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言:“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币痪潆p關語,即便僅從字面上看,也足可看出蘿卜作為菜蔬,在日常生活中的分量,那是和白菜不分伯仲的。尤其冬日,萬物凋零,蘿卜白菜就成了尋常人家餐桌上的常見菜肴。
民間有多關于蘿卜的諺語。如“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郎中開藥方?!薄疤}卜響,咯嘣脆,吃了能活百來歲?!毙『⒆酉犹}卜味寡,經(jīng)驗豐富的長輩們就會唱歌一樣把這些諺語唱出來,蘿卜在孩子的眼里也變得可愛有趣了。
蘿卜不僅屬于俗世煙火,也入得詩入得畫。
宋代劉子翚的《園蔬十詠·蘿卜》寫道:“密壤深根蒂,風霜已飽經(jīng)。如何純白質,近蒂染微青?!苯醢酌璧氖址ǎ涯嗤晾锏奶}卜寫得美而有風度。
“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编嵃鍢驅懙囊桓睂β?lián),平常人家,粗茶淡飯的小日子,彌漫著詩情和畫意,青菜蘿卜亦讓單調的日子悠然雋永,知足快樂。
張大千、齊白石、吳昌碩,都畫過蘿卜。其中張大千畫過一幅《楊花蘿卜》,題識云,蘿卜甘脆不減梨。
蘿卜賽梨,清代植物學家吳其浚在《植物名實考》中也有過描述:“瓊瑤一片,嚼如冷雪,齒鳴未已,從熱俱平。”書中寫到這樣一件事:“冬飚撼壁,圍爐永夜,煤焰燭窗,口鼻炱黑。忽聞門外有蘿卜賽梨者,無論貧富髦雅,奔走購之,唯恐其越街過巷也。”
昨晚看《山居筆記》,有一章是介紹家鄉(xiāng)吃食的,作者有三次都提到了蘿卜。她說:“從霜降開始到次年清明,我家煮每頓飯時必放一二只大蘿卜。煮時將大蘿卜一切為二,合在飯上,使其汁水流入飯中,據(jù)說可以防止冬季感冒、喉痛、咳嗽。飯后還要喝一碗不放任何調味品的橄欖蘿卜湯,醫(yī)書上稱之為‘青龍白虎湯’?!?/p>
作者又提到了一種用蘿卜做的點心叫油墩兒,制作方法是:“乃用蘿卜切成細絲,加開洋、蔥花、細鹽,拌入面粉成糊狀,用調羹一調調放入油鍋炸成外黃內熟,香氣撲鼻?!?/p>
我對油墩兒尤為熟悉,我們那兒叫蘿卜丸子。制作方法差不多,放入蔥姜調料,松脆可口。每到過年前幾天,家家戶戶都會炸蘿卜丸子。整個巷子里,彌漫著炸丸子的香氣。
平時,蘿卜多涼拌著吃,放點鹽、醋、香油,脆脆的、香香的,是冬令時節(jié)不錯的佐粥小菜。蘿卜和粉條也很搭,一起炒菜,或包包子,吃起來素樸清新,是小時候的味道。
蘿卜和白菜一樣,都是好放耐放,經(jīng)得住時間的菜蔬。儲存蘿卜的方法,鄉(xiāng)下人家有院子,常用的是來源于泥土回歸于泥土,放在屋角墻邊或菜園籬笆邊,蓋上一層土,等需要吃的時候就扒出來一個,鮮脆如剛從地里拔出來一般。
冬天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儲存一些白菜蘿卜,天寒大雪,人在屋里,心中有這些菜當?shù)讱?,整個冬天就不愁了。
選自《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