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藻
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zhí)業(yè)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而不趨。親老,出不易方,復(fù)不過時。親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節(jié)也。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譯文】父親呼喊兒子時,兒子要答應(yīng)“唯”而不可答應(yīng)“諾”,因為“唯”敬于“諾”,手中拿有東西要趕快放下,嘴里含有食物要立即吐出,要跑著前往而不可稍有磨蹭。雙親年老了,做兒子的出門不可隨意改變?nèi)ヌ?,說什么時候回來就要按時回來,以免雙親掛念。如果雙親病了,或者氣色不好,這就是做兒子的有疏忽之處。父親去世以后,做兒子的不忍翻閱父親讀過的書,是因為上面有他手汗沾潤的痕跡。母親去世以后,做兒子的不忍心使用母親用過的杯盤,是因為上面有她口液沾潤的痕跡。
君入門,介拂闑,大夫中棖與闑之間,士介拂棖。賓入不中門,不履閾。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東。君與尸行接武,大夫繼武,士中武,徐趨皆用是。疾趨則欲發(fā),而手足毋移。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席上亦然。端行,頤霤如矢;弁行,剡剡起屨;執(zhí)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
【譯文】兩國國君相見,來訪的國君從大門中央進入,而由卿擔任的上介挨著門橛走進,由大夫擔任的次介走在門楔與門橛之間,由士擔任的末介挨著門楔走,國君在前,上介等依次在后,形成雁行之勢。來訪的如果是卿、大夫,那就不能由門的中央進入,也不能腳踩門檻,以避尊者。在執(zhí)行國君交給的聘享任務(wù)時,屬于公事,從門橛的西邊進入,這是用的賓見主人之禮;聘享禮畢,來訪的卿、大夫又以私人名義拜見主國國君,屬于私事,從門橛的東邊進入,這是用的臣見君之禮。在宗廟中走路,尊卑的步法也不相同。天子、諸侯和尸最尊,行走步子小,速度慢,后腳的腳印要壓住前腳腳印的一半,這叫“接武”。大夫次尊,行走步子稍大,后腳的腳印要緊接著前腳的腳印,這叫“繼武”。士卑,行走的步子最大,后腳腳印與前腳腳印之間要保持一足的距離,這叫“中武”。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是徐趨,都適用這種步伐。疾趨時要腳跟迅速離地,但手足切勿搖擺。走小碎步時好像腳未離地,衣裳的下擺擦著地面像流水一般,在就席或離席時也是用這種小碎步。疾行時頭要略低,雙頰斜垂如屋檐一般。跑步時雙腳要頻頻舉起。手執(zhí)龜甲、玉圭等寶器時,步子要格外留神:腳尖抬起,腳跟拖地,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