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了研究助劑對除草劑的增效作用,在室內進行了40 g·L-1煙嘧磺隆添加助劑試驗,添加異辛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HPP)、甲酯化植物油和迪增3種助劑,研究添加助劑后對除草劑表面張力、擴展直徑、接觸角的影響;在田間進行了40 g·L-1煙嘧磺隆與3種助劑桶混噴霧,調查對玉米的安全性及對金狗尾草的株數(shù)防效及鮮重防效。結果表明,40 g·L-1煙嘧磺隆與各助劑混用后對玉米安全,40 g·L-1煙嘧磺隆添加3種助劑后,藥液表面張力下降、擴展直徑提高、接觸角下降。施藥后30 d,40 g·L-1煙嘧磺隆1.50 L·hm-2+迪增0.375 L·hm-2、40 g·L-1煙嘧磺隆1.50 L·hm-2+甲酯化植物油0.525 L·hm-2的株數(shù)防效均在80%以上,鮮重防效均在90%以上。說明40 g·L-1煙嘧磺隆常規(guī)用量與高量的迪增和甲酯化植物油混用能夠提高對玉米田金狗尾草的株數(shù)防效和鮮重防效。
關鍵詞:玉米;煙嘧磺隆;助劑;金狗尾草;防治效果
收稿日期:2024-04-07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fā)計劃(GA19B104);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YJSCX2022-Y18)。
第一作者:王英秀(1998-),女,碩士研究生,從事農藥應用研究。E-mail:2352510643@qq.com。
通信作者:孔祥清(1963-),男,碩士,教授,從事農藥應用科研及教學工作。E-mail:xqkong@sina.com。
近年來,黑龍江省由于常年使用煙嘧磺隆防除玉米田雜草,導致雜草抗藥性增強,防效下降,為提高藥效,農戶盲目加大用藥量,導致雜草抗性迅速增加,且對部分雜草的防效不理想,用量增加還可能增加玉米藥害及下茬作物的殘留藥害風險[1]。針對煙嘧磺隆的應用現(xiàn)狀,目前提高煙嘧磺隆的防治效果、延緩雜草抗藥性的發(fā)展對延長煙嘧磺隆的使用壽命及對保障玉米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除草劑在使用中由于受到環(huán)境條件、雜草表觀結構及藥劑自身特性等因素的影響致使
藥液不能在雜草表面良好地鋪展、持留和吸收,往往導致一些莖葉處理除草劑存在對雜草防除效果下降、有效成分利用率不高等問題[2]。金狗尾草[Setaria glauca(L.)Beauv.]已成為玉米田難治雜草,金狗尾草在黑龍江省玉米田一般可以導致玉米減產達20%~30%,嚴重的高達40%以上,已成為影響玉米優(yōu)質高產的主要障礙之一。
金狗尾草生長繁殖速度快、抗高溫、不挑土壤,具有較強的吸收土壤水分和營養(yǎng)的能力[3-5]。此外,金狗尾草種子存在休眠期,種子壽命長以及非連續(xù)性萌發(fā)會造成發(fā)生不整齊、繁殖率高、分蘗和根系擴展快、抗藥性及耐受性強[6]。噴霧助劑是在除草劑噴灑時添加在藥液中的輔助制劑,可以有效改善除草劑藥液性能,提高除草劑利用率和雜草防效[7]。添加助劑是提高除草劑藥效與減量安全應用的重要技術途徑。莖葉噴霧助劑通過改變藥液物理性狀增加藥劑的防效,包括降低表面張力和接觸角,增加擴展直徑,進而增加植物葉片與藥液的接觸面積與時間,提高霧滴的粘著、展布與潤濕,從而增加除草劑的利用率[8-10]。進而增加防效,達到降低農藥用量和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目的。冉海燕等[11]研究表明,30%硝磺草酮·莠去津OD、31.5%煙嘧磺隆·莠去津SC、28%煙嘧磺隆·莠去津·氯氟吡氧乙酸OD、42%煙嘧磺隆·莠去津·異丙甲草胺OD添加增效劑激健混配施用,對玉米田馬唐、金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防效有所提高。因此,大力推廣新型植物油等高效助劑,減少除草劑用量,提高藥效和對作物安全性很有必要[12]。
本研究采用40 g·L-1煙嘧磺隆添加異辛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HPP)、甲酯化植物油和迪增3種助劑來提高對金狗尾草的防除效果,目前尚未見有關這3種助劑對煙嘧磺隆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機制的報道。因此,將上述3種助劑分別混入煙嘧磺隆中,通過理化性能測試及田間藥效評價,研究其對除草劑的增效作用,以期篩選出與煙嘧磺隆混用表現(xiàn)較好的助劑及劑量配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23年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安達農業(yè)科技園區(qū)開展。土質為草甸黑鈣土,pH8.32,堿解氮103.964 mg·kg-1,有效磷15.65 mg·kg-1,速效鉀598.65 mg·kg-1,有機質含量3.54%。前茬玉米,地勢平整,肥力均勻,深松旋耕起壟,壟距65 cm,播種前壟上深施復混肥(氮-磷-鉀26-12-12)40 kg·(667 m2)-1,無追肥。4月28日機械播種,壟上單行,播種密度6.75萬株·hm-2,試驗區(qū)6月12日苗后施藥,10月12日收獲。試驗田塊目標雜草為金狗尾草。
1.2 材料
1.2.1 供試玉米
玉米品種為安育118,該品種生育期為120 d左右,活動積溫2 450 ℃左右,株高278 cm,成株16片葉,籽粒馬齒形。中抗大斑病,高抗莖腐病。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二積溫帶≥10 ℃活動積溫2 600 ℃以上區(qū)域種植。
1.2.2 供試藥劑及助劑
40 g·L-1煙嘧磺隆油懸劑,山東濱農科技有限公司生產;HPP(異辛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上海匯平化工有限公司;甲酯化植物油,山東光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迪增(水基化植物油),哈爾濱銀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煙嘧磺隆與不同助劑的可混性及安全性研究
煙嘧磺隆與不同助劑可混性農藥配置:設置40 g·L-1煙嘧磺隆單藥劑處理(CK)和40 g·L-1煙嘧磺隆與3個不同助劑的復配可混性農藥處理,具體用量詳見表1。將煙嘧磺隆按照表1中的劑量,配制成大田噴霧使用的濃度,振蕩搖勻后備用,取出30 mL除草劑藥液分別加入不同助劑振蕩搖勻后待測。
可混性等級觀察:分別加入不同供試助劑,攪勻后倒入10 mL 試管中靜置,并開始計時,每30 min觀察 1 次,共觀察 2 次,每次觀察藥液的均一度、溶液上層是否析出油層、溶液底部是否有沉淀、溶液下部分是否上浮、藥液中是否有絮狀物產生等,根據(jù)溶液的均一度記錄溶液的可混性等級。
可混性等級制定標準參考文獻[13]??苫煨?4 級:溶液均一度極好,未見分層、沉淀、絮狀物等??苫煨?3 級:溶液均一度良好,可見析出的少許未成覆蓋面的油、或微量沉淀和絮狀物等??苫煨?2 級:溶液均一度較差,上層析出薄油層、或少量沉淀和絮狀物等。可混性 1 級:溶液均一度極差,上層析出較厚油層,或產生較多絮狀物、沉淀等。
表面張力的測定:根據(jù)GB/T 5549-2010 中的拉起液膜法[14],使用全自動界面張力儀來測定藥液的表面張力,3次重復取均值。
擴展直徑和接觸角的測定:將混好的不同藥液加入到微量進樣器中,設置藥滴體積為5 μL,啟動測量儀,測量儀自動推出微量進樣器中的藥液,并啟動相機系統(tǒng)拍攝液滴在載玻片表面的影像,相機會自動捕捉液滴的輪廓,讀取并記錄顯示屏上的擴展直徑和接觸角數(shù)據(jù), 3次重復取均值[13]。
1.3.2 煙嘧磺隆與3種助劑混用及對玉米田金狗尾草防治效果研究
試驗設計:設置40 g·L-1煙嘧磺隆單一藥劑處理和40 g·L-1煙嘧磺隆與3種助劑常規(guī)用量處理,40 g·L-1煙嘧磺隆常規(guī)用量和3種助劑高用量處理以及40 g·L-1煙嘧磺隆80%常規(guī)用量和3種助劑高用量處理,各處理設計及具體用量詳見表2。在玉米4葉期至5葉期,雜草3葉期至5葉期時按照試驗設計劑量(表2)進行莖葉噴霧處理,噴液量150 kg·hm-2,各處理小區(qū)面積 20 m2,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
安全性調查:噴施3 d后開始觀察玉米生長情況,每3 d 調查1次,如有藥害,記錄藥害情況,同時觀察對作物后期的長勢影響。
防效調查:施藥前調查雜草基數(shù),施藥后10 和20 d調查雜草株防效,施藥后 30 d調查雜草株防效和鮮重防效。采用絕對值(數(shù)測)調查法,每個小區(qū)中間部分隨機選取4點取樣,每點0.25 m2(0.5 m×0.5 m),測定雜草株數(shù)和雜草鮮重,計算株防效和鮮重防效。
除草效果(%)=
施藥前雜草數(shù)量(鮮重)-施藥后雜草數(shù)量(鮮重)施藥前雜草數(shù)量(鮮重)×100
除草效果分級:如表3所示,將除草效果共分11個級別(0~10),除草效果在7 級以上的才能看作是除草劑有效,效果低于7級(6級或5級)的被看作是除草劑效果不好(不能有效除草)[15]。本文中以效果低于70%(6級)為除草無效。
1.3.3 數(shù)據(jù)分析
使用Excel 2013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圖表制作,使用SPSS 26利用 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煙嘧磺隆與3種助劑的可混性和表面張力、擴展直徑及接觸角
2.1.1 可混性等級
由表4可知,40 g·L-1煙嘧磺隆添加助劑HPP、迪增和甲酯化植物油,各混用溶液均一度極好,未見分層、沉淀、絮狀物等,可混性等級均為4級。
2.1.2 混合藥劑表面張力、擴展直徑及接觸角
由表5可知,40 g·L-1煙嘧磺隆添加3種助劑后,與對照比表面張力均有顯著下降,降低率由高到低順序為:40 g·L-1煙嘧磺隆+HPP、40 g·L-1煙嘧磺?。显?、40 g·L-1煙嘧磺隆+甲酯化植物油,分別為37.6%、35.3%和32.5%。
40 g·L-1煙嘧磺隆添加3種助劑后藥劑擴展直徑與對照比均顯著提高,提高率由高到低順序為:40 g·L-1煙嘧磺隆+HPP、40 g·L-1煙嘧磺隆+迪增、40 g·L-1煙嘧磺?。柞セ参镉停謩e為49.8%、40.2%和23.6%。
40 g·L-1煙嘧磺隆添加3種助劑后接觸角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與對照比40 g·L-1煙嘧磺?。獺PP、40 g·L-1煙嘧磺?。显霾町愶@著,降低率由高到低順序為:40 g·L-1煙嘧磺隆+HPP、40 g·L-1煙嘧磺?。显觥?0 g·L-1煙嘧磺?。柞セ参镉?,分別為37.0%、31.2%和15.6%。
2.2 煙嘧磺隆與3種助劑不同量混用對玉米安全性及雜草防效的影響
2.2.1 安全性
各藥劑處理中玉米均未出現(xiàn)藥害癥狀,生長正常,說明40 g·L-1煙嘧磺隆以及添加供試助劑對玉米安全。施藥后金狗尾草出現(xiàn)藥害,癥狀表現(xiàn)為雜草葉片心葉變黃,葉片觸感柔軟,雜草幾乎停止生長。
2.2.2 煙嘧磺隆與3種助劑混用對玉米田金狗尾草的防治效果
由表6可知,施藥后10 d,各藥劑處理金狗尾草的株數(shù)防效低于70%,表現(xiàn)為無藥效;除處理3(80%劑量40 g·L-1煙嘧磺隆+高劑量HPP)外,所有混合藥劑處理的株數(shù)防效均高于CK,但只有處理8與CK具有顯著性。說明40 g·L-1煙嘧磺隆常規(guī)劑量下添加3種助劑有增效作用,復混高劑量迪增,增效顯著。
施藥后20 d,單獨施用40 g·L-1煙嘧磺隆的 CK處理對金狗尾草株數(shù)防效為57.7%仍低于70%,表現(xiàn)為無藥效;40 g·L-1煙嘧磺隆常規(guī)劑量與3種助劑的復混藥劑處理株數(shù)防效均高于CK,且表現(xiàn)為復配高劑量助劑處理的防效高于復配常規(guī)劑量助劑處理,說明提高助劑用量可以提高株數(shù)防效。所有復配藥劑處理中處理2和處理8的株數(shù)防效分別為71.4%和73.8%,均高于70%。說明40 g·L-1煙嘧磺隆常規(guī)劑量與高劑量的HPP和迪增復混對金狗尾草具有一定藥效。而40 g·L-1煙嘧磺隆80%常規(guī)用量添加3種助劑情況下,除草效果均低于CK(煙嘧磺隆單用)處理,說明減少煙嘧磺隆用量會降低藥效。
施藥后30 d,由于施藥后連續(xù)降雨,雜草持續(xù)萌發(fā),40 g·L-1煙嘧磺隆單用株數(shù)防效低于施藥后20 d的防效,而其他復配藥劑處理的株數(shù)防效均高于藥后20 d對應株數(shù)防效;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5和處理8的株數(shù)防效(72.7%~84.7%)均顯著高于CK,其中處理5和處理8防效超過80%。
40 g·L-1煙嘧磺隆80%常規(guī)用量復配高劑量助劑處理中處理3(72.2%)和處理6(69.3%)高于CK,而處理9(47.1%)低于CK。
由表6可知,施藥后30 d,單獨施用40 g·L-1煙嘧磺隆的CK處理對金狗尾草的鮮重防效為70.0%,有一定藥效;所有復配藥劑處理的鮮重防效(85.0%~94.7%)均顯著高于CK,其中處理1(85.0%)和處理6(85.4%)略低于其他復配藥劑處理,其他復配藥劑處理鮮重防效均高于90.0%,藥效較好;說明40 g·L-1煙嘧磺隆1.50 L·hm-2添加3種助劑能夠有效地抑制金狗尾草的生長。
在80%常規(guī)用量,40 g·L-1煙嘧磺隆處理(處理3、處理6和處理9)的鮮重防效分別為93.2%、85.4%和93.0%。說明40 g·L-1煙嘧磺隆在減量20%后添加高量的助劑依然能夠有效地抑制金狗尾草的生長。
3 討論
助劑可以調節(jié)除草劑藥液的表面張力,增加霧滴與雜草表面的接觸面積和親和性,提高藥液在雜草表面附著、展布、沉積、滲透和吸收,進而提高除草劑雜草防除效果和利用率[16]。本研究比較了 3 種助劑對煙嘧磺隆藥液特性的調節(jié)作用,其中HPP對煙嘧磺隆藥液表面張力的降低作用顯著高于油類助劑迪增和甲酯化植物油。藥液表面張力的降低往往會提升霧滴在雜草表面濕潤性能,降低與葉片的接觸角,提高霧滴的鋪展面積,但表面張力過低也會造成藥液流失的風險[17]。本研究中HPP對煙嘧磺隆藥液接觸角的降低作用顯著,且能夠顯著增加液滴的擴展直徑,而油類助劑遞增和甲酯化植物油對降低藥液的表面張力和接觸角、增加液滴的擴展直徑的改善幅度不及HPP。
40 g·L-1煙嘧磺隆1.50 L·hm-2+迪增0.375 L·hm-2、40 g·L-1煙嘧磺隆1.50 L·hm-2+甲酯化植物油0.525 L·hm-2對玉米田金狗尾草的防效較好,這可能與助劑對藥液的附著性能改善有關[8]。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HPP助劑雖然可以有效改善藥液性能,但對煙嘧磺隆的增效作用表現(xiàn)不佳。油類助劑迪增和甲酯化植物油對煙嘧磺隆藥液的改善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提高煙嘧磺隆對金狗尾草的防效,可以作為煙嘧磺隆的有效助劑選擇使用,這與劉小民等[18-19]的研究相似。此外,劉小民等[18]發(fā)現(xiàn)煙嘧磺隆添加助劑可以在減量條件下保證雜草防效和玉米的安全性。張崎峰[20]研究發(fā)現(xiàn),河北農業(yè)大學提供的助劑效果要優(yōu)于甲酯化大豆油增效劑。本研究表明,在降低煙嘧磺隆用量20%的條件下添加迪增和甲酯化植物油可以保證防除金狗尾草防效和玉米產量。
近年來,我國助劑的種類和品種逐漸增多,在農藥的減量施用和精準施藥中也發(fā)揮了較大作用[21-23]。本研究探究了3種助劑對煙嘧磺隆藥液特性的調節(jié)作用和增效減量作用,明確了煙嘧磺隆的有效增效助劑,為煙嘧磺隆專用助劑的篩選及除草劑助劑合理選擇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jù)。但金狗尾草葉片表面結構會影響到除草劑藥液的親和性[24]。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根據(jù)除草劑及金狗尾草的特性合理選擇更有效的助劑,才能更好地防除金狗尾草。
4 結論
40 g·L-1煙嘧磺隆添加HPP、甲酯化植物油和迪增3種助劑后,藥液表面張力下降、擴展直徑提高、接觸角下降,說明40 g·L-1煙嘧磺隆添加助劑后可以提高農藥利用率。
施藥后30 d,在40 g·L-1煙嘧磺隆常規(guī)用量、助劑高用量的情況下,株防效和鮮重防效均高于40 g·L-1煙嘧磺隆常規(guī)用量加助劑常規(guī)用量,其中處理8(40 g·L-1煙嘧磺隆1.50 L·hm-2+迪增0.375 L·hm-2)、處理5(40 g·L-1煙嘧磺隆1.50 L·hm-2+甲酯化植物油0.525 L·hm-2)的株防效均在80%以上,鮮重防效均在90%以上。說明煙嘧磺隆添加高用量的甲酯化植物油或迪增在抑制雜草株數(shù)、鮮重方面效果較好。
在玉米田防除金狗尾草時推薦40 g·L-1煙嘧磺隆1.50 L·hm-2+迪增0.375 L·hm-2、40 g·L-1煙嘧磺隆1.50 L·hm-2+甲酯化植物油0.525 L·hm-2。
參考文獻:
[1] 張建華,白文斌,張一中,等.煙嘧磺隆殘留對下茬作物高粱生長發(fā)育及生理代謝的影響[J].農藥,2021,60(9):663-667,673.
[2] 韓玉軍,王月超,孫瑩,等.噴霧助劑對煙嘧磺隆藥液特性及減施除草活性的調節(jié)作用[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23,39(4):842-850.
[3] 丁祖軍,張洪進,張夕林,等.玉米田雜草發(fā)生規(guī)律、經濟防除閾值及競爭臨界期研究[J].雜草科學,2003,21(2):15-17.
[4] 張學勇,費繼丹,劉能,等.不同土壤粗化度對金色狗尾草生長的影響[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2(3):270-273.
[5] 林瑞鵬.金狗尾草種子萌發(fā)和活力的測定及人為干擾對其萌發(fā)的影響[D].大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2023.
[6] 魏建兵.草坪禾本科雜草發(fā)生規(guī)律及化學防除技術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02.
[7] 張春華,張宗儉,姚登峰,等.桶混助劑在玉米田除草劑減施增效中的應用[J].玉米科學,2021,29(4):115-121.
[8] 張利斌,張慶賀,韓玉軍,等.藥液表面張力和黏度對草甘膦藥效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J].植物保護,2011,37(5):160-163.
[9] 姚中統(tǒng),陶波,李松宇.復合型助劑對不同除草劑的增效作用[J].植物保護,2021,47(1):303-308.
[10] 蘇少泉,耿賀利.莖葉除草劑的吸收與助劑的使用[J].農藥,2002,41(4):9-14.
[11] 冉海燕,蘭獻敏,李鴻波,等.助劑激健對玉米地不同莖葉處理除草劑的減量增效作用[J].江蘇農業(yè)科學,2021,49(14):95-98.
[12] 關成宏,董愛書,李海燕.黑龍江墾區(qū)雜草群落演變情況分析及防控要點[J].現(xiàn)代化農業(yè),2018(9):2-5.
[13] 李松宇.助劑對除草劑增效作用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20.
[14]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協(xié)會.表面活性劑用拉起液膜法測定表面張力:GB/T 5549—201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5] 陳明.介紹兩種化學除草效果的簡易評定法[J].植物保護,1980,6(4):32.
[16] 張晨輝,馬悅,杜鳳沛.表面活性劑調控農藥藥液對靶潤濕沉積研究進展[J].農藥學學報,2019,21(S1):883-894.
[17] 陶波,張宇航,田麗娟,等.飛防助劑對植保無人飛機噴施除草劑霧滴分布的影響[J].植物保護,2021,47(1):108-116.
[18] 劉小民,許賢,李秉華,等.噴霧助劑在煙嘧磺隆減量化防治玉米田雜草中的應用研究[J].玉米科學,2018,26(4):156-161.
[19] 劉小民,王貴啟,許賢,等.助劑對苯唑草酮增效作用研究[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4,45(5):64-68.
[20] 張崎峰.兩種除草劑和助劑組合對玉米田雜草的防效研究[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20(5):35-38.
[21] 岳德成,柳建偉,李青梅,等.桶混添加辛癸基葡糖苷和甲基化植物油對2種玉米田除草劑的減量效應[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9,28(4):664-673.
[22] 付瑞霞,王俊平,董立堯.4種助劑對異丙隆防除草的增效作用[J].植物保護,2021,47(3):70-75.
[23] 李香菊,崔海蘭,陳景超,等.東北玉米田除草劑減施增效技術途徑探討[J].玉米科學,2021,29(3):92-99.
[24] 王紅春,石旭旭,婁遠來,等.助劑對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潤濕性能及對空心蓮子草防效的影響[J].農藥學學報,2015,17(3):334-340.
Miscibility of Nicosulfuron and Three Adjuvants and Control Effect
on Setaria glauca(L.)Beauv. in Maize Field
WANG Yingxiu,YANG Jing,LIN Ruipeng,KONG Xiangqing
(College of Agricuture,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pesticide adjuvants on herbicides, indoo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dding 40 g·L-1nicotinuron with isooctanol polyoxyethylene polyoxypropylene ether (HPP), methylated vegetable oil, and Dizeng as auxiliary agent on its surface tension, expanded diameter, and contact angle. The safety of maize and control effect of 40 g·L-1 nicosulfuron mixed with three kinds of auxiliary agent on the preventing effect for each plant and fresh weight of Setaria glauca(L.) Beauv.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f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ing was safe for maize, after added 40 g·L-1 nicotinuron as three auxiliary agent,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drug solution decreased, the expanded diameter increased, and the contact angle decreased.After 30 days of application, the each plant control efficacy of 40 g·L-1 nicotinuron 1.50 L·ha-1+Dizeng 0.375 L·ha-1 and 40 g·L-1 nicotinuron 1.50 L·ha-1+methylated vegetable oil 0.525 L·ha-1were both above 80%, and the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icacy was above 9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ventional dosage of 40 g·L-1nicosulfuron and high amount of increasing and methylated vegetable oil could improve the plant control effect and fresh weight control effect on Setaria glauca(L.)Beauv. in maize field.
Keywords:maize; nicosulfuron; auxiliary agent; Setaria glauca(L.)Beauv.;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