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重慶市婦聯(lián)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她和趙一曼是同學,一起被譽為“黃埔四女杰”;她是廣州起義中著名的女兵班班長;犧牲之前,她在陣地上高呼:“同志們,只要有一個人活著,就要高舉起這面革命的紅旗!”她叫游曦,犧牲時年僅19歲。
“爭得讀書的機會太不容易了”
游曦,原名游傳玉,1908年出生于四川巴縣大陽溝魯祖廟街(今重慶市渝中區(qū))一個貧苦家庭。
兒時的游曦跟隨母親做工分擔家庭重擔,艱辛的生活使她迫切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1921年,在母親和哥哥的支持下,13歲的游曦進入太陽山女子職業(yè)學校半工半讀。她與同班同學童毓英(童庸生的堂妹)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情,她曾向童毓英說:“我爭得讀書的機會太不容易了,要發(fā)奮圖強?。 ?/p>
作為同窗好友,游曦成了童毓英家的常客,幸遇了自己的革命引路人童庸生,使她的命運發(fā)生了大轉(zhuǎn)折。童庸生是川渝地區(qū)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建黨團組織作出重大貢獻。在童庸生的影響下,游曦的視野日益開闊,渴望到更高的學府去深造,去追求救國救民和婦女解放的真理。于是,她把名字改為游曦,表示自己要像清晨初升的太陽一樣,走向燦爛光明的未來。
童庸生也非常賞識富有斗爭精神的游曦, 1923年夏,他推薦游曦進入省立重慶第二女子師范學校讀書。這一年,她剛滿15歲。
此時,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青年運動領(lǐng)導人之一、四川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旗手蕭楚女正在二女師任教。游曦十分喜歡聽蕭老師的課,喜歡讀蕭老師在《新蜀報》上發(fā)表的鞭撻軍閥和帝國主義的文章,尤其是蕭老師倡導的“蠟燭人生觀”中的奉獻精神和革命熱情,給她思想上帶來極大的沖擊與震撼。
“這是革命啊”
在童庸生、蕭楚女的影響下,游曦在政治上、思想上日趨成熟,隨之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外圍組織“平民學社”,并很快成為骨干。
1924年11月,重慶發(fā)生“德陽丸”事件,游曦發(fā)動同學四處宣講,她吶喊得聲音嘶啞,仍不下“戰(zhàn)場”,力圖喚起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
1925年五卅慘案后,她和同學組成宣傳隊,沿街收繳日貨,控訴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種種罪行,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被選為“英日慘殺華人案重慶國民外交后援會”審判奸商評議委員。同年秋,她積極參加了重慶團地委領(lǐng)導的驅(qū)除二女師反動校長黃尚毅的“驅(qū)黃運動”。憑借在這些活動中英勇的表現(xiàn),游曦于1925年秋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這一年,她17歲。
1925年冬,游曦被學校開除,被迫離開二女師,后被組織安排進入中法大學四川分校學習。
在中法大學四川分校讀書時,游曦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擔任學校黨支部委員和團支部書記,還負責學校學生會和市學聯(lián)的工作。在學校里,她主動幫助青年同學進步,許多青年學生都親昵地稱她為“游姐姐”。
隨著大革命運動深入開展,重慶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風起云涌。1926年初,中共重慶地委成立后,黨交給她籌建市婦聯(lián)的任務。她以滿腔革命熱情,四處奔走聯(lián)絡(luò)。4月1日,“重慶各界婦女聯(lián)合會”在巴縣圖書館召開成立大會,游曦被選為重慶婦聯(lián)宣傳部主任。
這年暑假,受黨組織派遣,游曦率中法大學社會主義青年團女團員深入磁器口等地絲廠做女工工作。經(jīng)過半年的組織發(fā)動,重慶絲業(yè)女工工會于1926年11月成立,游曦代表女工工會發(fā)表了《重慶絲業(yè)女工工會宣言》,提出“打倒軍閥”“婦女解放萬歲”等革命口號。
游曦為了革命事業(yè),盡心竭力,任勞任怨。母親心疼地問她為何不顧身體拼命干,游曦自豪地回答:“這是革命啊!”這一年,18歲的游曦已成長為一名獨當一面的革命者。
“婦女也要起來革命”
“姑娘,不要參軍,找個稱心如意的丈夫成家吧!”母親噙著淚水勸說游曦。
“媽媽呀,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啦,讓我參軍吧!男女要平等,婦女也要起來革命,不能再當家庭的奴隸,依靠男人過日子,受人欺凌。革命成功,社會就要改變,婦女就能得到解放,窮苦人的生活才能好起來,這才是最大的幸福?。 庇侮赜脩┣械恼Z氣對母親說。
原來,1926年12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到四川、重慶招生,游曦立即和同學前往報考。經(jīng)過嚴格審查和考試,游曦最終成為300多名被錄取的川籍學生之一,也是其中僅有的30名川籍女學生之一。
女兒信念堅定,母親終被說服了。臨別時,游曦把親手做的四雙布鞋交給母親,母親也把自己多年積攢的兩塊大洋交給即將遠行的女兒,含著熱淚送她登上“其春”號客輪。
游曦投筆從戎,是她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選擇。她說:“人的生命誠然可貴,但終有一死,應死得其所,死得重如泰山,如能戰(zhàn)死沙場,那正是自己光榮的歸宿?!币虼?,她又將名字改為游犧,以示為了革命不惜犧牲自己一切的決心。
進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游曦被編入女生大隊第一區(qū)隊學習。接受正規(guī)的軍事政治訓練后,游曦非常興奮,她專門拍攝了一張穿著軍裝的照片寄給母親,以此表達她“不愛紅裝愛武裝”的信念。
隨著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的相繼爆發(fā),革命形勢急劇惡化,武漢處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之下。在此千鈞一發(fā)之際,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共產(chǎn)黨員葉劍英利用軍閥爭兵權(quán)的矛盾,將軍校改編為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
當時形勢險惡,軍校動員女生暫時回家隱蔽,但游曦一心革命,強烈要求加入教導團,獲批后隨軍轉(zhuǎn)赴廣州。武漢分校近200名女生,隨軍征戰(zhàn)的有30名,游曦正是其中一員。
“為保衛(wèi)新生的廣州公社決死戰(zhàn)斗”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廣州起義爆發(fā)。葉劍英領(lǐng)導的教導團是廣州起義的主力軍,游曦在教導團中擔任唯一一個女兵班的班長。
教導團在工人赤衛(wèi)隊和市郊農(nóng)民武裝的配合下,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占領(lǐng)了廣州市區(qū)的絕大部分地區(qū),并成立了廣州工農(nóng)民主政府廣州公社。
12日,國民黨反動派在英日等帝國主義支持下瘋狂反撲,把教導團守衛(wèi)的陣地作為主攻目標。敵人從珠江北岸長堤進攻,游曦奉命率領(lǐng)女兵班阻擊敵人。
13日,由于敵我力量懸殊,形勢十分不利,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起義指揮部被迫撤離。
游曦所率領(lǐng)的女兵班與指揮部失去聯(lián)系,沒有接到撤退命令,依然頑強地在長堤一個街壘死守。
很快,女兵們的彈藥拼光了。危急關(guān)頭,游曦派一名女兵突圍求援,并堅決拒絕了戰(zhàn)士們讓她去求援的勸告,誓與陣地共存亡。她對派出的戰(zhàn)士說:“告訴指揮部,我們愿流盡最后一滴血來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quán)!”
當大批敵人逼近時,游曦向戰(zhàn)士們高喊:“同志們,只要有一個人活著,就要高舉起這面革命的紅旗!就要為保衛(wèi)新誕生的廣州公社決死戰(zhàn)斗!”拼盡全力的游曦一直戰(zhàn)斗到壯烈犧牲的最后一刻,她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19歲。
芳華短暫、精神永駐,珠江邊上、浩氣長存。重慶女青年游曦用青春熱血和寶貴生命,譜寫了一曲共產(chǎn)黨人的青春之歌、奮斗之歌、奉獻之歌。
編輯/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