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天鋼鐵330 m2燒結機通過智能化燒結系統(tǒng)的投用、改善料層透氣性及邊緣效應、采用返礦鑲嵌技術、改善混勻制粒效果等多重措施,將燒結料層由投產(chǎn)初期的950 mm料層厚度,提升至1020 mm。并且在1020 mm料層條件下長期保持穩(wěn)定生產(chǎn)。燒結礦產(chǎn)量質量穩(wěn)步提升、固體燃耗顯著降低。燒結礦低溫還原粉化指數(shù)提升5.09%,燒結燃耗降低1.5 kg/t、電耗降低1.5 kwh/t礦,內返率降低1.53%、高返率降低2.51%,目前綜合返礦率保持23%左右。
關鍵詞:燒結,超厚料層,提質降本
0 引言
厚料層燒結是一種鐵礦石燒結工藝,它在燒結機上保持較高的鋪料厚度進行燒結。這種工藝能夠有效改善燒結礦的質量,提高燒結礦機械強度、減少粉末量、降低氧化亞鐵(FeO)含量、改善還原性能,同時對提高燒結礦成品率和節(jié)約燃料消耗也有顯著效果[1]。厚料層燒結充分利用了燒結過程中的自動蓄熱特點,有利于各種物理化學反應的進行,從而達到改善燒結礦質量、降低能耗的目的[2]。
中天南通330 m2燒結機自投產(chǎn)以來,針對現(xiàn)有生產(chǎn)條件及設備不斷摸索優(yōu)化,同時充分利用設計投用的各項燒結工藝優(yōu)化措施,逐步提高料層至1020 mm,目前超厚料層狀態(tài)運行穩(wěn)定。經(jīng)過對燒結生產(chǎn)過程以及成品礦質量的對比分析證明,實施超厚料層燒結后的燒結礦轉鼓強度、返礦率、低溫還原粉化性能指標均有顯著提升、燃料消耗顯著下降。
1 超厚料層生產(chǎn)現(xiàn)狀
自投產(chǎn)以來,中天南通330 m2燒結機不斷摸索超厚料層的生產(chǎn)過程控制優(yōu)化手段,以達到燒結礦提質降耗的目的。通過一年來的生產(chǎn)實踐,從原料條件、燒結過程控制、設備優(yōu)化等方面的逐步完善,最終達到了燒結料層穩(wěn)定達到1020 mm的厚度,同時大幅提高了燒結礦質量、降低了燒結過程能耗。
2 實現(xiàn)超厚料層的措施
2.1 自動布料系統(tǒng)穩(wěn)定投用
中天南通330 m2燒結機臺車欄板高度為900 mm,在料層達到1000 mm以上后,精確的布料是穩(wěn)定燒結過程、保持料層適當透氣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天南通330 m2燒結機采用智能燒結系統(tǒng),其中自動布料系統(tǒng)是穩(wěn)定整個燒結生產(chǎn)過程的重要一環(huán)。該套系統(tǒng)由主閘門、6套氣動布料小閘門、6套層厚儀、平料板等裝置構成,能夠實現(xiàn)料層厚度自動測量、自動調整料層厚度,較以往的人工調節(jié)更為精確且更為及時。配合智能燒結系統(tǒng)的終點調控功能,使得燒結終點位于倒數(shù)第二個風箱的達成率達到95%以上,大大提高了燒結過程的穩(wěn)定性,為超厚料層燒結的穩(wěn)定實施奠定了基礎。
2.2 改善燒結邊緣效應
當前燒結工藝上普遍存在邊緣效應現(xiàn)象,在燒結機臺車邊緣,物料隨著燒結過程變得疏松、空隙率大,且物料在燒結過程中收縮與臺車欄扳分離,造成燒結料層邊緣阻力小、風速顯著加大,形成邊緣效應[3]。同時受到臺車側擋板的漏風影響,兩邊燒結速度過快,造成終點位置兩側的料層過燒、熱能浪費、且影響整體燒結的均勻性。
針對該現(xiàn)象,除了使用常規(guī)的梯形布料、邊緣壓料等強化布料措施[4],使邊緣燃燒速度減慢,盡量與中部燃燒速度保持一致,從而使高溫保持時間延長。330 m2燒結機還采用了通過改變臺車兩側鋪底料厚度的措施,達到增加臺車兩側料層的阻力、迫使整體燒結料層燒結速度的目的。以上措施的聯(lián)合使用,從機尾斷面來看,較好的改善了臺車兩側過燒的情況,同時也避免的端部爐篦條的過度燒損。
2.4 料面打孔增加透氣性
厚料層投用初始階段,存在料層透氣性變差、負壓高、終點滯后的現(xiàn)象,為改善料層透氣性。結合行業(yè)內各大企業(yè)的生產(chǎn)經(jīng)驗及南通330 m2燒結機的特性,采用了料面打孔裝置。
該裝置分為主動運轉打孔和被動運轉打孔。主動運轉打孔在點火爐前方料面進行打孔。被動運轉打孔在點火爐后方燒結料面表層進行打孔。該兩種打孔方式一方面能夠增加點火表面積、提升點火深度,從而提升燒結料層的熱量植入、降低過濕層厚度帶來的阻力;另一方面能夠直接改善燒結料面的透氣性、打破表層的燒結礦層,較為顯著的降低燒結料面阻力。
該措施投用后,燒結整體負壓降低0.11-0.5 kpa,有效降低燒結料層的阻力。
2.5 返礦鑲嵌技術的應用
中天南通330 m2燒結機建設時即設計有返礦鑲嵌流程,目前采用的流程方式為將<3 mm粒級的返礦回流至燒結配料進行配用;另一部分
3-5 mm粒級的返礦直接鋪在二次混合機出料皮帶底部,不參與混合制粒。
返礦鑲嵌技術是一種優(yōu)化燒結過程返礦利用效率的工藝,有利于改善燒結礦的質量,使轉鼓指數(shù)、成品率、固體燃料消和RDI指標[5]。能夠使得混合機內部物料的粒級分布更為合理,較大粒度的返礦不會破壞混合機內的制粒效果。同時在相同混合料水份下,使用返礦鑲嵌技術的混合機內水份會同比升高,有利于制粒效果的改善。
經(jīng)以往工業(yè)實驗,在分流返礦占燒結總物料4%條件下,負壓降低約1 kPa,提高上料量10 t/h,提產(chǎn)約2%。
2.6 高活性度熔劑配加
生石灰與礦石、礦炭等原料發(fā)生反應,生成氧化鈣、氧化鎂等物質,這些物質具有極強的粘合性,能夠促進原料顆粒之間的粘結,形成堅固的成團,這對提高燒結礦的力學強度和滲透性至關重要。同時生石灰消化反應是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可以提高料溫,有利于消除過濕層,降低料層阻力。生石灰消化后體積膨脹,比表面積增大,吸濕性強,有利于與其他物料顆粒的凝聚,可以提高混合料的成球性,并能提高料球的強度[6-8]。
基于生石灰在燒結過程、特別是提高透氣性作用的重要作用,南通330 m2燒結機對生石灰的使用有著較高的要求。目前使用的生石灰質量穩(wěn)定達到85%、活性度360 ml以上,為燒結料混合料良好的制粒效果、以及提高料溫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
2.7 料面透氣性的改善
中天南通330 m2燒結機采用料面打孔裝置來改善燒結料層的透氣性。
燒結最低點溫度主要是由于過濕帶移動所引起的,過濕帶的形成是由于上部料層在燃料干燥過程中水分蒸發(fā),隨著抽風水蒸氣下移,遇低溫料層冷凝放熱所形成,在此過程中,風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變,風經(jīng)過燃燒層所帶走的熱量是相同的,經(jīng)過預熱帶和干燥帶用于物化反應的熱量交換相同,那么最終影響風溫的就在過濕帶,隨著過濕帶下移到底部并開始消失時,風溫降到最低,此時形成燒結最低點溫度。
未安裝點火爐前置打孔棒前,料面的點火主要為以上點火方式,點燃最表面層的料層燃料,在此過程中,點火的熱量由于料層表面的平整損耗較大一部分
安裝點火爐前置打孔棒后,可以明顯的發(fā)現(xiàn),料層表面橫向存在一個起伏,增大了點火的相對面積,料層在此過程中吸收的熱量較未安裝打孔棒前有所提升,相對而言,料層整體熱焓升高。并且在點火過程中,由于孔洞的出現(xiàn),抽風的風量分配出現(xiàn)改變,在孔洞部分較平整部分有更大的吸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點火縱深,加快燒結的進程,出現(xiàn)最低點溫度前移的變化。
3 超厚料層實施后效果
通過以上等措施的使用,中天南通330 m2燒結料層從900 mm提升至1020 mm且保持穩(wěn)定;燒結礦質量指標、消耗指標均有著較大的提升。
當前內返率13.53%,與前期對比降低1.53%。燒結礦高爐返礦率達到7.39%,與前期對比降低2.51%。低溫還原粉化指數(shù)較前期提高5.09%。
同時隨著厚料層的穩(wěn)定實施,燒結燃耗較前期降低1.5 kg/t礦左右目前保持穩(wěn)定47.5 kg/t礦、料層透氣性的改善使得燒結電耗降低約1.5 kWh/t礦,有效降低了燒結過程能耗。
4 結論
(1)中天南通330 m2燒結機通過強化燒結過程、應用智能燒結技術、使用返礦鑲嵌技術等多種手段,來降低邊緣效應、提高料溫及制粒效果、改善料層透氣性,使得燒結料層逐步提升至1020mm,并且能夠保持持續(xù)穩(wěn)定生產(chǎn)狀態(tài)。
(2)相比950 mm料層,1020 mm超厚料層實施后,燒結礦低溫還原粉化指數(shù)提升5.09%,目前穩(wěn)定達到75%左右。
(3)相比950 mm料層,1020 mm超厚料層實施后,燒結燃耗降低1.5 kg/t、電耗降低1.5 kWh/t礦。
(4)相比950 mm料層,1020 mm超厚料層實施后,內返率降低1.53%、高返率降低2.51%,目前綜合返礦率保持23%左右。
參考文獻
[1] 王代軍,李長興,王雷. 首鋼京唐500 m2燒結機厚料層燒結生產(chǎn)實踐[J].鋼鐵,2010,45(10):18-21.
[2] 許滿興. 超厚料層燒結礦的試驗研究與生產(chǎn)實踐[A]//中國金屬學會. 2014年全國煉鐵生產(chǎn)技術會暨煉鐵學術年會文集 (上) [C].2014:335-337.
[3] 彭志堅,汪智德. 燒結機的邊緣效應與抑制措施[J].燒結球團,1995,20(3):13-18.
[4] 彭志堅,汪智德. 燒結機邊緣效應探討[J].武漢鋼鐵學院學報,1995,18(2):133-139.
[5] 劉建波,裴元東,張俊杰,等. 不同粒度返礦鑲嵌燒結技術的研究及工業(yè)應用[J].燒結球團,2020,45(4):22-26.
[6] 劉佳文,陳鐵軍,周仙霖,等.燒結料層透氣性影響因素及其改善措施解析[J].鋼鐵研究學報,2024,(7):817-826.
[7] 李鵬飛,李來勝,陽習端,等. 超高料層燒結工藝下優(yōu)化料層透氣性生產(chǎn)實踐[J].礦業(yè)工程,2024,22(3):48-51.
[8] 張波. 改善900mm厚料層燒結透氣性的措施[J].燒結球團,2014,39(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