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馬鈴薯作為一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農作物,在甘肅省定西市種植歷史悠久,已成為當?shù)刂饕洕魑镏?,提高其馬鈴薯栽培技術水平對于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民收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給定西市馬鈴薯種植業(yè)的可持續(xù)高效發(fā)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持,以定西市馬鈴薯生產實際為切入點,從品種選擇、種薯處理、選地整地、播種及田間管理等方面總結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 馬鈴薯;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甘肅省定西市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1.012
定西市位于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的交匯地帶,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光照充足,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理坐標為東經103°52′~105°13′、北緯34°26′~35°35′。定西市土地總面積為1.96萬km2,轄7個縣(區(qū))。定西市農業(yè)資源富集,馬鈴薯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隨著當?shù)剞r業(yè)結構的不斷調整,馬鈴薯種植規(guī)模逐步擴大,已成為當?shù)刂е援a業(yè)之一。但由于定西市馬鈴薯傳統(tǒng)種植模式和病蟲害防治手段較為落后,馬鈴薯產量和品質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基于定西市馬鈴薯生產實際,研究總結馬鈴薯栽培技術,對于指導當?shù)伛R鈴薯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高農民收益水平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1 "定西市馬鈴薯種植概況
近年來,定西市馬鈴薯種植面積穩(wěn)步擴大,已成為當?shù)刂匾慕洕魑铩?023年,定西市種植馬鈴薯187 693.33 hm2,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160 000.00 hm2,建立加工原料基地23 666.67 hm2。得益于定西市獨特的自然條件,當?shù)伛R鈴薯口感好、品質優(yōu),備受消費者青睞[1]。馬鈴薯種植已成為帶動定西市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yè),對促進當?shù)剞r業(yè)現(xiàn)代化發(fā)展、推動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發(fā)揮了重要積極作用。
2 "馬鈴薯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基于定西市氣候條件和病蟲害發(fā)生狀況,馬鈴薯栽培應優(yōu)先選擇抗旱性強、耐寒性好、抗病蟲害能力突出的優(yōu)良品種。同時,要綜合考慮產量水平、營養(yǎng)品質、加工適口性等因素,選擇適合當?shù)剞r戶種植和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產優(yōu)質品種。目前,在定西市種植的馬鈴薯品種主要有隴薯11號、隴薯14號、定薯2號及定薯4號等。此外,定西市要不斷加強品種選育和引進工作,及時更新和補充適合定西市特定條件的新品種資源,如青薯系列、大西洋、希森系列等品種。
2.2 "種薯處理
2.2.1 "種薯篩選
種薯品質直接關系到馬鈴薯的出苗率和后期生長情況,因此種薯篩選是關鍵環(huán)節(jié)。農戶應選擇外觀規(guī)整、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健康種薯。先對種薯進行肉眼檢查,剔除表面有裂紋、凹陷、機械損傷的種薯,接著將種薯浸入55 ℃左右的溫水中15~20 min,去除在水中漂浮的種薯,取出沉底的種薯,用0.5%多菌靈溶液浸泡15 min,殺滅種薯表面的病原菌。此外,農戶需要根據(jù)不同品種選擇適宜的種薯規(guī)格。一般情況下,建議選擇質量在50~100 g的中小型種薯,這樣不僅便于存儲和運輸,而且播種后發(fā)芽整齊、出苗快。對于一些易發(fā)生生理性衰老的品種,可選擇質量在100~150 g的大型種薯,增強幼苗的抗性。剔除規(guī)格過大或過小的種薯。
2.2.2 "種薯催芽
種薯催芽是馬鈴薯栽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種薯進行催芽能夠大幅提高出苗率、縮短生育期、增加產量。合理進行催芽可使薯芽生長健壯、整齊一致。催芽前,先對種薯進行溫濕處理,使其逐步進入生理活躍期。具體操作為先將種薯放入通風良好、遮光的環(huán)境中,溫度控制在15~20 ℃,相對濕度保持在80%~85%,每隔3~5 d噴灑1次清水。待種薯開始發(fā)芽后,即可進行催芽處理。建議采用溫濕交替催芽法,先將種薯在溫度20 ℃、相對濕度90%以上條件下放置3 d;然后將種薯轉入溫度16 ℃、相對濕度70%左右的環(huán)境中放置2 d,如此交替處理,整個過程控制在10~15 d[2]。及時檢查種薯發(fā)芽情況,剔除芽眼呈黑色或無芽的劣質種薯,優(yōu)先挑選薯芽白皙、粗壯、長1~2 cm的種薯用于播種,切忌使用發(fā)芽過多或徒長的種薯。
2.2.3 "種薯切塊
切塊是種薯處理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種薯的利用率和出苗情況。合理進行切塊方式可以大幅提高馬鈴薯單位面積種植密度,增加馬鈴薯產量。切塊前,先將經過催芽處理的種薯暫存在溫度10~15 ℃的環(huán)境中2~3 d,使之逐步適應外界溫度變化。切塊時,每個種薯可切成2~4塊,單個薯塊質量控制在40~60 g。切塊過小將影響幼苗的養(yǎng)分供給,過大則會造成浪費。每個薯塊應有1~2個發(fā)育良好的芽眼,并且芽眼部位要盡量保持完整。切口要平整光滑,避免割傷或損壞芽眼。對于切好的薯塊,需要立即將其用0.5%高錳酸鉀溶液或2%多菌靈溶液消毒15~20 min,殺死切口處殘留的病菌,防止病害發(fā)生和傳播。在消毒后的薯塊上撒適當石灰粉,晾干備用。
2.3 "選地整地
在定西市,農戶通常選擇平整、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馬鈴薯,避免在低洼易澇地帶種植。整地是馬鈴薯栽培的基礎環(huán)節(jié),直接關系到后期馬鈴薯根系和塊莖的生長發(fā)育。合理開展整地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優(yōu)化馬鈴薯生長環(huán)境。在定西市,農戶通常在春季氣溫回升、土壤解凍后及時整地,整地深度控制在25~30 cm。先用重耕機深耕1次,將底層砂質土壤翻起,然后用微耕機耙平表面,破碎結塊,打實地面。整地后做床,床寬控制在1.0~1.2 m、床高控制在20~25 cm,溝寬控制在60~80 cm,要求床面頂部平整,兩側稍陡峭,便于后期開展中耕除草和施肥[3]。
2.4 "播種
在定西市,馬鈴薯播種時間以當?shù)亓晳T為準,一般在4月中下旬氣溫回升在10 ℃以上時播種。馬鈴薯播種方法通常為條播。播種時,用鋤頭或小型農用機械開溝,溝深控制在10~15 cm,溝間距控制在25~30 cm,把切好的薯塊均勻地沿溝槽排列,使薯塊間距保持在15~20 cm,然后用鋤頭將溝旁的土壤覆蓋在薯塊上,形成小壟。注意播種密度要適中,以利于馬鈴薯根系充分伸展,為后期生長進入最佳狀態(tài)奠定基礎。
2.5 "田間管理
2.5.1 "施肥管理
馬鈴薯對養(yǎng)分需求量大,農戶應根據(jù)馬鈴薯不同生育時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分期分批施加不同種類的肥料。播種時,要施入底肥,建議使用腐熟的農家肥,每667 m2施用量為1 500~2 000 kg。播種后,適時追施化肥,以確保馬鈴薯生長初期營養(yǎng)充足。農戶可在覆土前每667 m2撒施復合肥[m(N)∶m(P2O5)∶m(K2O)=15∶15∶15]100 kg。馬鈴薯生長后期,及時補施葉面肥,以滿足其對氮、磷的需求。建議在全苗期每667 m2追施尿素30 kg;在分枝期噴施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1~2次。臨近塊莖膨大期,加大鉀肥的施用量,提高馬鈴薯的抗性和塊莖品質。可在拱壟期每667 m2追施氯化鉀50 kg;開花結薯期每667 m2再次追施氯化鉀30 kg。必要時還可馬鈴薯根據(jù)葉片顏色、植株生長狀況等,適當補充植株缺少的營養(yǎng)元素,確保營養(yǎng)供應充足。
2.5.2 "澆水管理
定西市為半干旱氣候,在馬鈴薯生長期內降水分布不均,需要通過合理的澆水管理滿足馬鈴薯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馬鈴薯分苗期和塊莖膨大期用水需求量較大,分苗至拱壟期需要澆透水70~80 mm;塊莖膨大期每隔7~10 d澆透水20 mm,開花結薯期至塊莖成熟前澆透水50~60 mm。澆水應遵循“三分濕,七分干”的原則,待土壤表層略干時再澆水。澆水方式采取淺水漫灌、噴灌或微噴灌均可,澆水時注意控制水流緩慢均勻,確保水分均勻分布,避免澇漬。在馬鈴薯生長旺盛期,尤其是高溫多風季節(jié),增加澆水頻次,防止馬鈴薯葉片水分虧缺影響光合作用。
2.5.3 "中耕除草
及時中耕除草可以防止雜草滋生、改善土壤通氣性、提高養(yǎng)分利用率,是馬鈴薯田間管理的重中之重。在馬鈴薯生長初期,雜草生長較慢,主要采用人工除草。在拱壟前進行1~2次中耕除草,及時清除田間雜草。拱壟后10 d左右進行1次機耕除草,深度控制在5~8 cm,并適當培土。拱壟后20 d再進行一次中耕除草,深度控制在8~12 cm。馬鈴薯分枝期至開花期是雜草生長的高峰期,需要加大除草力度,可在中耕時噴灑10%精草銨膦鈉鹽可溶液劑防除雜草,也可使用覆蓋地膜或編織袋等方式遮陰除草。在馬鈴薯塊莖膨大至成熟期,雜草生長趨緩,一般只需要人工拔除較大的雜草即可,注意避免損傷馬鈴薯塊莖和枝蔓。
2.5.4 "病蟲害防治
1)早疫病。早疫病是定西市馬鈴薯常見的一種病害,馬鈴薯感病后,葉片上出現(xiàn)不規(guī)則形狀的暗綠色或棕色病斑,嚴重時可導致全株枯萎,一旦發(fā)生將導致馬鈴薯嚴重減產。為防治早疫病,農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選用抗病品種,如晉甘薯3號、隴薯13號等,可減降低發(fā)病概率。②馬鈴薯收獲后,徹底清除田間殘莖、殘根,減少病菌源。③注意排水,避免馬鈴薯根系長期浸漬,降低感病風險[4]。④馬鈴薯發(fā)病初期,可使用苯甲·丙環(huán)唑、嘧菌酯、啶酰菌胺、烯?!み吝蝓?、苯甲·嘧菌酯等藥劑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灑1次,連續(xù)噴灑2~3次。⑤馬鈴薯發(fā)病嚴重時,可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 d噴灑1次,連續(xù)噴灑2~3次。
2)晚疫病。晚疫病是為害定西市馬鈴薯的另一主要病害。該病發(fā)病較晚,通常在馬鈴薯開花結薯期或塊莖膨大期出現(xiàn),危害較大。典型癥狀是葉片和薯蔓上出現(xiàn)不規(guī)則形狀的暗綠色或棕色病斑,嚴重時整株枯死。為防治晚疫病,農戶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注意排水,避免水澇積水導致病菌擴散,及時中耕松土。②加強田間通風,保持土壤濕度在70%~75%。③馬鈴薯發(fā)病初期,可噴灑64%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隔7~10 d噴灑一次,連續(xù)噴灑2~3次。④馬鈴薯發(fā)病中后期,可用45%霜脲·氰霜唑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每隔10~15 d噴灑1次,連續(xù)噴灑2~3次。⑤在嚴重發(fā)病區(qū)域,及時割除病葉,同時噴灑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⑥馬鈴薯收獲后,徹底除去田間殘莖、殘根,深翻曬田消毒,減少病菌源。
3)環(huán)腐病。環(huán)腐病是定西市馬鈴薯常見病害之一,馬鈴薯感病后,主要癥狀為塊莖表面出現(xiàn)深色環(huán)狀病斑,切開后可見內部組織腐爛潰瘍,造成塊莖嚴重變質,產生重大經濟損失。為防治環(huán)腐病,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馬鈴薯播種前,施加高溫熟化有機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削弱病菌活力。②注意排水,避免滯澇導致病菌擴散。③馬鈴薯發(fā)病初期,可用中生菌素、噻唑鋅、三氯異氰尿酸或絡氨銅灌根防治,視病情每隔5~7 d灌1次[5]。④馬鈴薯收獲時小心操作,避免馬鈴薯塊莖出現(xiàn)機械損傷導致病菌侵入。
4)病毒病。病毒病是為害定西市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通過種薯帶毒及蚜蟲傳播,會導致馬鈴薯植株矮小、葉片卷曲、皺縮變黃,嚴重時整株萎縮死亡,塊莖畸形,減產嚴重。為防治病毒病,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注意田間管理,施肥應以發(fā)酵充分的有機肥為主,適當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的抗病性,加強除草、除蟲,控制蚜蟲等媒介昆蟲種群密度。②選擇具有高度抗病毒、經濟性狀優(yōu)良的馬鈴薯品種,如鄭薯5號、青薯9號、內薯7號等。③發(fā)現(xiàn)發(fā)病植株后,將病株整株拔除并帶到遠處深埋。④發(fā)病初期,可用2%寧南霉素粉劑、5%氨基寡糖素粉劑或30%毒氟磷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
5)蚜蟲。蚜蟲可吸食馬鈴薯葉片汁液,并排泄黏性物質堵塞葉片氣孔,導致葉片皺縮變形,影響馬鈴薯生長,降低馬鈴薯產量。同時,蚜蟲是多種病害的傳播媒介,易引起馬鈴薯發(fā)生病害,造成大幅度減產。為防治蚜蟲,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在馬鈴薯萌芽期噴灑20%啶蟲脒可溶粉劑600倍液,同時注意清除田間雜草,避免蚜蟲滋生蔓延。②蚜蟲危害初期,可噴灑40%精喹禾靈乳油800倍液或25%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1 000倍液,每隔7 d噴灑1次,連續(xù)噴灑3~4次。
6)葉蟬。葉蟬主要為害馬鈴薯葉片,導致葉片上出現(xiàn)黃斑,同時葉蟬會傳播馬鈴薯叢枝病毒病,引起馬鈴薯植株徒長、枝條疏松、葉片黃化等癥狀,嚴重降低馬鈴薯產量。為防治葉蟬,可采取以下措施:①發(fā)現(xiàn)受害株要及時拔除,帶出田間,并在受害株位置噴灑15%阿維菌素乳油700~800倍液。②馬鈴薯收獲后,徹底清理田塊并深翻曬地,同時與其他作物輪作,減少蟲源基數(shù)。③利用葉蟬成蟲的趨光性,用燈光進行誘殺。④葉蟬為害嚴重時,可噴灑2.5%溴氰菊酯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50%殺螟松乳油1 000倍液防治。
3 "結語
在馬鈴薯栽培過程中,定西市必須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從選種、整地、田間管理等全過程入手,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和蔓延。同時,加大抗性品種篩選和新型藥劑研發(fā)力度,不斷完善病蟲害防治技術體系。只有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落實到位,才能確保馬鈴薯生長良好,有效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從而實現(xiàn)馬鈴薯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鳳嬌.定西市安定區(qū)馬鈴薯產業(yè)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1.
[2] 馬振新.淺談定西市馬鈴薯平衡施肥技術[J].廣東蠶業(yè),2022,56(9):43-45.
[3] 李萬.馬鈴薯種植技術及常見病蟲害防治策略探討[N].山西科技報,2023-07-25(A3).
[4] 苑玉金.馬鈴薯種植技術及常見病蟲害防治策略:以寧津縣為例[J].南方農機,2023,54(6):66-68.
[5] 楊琴.馬鈴薯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策略[J].種子科技,2023,41(3):55-57.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