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十分鐘,教室里熱鬧非凡,唯獨李龍龍同學坐在座位上發(fā)呆。這一幕,恰巧被路過教室的郭老師看到。他走過去輕輕拍了拍李龍龍的肩膀:“怎么不和同學去玩?”李龍龍看著和藹的郭老師說:“郭老師,在我的記憶里,有很多看似很小的事,但它們的背后都有著深刻的含義,可在描寫的過程中,我卻不知該如何下筆?!薄斑@個問題不難,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解決?!惫蠋熣f。
“丁零零……”上課鈴聲響起,我們一起跟隨郭老師的腳步,走進“作文沙龍”吧!
沙龍現(xiàn)場1 如何選擇“小”
郭老師:同學們,今天的作文沙龍,我們來講講“以小見大”。誰來說說,什么是“以小見大”呢?
潘鈺彤:“以小見大”就是通過一件小事情,表現(xiàn)其中所蘊含的大道理。
郭老師:說得好!我們先來看一段文字——
爺爺小時候家里特別窮,住的是茅草屋,屋里是坑坑洼洼的泥地。后來農(nóng)村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爺爺家的經(jīng)濟狀況逐漸好轉(zhuǎn),1987年家里還蓋起了三間大瓦房,地面鋪上了大青磚,平平整整的。再后來爺爺外出打工,收入越來越高,到了1997年家里又蓋起三層樓房,地面鋪上地板磚,光亮光亮的。幾年后,爺爺回家種大棚蔬菜,爸爸開卡車搞運輸。漸漸地,日子更加美好……
郭老師:同學們,這段文字在選材上有什么特點呢?
張少奇:真實,具有代表性,有時代氣息。
郭老師:這段文字選擇的“小”,和表現(xiàn)的“大”分別體現(xiàn)在哪里?
魏玉博:中國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變化是“小”,發(fā)展的速度是“大”。作者通過家鄉(xiāng)變化,謳歌了黨的富民政策。
郭老師:這種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寫法,就是“以小見大”。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過《落花生》《白楊》,前者表達了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精神,后者展現(xiàn)出邊疆建設者們家國情懷的時代精神。這兩篇課文就是運用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楊鴻博:老師,那寫作時要“以小見大”,首先該如何做呢?
郭老師: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首先是選材。通過小題材、小事件揭示主題、反映深廣的含義。比如,你寫一次和朋友之間的交談,就要捕捉其中蘊含的信任與理解;如果你寫媽媽做飯、爸爸洗碗的日常,就要尋找家庭的溫馨與和諧。這里要注意,你所選擇的題材要和你想表達的觀點統(tǒng)一。
沙龍現(xiàn)場2 怎樣把握“大”
郭老師:有些同學選材非常拿手,但寫著寫著,就把能表達出“含義”的點子丟了。比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朵花可以體現(xiàn)大自然的生機勃勃。要觀察提煉,透過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
張瑤:我知道了。比如描寫仙人掌,就要表現(xiàn)出它頑強的生命力。
郭老師:沒錯!如何才能表達出生命力頑強的含義呢?
張瑤:可以這樣寫:在陽臺上,擺放著幾盆仙人掌,雖然我總忘記給它澆水,但它始終生長茂盛。墨綠色的身體上偶爾會開出黃色的小花,怪不得它被稱為“沙漠之花”呢!仙人掌這種頑強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潘鈺彤:選材想要有新意,除了仔細觀察,還要善于聯(lián)想,融理(情)于物。
郭老師:寫作時要圍繞文章中心,選取細小點挖掘閃光處(情、理)。即從小的題材中選取一個細小點,挖掘出閃光而有含義的大主題,發(fā)掘別人未發(fā)現(xiàn)的東西,以獨特的感悟撼人心靈,從而以“小”見“大”!下面我們來欣賞王海蓉同學的作文。
藏在玉米粒里的愛
外公生活在鄉(xiāng)下,而我在城里上學。雖然相距并不遙遠,但我只有在周末和假期的時候才能回去看望他。
去年暑假,我回到外公家,正巧鄰居送來了玉米。碩大的玉米泛著金黃的色澤,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拿了一根嘗起來。外公見我吃得滿嘴都是玉米粒,笑吟吟地說:“你喜歡吃嗎?喜歡的話,外公明年也給你種,保準讓你吃個夠。”聽了外公的話,我連忙點頭:“喜歡,喜歡?!?/p>
轉(zhuǎn)眼又是一年。一個周末,我又回到外公家,剛進家門,外公便興沖沖地拉著我的手說:“外公今年特意給你種了玉米,我們一起去掰玉米吧!”
玉米地一片金黃,我仿佛已經(jīng)聞到了煮熟的玉米香,剛要跳下田埂去掰玉米,卻被外公攔住了:“你別下去,我來就行?!薄斑青赀青辍保灰粫海”澈t已經(jīng)裝得滿滿當當。到家后,外公立即給玉米棒“剝皮”“拔胡須”,之后放進水里煮??粗β档耐夤?,我不禁濕了眼眶。
我慢慢咀嚼著每一顆玉米粒,玉米很甜,包裹著愛的味道。那是世界上最甜蜜、最珍貴的味道。
郭老師:同學們,讀完這篇作文,你們有什么感受呢?
段雅慧:王海蓉同學的作文真實,貼近生活。
潘鈺彤:而且選材新穎。以“外公種玉米”“不讓我下地掰玉米”等小事,體現(xiàn)出外公對“我”濃烈的愛。
郭老師:說得真好!“以小見大”強調(diào)通過描繪小事物或事件來揭示更深的含義。這一寫作技巧的關(guān)鍵在于“小”和“大”的對比:從小處著手,反映出整體的大面貌。同學們可以將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點滴,轉(zhuǎn)化為一篇生動且富有內(nèi)涵的作文,通過一件小事,體現(xiàn)其中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