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清甜的香氣籠罩著我的童年。不是因為我喜歡吃蘋果,而是因為我父親在離村兩公里外的山上種著三十畝蘋果園,我常常想象從我家煙囪里冒出的炊煙都是蘋果味的。我父親為他的果園圍上圍墻,蓋上了瓦房,我們住在里面,守護著果園。
步入中學(xué)之后,我便沒有時間像小時候那樣整天爬上樹摘蘋果吃了,學(xué)習(xí)侵占了我的生活。晚自習(xí)是難熬的時刻,我的心事仿佛是煮不爛的牛肉,連高壓鍋都破壞不了的肌肉纖維堵住了我的嗓子眼,讓我無法把重重心事下咽。千萬別誤會,我這樣并不是厭惡學(xué)習(xí),而是另有原因。自習(xí)上到晚上九點半,我跟小姐妹們結(jié)伴走到村頭大壩后便要分開,我目送她們?nèi)齼蓛赏鬟叿较虻拇遄永镒撸乙弑边?,上山去。人多真好啊,人多我就不會害怕。人多即使頭頂是溢出墨汁一樣的天空,黑夜也像流淌在宣紙上一般令人舒暢。我站在岔路口,等待黑暗中格外明亮的笑聲和喧嘩聲慢慢離我遠去,只留我只身在黑夜之中。只有這時我才能下定決心,獨自踏上回家的路。我瞥見了他,班里最少言寡語的學(xué)生,我對他的印象停留在他一年四季只穿他哥哥的破舊衣服,我從來沒跟他說過話。他跟在其他孩子后面,向村子的方向走去。沉默和寂靜加深了夜的顏色,在我耳邊閃爍著,我的內(nèi)心告訴我,我站在原地只是因為恐懼。
兩公里并不算遠,是膽怯拉長了這段距離。我側(cè)著身子,不時向后看,以此來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我強烈地渴望朋友們能折返以撫平我的恐懼,陪我一起回家。這時候的聽覺比視覺更敏銳,我緊繃地捕捉著蟲鳴鳥叫,連貓頭鷹的翅膀撥弄樹葉的響聲都可以讓我踉蹌跌一跤,可是那些窸窸窣窣在白天明明那般悅耳啊,現(xiàn)在卻令我恐懼。遠遠地,能看見我家的蘋果園了,我曾想過跟爸爸說我害怕晚自習(xí)自己一個人回家,想讓爸爸出來接我,可是我知道,一到晚上他必須寸步不離地守著蘋果園,以防賊把蘋果偷去了。我命令我自己毫不動搖地認為,這里離村很近,不會有什么事發(fā)生。揭開如電影中蒙太奇一樣的夜幕,我望見了家里的果樹,后面好像有人在追我,我三步并作兩步跨進了果園,使勁喊著母親。
這是我每天回家的行程,我更愿意稱它為“旅程”,只是我并不享受它。雖然害怕,所幸無事發(fā)生。有一天晚上稍顯怪異。我和往常一樣只身走在山路上,回頭看時,發(fā)現(xiàn)我身后一反常態(tài)地閃起模糊的光亮。我有些慌張,不自覺加快了腳步。走這條山路的人很少,下了晚自習(xí)在回家的路上我基本上見不到人。忽地,我感覺我身上輕快了許多,低頭一看,走得太急從我兜里掉出了兩個蘋果——媽媽早上放進我布包里的。它們巧妙地躲開了尖利的石頭,卻逃不過牛頓定律,止不住地往山下滾去。那束隱隱約約的光似乎離我越來越近,我顧不得再返回拾起掉落的蘋果,拼命往前跑去。我發(fā)覺之前自己走這條山路時希望能有束光的想法是多么幼稚。我踉踉蹌蹌跨進了果園。
次日,我到教室,桌子上竟擺著兩個蘋果。我拿起來端詳,蘋果上并沒有泥垢,有些輕微的擦傷,并不厲害。我確定了這是前一天晚上我掉落的蘋果,我環(huán)顧教室,不明白是誰放在我桌子上。同桌阿琴告訴我,是他。我才明白昨晚是他。果不其然,自此以后夜晚走在山路上,有束光會跟在我身后,我側(cè)過頭,知道是他拿著手電筒。我站在原地等著他。直到離我五米遠距離,他停下了。我向他招手,他朝我擺手,沒說一句話。然后我們一前一后繼續(xù)向北走。我的心里踏實了許多。
我們在學(xué)校里依舊不說話,只是我會在岔路口等著他,然后一前一后地踏上回家的路。我經(jīng)常往他的書桌里放上幾個蘋果,為此我必須趕在班里同學(xué)之前到學(xué)校。我用余光看見他進教室后,把蘋果裝進布包。布包里鼓鼓囊囊,我知道里面除了蘋果,還有他的手電筒。我寫了一張紙條:明天晚上沒晚自習(xí),放學(xué)早,你來我家果園吧,我給你摘蘋果吃。
那是我第一次那么期盼夜晚的降臨。到了果園,我指了指門口的板凳,示意他坐下。我叫著爸媽,只有母親回應(yīng)了我?!伴|女,同學(xué)來了摘蘋果吃,你爸去你二舅家了?!蔽姨袅艘豢梅N在最外層的樹,它一直享受著最充足的陽光,蘋果熟得特別好。我正在摘蘋果,忽然“啪”的一聲,從圍墻外扔過來一塊石頭,接著兩塊、三塊……有一次石頭貼著葉子從我面前飛過,我心里明白是偷蘋果的人在試探果園里有沒有守門的人,我在樹上不敢出聲。他站起來,把扔到圍墻里的石頭悉數(shù)扔了出去。圍墻外有急促的腳步聲漸漸遠去了。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父親沒有再繼續(xù)經(jīng)營蘋果園,我也去縣里上班了。我再也沒有機會經(jīng)歷那些年一個個既甜蜜又溫暖的夜晚。但那一束光一直默默地跟在我的身后。我再回到當(dāng)年的岔路口,見上山的路早就安上了太陽能路燈。同鄉(xiāng)告訴我,是他自掏腰包給村里安的,是他。
選自《小說林》
2024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