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只要寒冷的天氣到來,奶奶就教我們用楝果搽手抹臉來防裂止皴。
楝果總是稀稀拉拉地掛在高高的枝頭上,摘下來需得費一番工夫。奶奶雙手舉起一根梢部綁了鐵鉤兒的長竹竿,不停地在楝樹枝杈間游走,對目之所及夠得著的楝果,就左右擺動著竹竿進行敲打,夠不著的則用鐵鉤兒拉著側枝用力搖晃。我們兄弟三人則一個個仰起脖子,目不轉睛地盯著奶奶手中竹竿的動向,一旦有楝果掉落,我們的目光就得趕緊追尋著楝果落下的方向移動,好隨時知道它們落地時的大致方位,然后緊跑幾步來到近前,四下搜尋一番,撿起來丟進一旁的銅盆兒里,發(fā)出“叮當”的一聲脆響。風干的楝果表皮、果肉和內核黏連在一起,干癟多皺,就像飽經風霜的耄耋老人的臉龐。想起它們曾經圓潤飽滿的樣子,禁不住讓人喟嘆歲月的滄桑。
為了盡可能多地摘取楝果,我們會跟著奶奶多次轉移“陣地”,往往仰得脖子酸疼,有時候因為躲避不及,還會被硬邦邦的楝果砸中額頭乃至口鼻,禁不住齜牙咧嘴起來。可是勞動和參與的快樂很快就沖淡了疼痛,我們仍一個個爭先恐后,忙得不亦樂乎。
拾回來的楝果,被奶奶裝進一個小口大肚的陶罐里,像寶貝似的存放在灶屋的案板底下。奶奶說,這些楝果能滋潤皮膚、防裂止皸,是我們全家冬天里的“防裂膏”和“雪花膏”。
每天早上起床或晚上臨睡前,奶奶總是先舀一瓢熱水倒在臉盆里,再抓十來顆楝果扔進去浸泡著,然后開始撩著水洗臉,等手臉洗干凈了,干癟的楝果也被熱水浸泡得綿軟膨脹起來,仿佛恢復了它們原來的樣子。此時捏幾顆楝果放在手心里,雙手對著搓兩下,楝果的皮、肉、核就分離開來了,丟掉果皮和果核,借著果肉的潮潤,用掌心貼著臉龐上下左右輕輕地揉搓按摩,直到浸潤干凈。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奶奶的臉色顯而易見地變得紅潤起來了。
浸泡后的楝果乍聞起來好似臭豆腐的味道,可是反復揉搓之后又散發(fā)出一股楝果特有的清香。原本我因為初始時的臭味排斥它們,可在幾次早上出門前被奶奶強按著頭往臉上抹過幾次楝果肉后,我的臉頰明顯不似以前那樣被風“嚎”得生疼了,原來的魚鱗狀皴皮也逐漸褪去,這才對楝果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起來。
其實,楝樹算是鄉(xiāng)村里最常見的樹種,它們隨遇而安,易種好活,一顆楝果落進土里,翌年春季就會生根發(fā)芽,只要不對生產生活造成影響,人們便默認它的存在并任由其生長,當年就能長得像搟面杖粗細,不幾年工夫即成為一棵質地堅實的大樹。春末楝花開時,團團簇簇的淡紫色細碎花朵綴滿葉叢,整個村子仿佛籠罩在一片紫色的云海里。在炎炎夏日里,楝樹枝頭又掛滿成嘟嚕的指頭肚兒大小的楝果,就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綠瑪瑙。我們的書包、口袋里時常裝滿這樣的青楝果,在課間用它們玩“抓子”“撂窯兒”等游戲。
冬天,老熟的楝果黃澄澄、圓滾滾、肉嘟嘟的,十分討人喜歡,更引來鳥雀們競相啄食。我家院里院外的幾棵楝樹簡直成了灰喜鵲的樂園,它們每天從早到晚迎來飛往,“嘰嘰喳喳”地叫著,十分熱鬧,除了留下遍地的果核和灰白色的糞便,每次離開時還要再銜走幾顆果肉飽滿的楝果??粗鴺渖系拈絹碓缴?,而奶奶卻一副無動于衷的樣子,我心里暗暗著急,后來實在憋不住了,就問奶奶:“咱們?yōu)樯恫辉缧┤フ?,你看都讓那些鳥兒給糟蹋了!”奶奶把我攬在懷里,意味深長地說:“乖孫子,咱不能和鳥雀們爭食??!”
接下來奶奶又和我講了許多,大意是說,春、夏、秋這三個季節(jié)里草木旺盛、果蔬飄香、五谷豐盈,也是各類昆蟲活躍的時候,鳥雀們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生活得也相對輕松。可是現在四野蒼?;臎?,食物匱乏,鳥雀們只能靠一些樹上殘存的果實來充饑。它們每天忙碌個不停,并不單單是為了自己,或許巢穴里還有雛鳥在等它們回去喂食,更何況還得千方百計儲存足夠食物來應對寒冷漫長的冬季。奶奶還說,初冬時的楝果果肉潮潤,鳥雀們啄食起來相對容易,等再過一段時間楝果完全風干了,無論是在樹上啄食還是叼走儲存都相對困難許多。而對我們來說,楝果經過霜打后其實功效更強,而且風干后可長時間保存,使用前只要放在熱水里多浸泡一會兒就行了。
當時,我對奶奶講的這些話懵懵懂懂,多年之后回過頭來再細細品味,這才深切體會到了其中蘊含的樸素哲理: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值得我們珍惜和尊重。與包括鳥雀在內的一切生物和諧共存,是每個人共同的責任;攜手創(chuàng)造和維護和諧美好的大自然,當是我們不懈的追求。(作者單位:禹州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