(xù)時間等均低于對照組(t=5.117、11.036、9.714,P<0.05),見表2。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患兒護理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22%)低于對照組患兒(13.33%)(χ2=3.873,P<0.05),見表3。
2.4 俯臥位時心率、呼吸及SaO2
觀察組患兒俯臥位時心率、呼吸低于對照組,SaO2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研究指出,我國GER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早產兒為GER好發(fā)對象[7]。早產兒胃容量小,賁門括約肌發(fā)育不完全,易出現(xiàn)胃扭轉等情況,誘發(fā)GER的發(fā)生[8]。常規(guī)平臥位胃部排空時間較長,不利于改善患兒胃食管反流等癥狀。尋求綜合護理價值更高的護理方案是相關研究關注的重點。
頭高俯臥位在保持患兒頭高腳低體位時,能有效抑制胃部內容物的反流,減輕患兒腹壓,但頭高俯臥位存在猝死等風險[9]。本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7 d后嘔吐次數(shù)、反流次數(shù)分別為(1.17±0.42)次/d、(0.93±0.21)次/d,低于對照組的(2.42±0.53)次/d、(1.33±0.27)次/d(P<0.05);觀察組患兒護理7 d內,食管pH值<4的次數(shù)、反流時間>5 min的次數(shù)、最長反流持續(xù)時間均低于對照組[(14.63±5.01)次vs(27.69±6.34)次、(3.61±0.72)次vs(5.11±1.03)次、(7.16±1.57)min vs(11.93±0.93)min](P<0.05)。上述研究結果同胡嬌[10]研究結果一致,提示三階梯俯臥位能更好地改善早產兒胃食管反流等癥狀,減輕患兒癥狀,鞏固治療效果。究其原因,臨床在對早產兒患兒護理干預中運用三階梯俯臥位,能保持患兒肺下端通氣處于最佳狀態(tài),更符合早產兒動覺刺激方案的原則,促進患兒感覺運動的發(fā)育[11]。三階梯俯臥位設置高度依次遞減的頭部支撐、軀干支撐以及下肢支撐,使患兒的俯臥位更符合人體生理構造,避免了重力作用對胃食管反流事件發(fā)生的不良影響,有助于減少腹脹與胃食管反流,從而改善患兒癥狀[12]。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兒護理期間吸入性肺炎、壓力性損傷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2.22% vs 13.33%),觀察組患兒俯臥位時心率、呼吸低于對照組[(138.63±5.66)次/min vs(146.58±7.36)次/min、(44.76±3.01)次/min vs(52.37±3.93)次/min],觀察組患兒俯臥位時SaO2高于對照組[(87.43±4.94)% vs(83.27±5.89)%](P<0.05),提示三階梯俯臥位護理能更好地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維持患兒更為平穩(wěn)的生命體征。體位改變能加速流質排出,降低胃內壓,抑制胃食管反流癥狀的加重。三階梯俯臥位護理干預通過給予患兒三階梯不同高度的棉墊,能給予患兒肢體支撐,避免傳統(tǒng)俯臥位易導致患兒口鼻直接貼于創(chuàng)面造成通氣不足等風險。在三階梯棉墊的支撐作用下,俯臥位體位管理防止胃內容物反流至器官,保持患兒平穩(wěn)的呼吸,穩(wěn)定患兒生命體征[13]。項拉麗等[14]研究表示,三階梯俯臥位能有效促進胃內容物進入十二指腸,通過減少腹脹及胃食管反流等能有效預防口腔感染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何麗虹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早產兒采用三階梯俯臥位能提高患兒胸廓與腹部運動的協(xié)調性,有助于避免頸部屈曲誘發(fā)呼吸道梗阻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能大大提高患兒的通氣效果,從而提升患兒SaO2水平。
綜上所述,三階梯俯臥位護理能更好地改善早產兒胃食管反流癥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維持患兒更佳的生命體征狀態(tài),綜合護理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1] 謝晚霞,王玲.旋覆代赭和香砂六君子湯結合西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0,24(19):2773-2774.
[2] 梁東飛,賈子亮,劉紅國,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流行病學分析[J].河北醫(yī)藥,2023,45(12):1889-1891,1897.
[3] 劉曉溪,楊凡.不同重力喂養(yǎng)高度及臥位在預防早產兒胃食管反流中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24,28(4):97-101.
[4] 孫巧,陳昕,金志敏.鳥巢護理聯(lián)合水床式三階梯俯臥位在早產兒無創(chuàng)通氣的應用效果[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23,30(6):3-5.
[5] 胡碩,王妍妍,陳丹.初乳口腔免疫療法聯(lián)合三階梯俯臥位在呼吸暫停早產兒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3,30(3):82-84.
[6] 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等.胃食管反流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9)[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9,18(7):642-646.
[7] 卡哈爾·吐爾遜,阿地力江·阿力甫,艾山江·阿帕爾,等.喀什地區(qū)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學調查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消化病雜志,2022,34(6):409-415.
[8] 殷潤開,趙瑞芹,白革蘭,等.小兒胃食管反流病相關危險因素的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9,21(6):898-900.
[9] 李冬梨,宋霞.住院期間俯臥位護理對早產兒生理指標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英文,2024,39(2):124-128.
[10] 胡嬌.三階梯俯臥位對早產兒胃食管反流的護理效果[J].母嬰世界,2020(11):184-185.
[11] 廖水仙,何麗虹,何莎莎.口腔按摩聯(lián)合三階梯俯臥位護理對早產兒經口喂養(yǎng)效果及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婦幼護理,2022,2(1):230-232.
[12] 于淼.早產兒CPAP通氣治療中應用三住院期間俯臥位護理對早產兒生理指標影響的研究進展階梯俯臥位的護理效果及
對呼吸功能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9):1643-1645.
[13] 張明娟,張明華.自制早產兒俯臥位墊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喂養(yǎng)耐受情況的影響[J].母嬰世界,2020(23):79.
[14] 項拉麗,潘麗慧,許玲雪.俯臥位經鼻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在早產兒呼吸窘迫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學信息,2021,34(21):184-186.
[15] 何麗虹,廖水仙,何莎莎.非營養(yǎng)性吸吮聯(lián)合三階梯俯臥位對早產兒喂養(yǎng)不耐受的療效[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1,28(9):111-113.
(編輯:許 琪)
作者簡介:張月香(1988—),女,福建廈門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新生兒護理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王萍萍(1992—),女,福建廈門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新生兒護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