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散步的時候,忽然下起了雨,于是急忙奔走,到處找屋檐避雨,才發(fā)覺,原來偌大的城市里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避雨的屋檐,于是就懷念起兒時生活的鄉(xiāng)間來。
在兒時的鄉(xiāng)間,是根本不用為避雨發(fā)愁的,只要有人家,就會有屋檐,哪怕是獨家村,
也有屋檐,家家戶戶的大門、房子全都是飛檐翹角、飛邊寬寬長長的。艱難行進、疲憊奔走于旅途中的人,旅居他鄉(xiāng)的人,只要隱隱看到前面有一院瓦房、一戶人家,馬上就會精神倍增,感慨“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無論有多大風雨多么寒冷,只要有一院瓦房,就會有一片溫暖的屋檐可以避風避雨,乘涼歇憩,就會有涼爽或者溫熱的一碗水喝。即便主人不在家,也可以在他家的屋檐下、門樓下避避風雨,或者乘乘涼,休憩休憩。那時候,很多鄉(xiāng)村人家都是不鎖院門的,主人不在家,你甚至可以自己打開院門,進廚房里舀一瓢清涼的水喝。
鄉(xiāng)間人家,即便建蓋的是磚瓦房小院,也會建蓋有高高的門樓,冬天溫暖夏天涼爽,路人們可以到屋檐下避雨避風或者乘涼休憩。有屋檐的人家,有屋檐的瓦房人家,大都是古風猶存、古樸善良、熱忱好客的,你完全可以敲開或者推開門,直入其家,在灶房或者火塘邊,烤一烤火,晾一晾衣服,喝一碗一罐熱騰騰溫暖暖香噴噴的茶,或者乘乘涼、歇歇氣的。特別是在山區(qū),鄉(xiāng)親們特別好客,不管什么人來,無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只要從家門口經(jīng)過,主人都會出來邀請你到家里吃茶,甚至還會煮上一塊臘肉,邀請你一起吃飯吃酒的,讓你頓時有了溫暖的、賓至如歸的感覺。
鄉(xiāng)村人善良淳樸,自古以來,建蓋房子往往都會飛檐翹角,讓房子伸出寬寬的屋檐、寬寬的飛邊,有意無意間,給無數(shù)的旅人飛鳥困獸提供了遮風避雨、乘涼休憩的地方。特別是活潑可愛的小燕子,每年春天里總會飛回來,在家家戶戶的屋檐下筑巢做窩,繁衍乳燕,于是家家戶戶在家里做著飯、吃著飯、休息著都可以看見燕子爸爸媽媽們飛出飛進,銜泥筑巢,捕捉昆蟲回巢來喂乳燕,屋檐上的燕子一家恩恩愛愛,其樂融融,幸??鞓?,屋檐下的人家同樣恩恩愛愛,其樂融融,幸福快樂。那時候,善良淳樸的鄉(xiāng)親們,家家戶戶建蓋瓦房的時候,都要伸出寬寬的屋檐,其實也是為了讓燕子等鳥類、小生命有一個可以筑巢安居或者休憩避雨的地方。
生活于鄉(xiāng)間的近二十年,常常有在別人家屋檐下避雨的情況。陪母親進城賣菜,去下蘇村的外婆家,去其他村走親串戚,去李家庵供銷社買水火油和鹽巴鉛筆作業(yè)本,去鄰村沙溪村小學上學,去鄉(xiāng)中學車坪中學讀初中,進城讀高中,都會經(jīng)過許多村莊,許多院落瓦房,許多人家。那時候生活普遍貧窮,很少有人家買得起傘,也沒有蓑衣篾帽,甚至找不到可以披在身上、頂在頭上的一塊塑料布,我們家也一樣,雨來時,如果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只好任由雨淋。但是只要趕到一個村莊,走近一個院落、一院瓦房、一戶人家,就不愁屋檐門樓避風躲雨,也不愁屋檐門樓乘涼,甚至不用擔心口渴沒有水喝,隨便推開一院瓦房的門,都可以討到一瓢涼爽的泉水或者一碗溫暖的開水喝。
那年月,在鄉(xiāng)間路上走著走著,忽然遇到一片雨云壓過來,不用為沒有雨傘蓑衣篾帽發(fā)愁,只需緊走幾步或者一會兒,就可以趕到一個村莊,找到一戶人家、一片屋檐或者一間門樓避風避雨。那時候,鄉(xiāng)間沒有傘,也不習慣用傘,蓑衣篾帽,也都是準備著上山放牧牛羊,到野外莊稼地里干活時候用的。
那時候,家家瓦房,戶戶屋瓦鱗次櫛比,在像魚鱗一樣一排排高高低低起起落落的筒瓦板瓦上,長滿紅綠紅綠的瓦花(瓦松),在朝陽里夕陽里,都是顯出紅色,十分美麗。在一些上百年的古老瓦房上,瓦花可以長到兩三尺高,密密麻麻、亭亭玉立在瓦房頂上,從屋脊上一直長到屋檐邊,使得一院院古老的瓦房顯得更加生機盎然,鮮活靈動,古樸美麗。天晴的時候,我們這些小淘氣鬼會從樓月臺上爬上屋頂,踩在瓦楞上,去采摘一株株美麗的瓦花。
秋冬季節(jié),母親們也會把采摘的紅辣椒、柿子用竹篾篩子端到樓月臺或者屋瓦上去晾曬,很多人家直接把紅辣椒、苞谷、高粱一串串像編辮子一樣串起來,掛在屋檐下晾曬。一把把鐮刀,直接掛在屋檐下的墻縫里,一領(lǐng)領(lǐng)蓑衣,一頂頂篾帽草帽,也都是掛在屋檐下,外出需要時隨手取下,回家后隨手掛上。
雨季來時,枯枯地待在家里,欣賞雨水從瓦房屋檐邊滴落,叮叮咚咚的,滴落在地面上,就像仙子們的一枚枚細細長長手指,在一架無邊的碩大古琴上敲打彈奏一首首鄉(xiāng)間古曲,在美麗無邊的大地上織繡美麗的花朵??吹门d起,我們就會走到屋檐邊,用小手接捧那些美麗的水滴、水線和仙子們的手指,猜想著是什么仙子在彈奏大地上的樹木花草、河流山脈、莊稼屋瓦、萬千樂器,想象著是什么仙子的一枚枚手指,那樣溫潤白嫩,那樣纖細修長、靈動迷人,猜想著一排排像琴鍵一樣起起伏伏高低錯落的屋瓦是誰的琴鍵……于是,我們把鄉(xiāng)居的一個個枯燥乏味日子過得趣味橫生,有滋有味。
如果沒有瓦房,沒有屋檐,我們那些鄉(xiāng)村孩子的童年將會是多么蒼白乏味??!
選自“中國作家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