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食玉米因其口感香甜,營養(yǎng)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也是重要的經濟型農作物之一,在農業(yè)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調整,鮮食玉米近幾年發(fā)展迅速,已在日常生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山東省是國內鮮食玉米的主產區(qū),具有巨大的市場發(fā)展?jié)摿ΑO啾扔谄胀ㄓ衩?,鮮食玉米不僅口感更好,對種植技術要求也更為嚴格。因此,為了提高鮮食玉米種植水平,實現(xiàn)產業(yè)的提質增效,本文針對優(yōu)質高產綠色栽培技術進行研究,以期為國內鮮食玉米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一、鮮食玉米高產綠色栽培技術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為了鮮食玉米的增產、增收,經過多年的種植經驗總結出的鮮食玉米的優(yōu)良品種、栽培管理等高產栽培技術。
1、播種前準備
鮮食玉米播種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選擇栽培地塊、平整土地以及施用基肥等。首先,鮮食玉米具有喜光性特征,屬短日照農作物,其中在22℃以上的環(huán)境中生長速度達到頂峰,而種子萌發(fā)條件則為6℃—10℃,鮮食玉米的光合作用非常強烈,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強,但是需水量較大。為此,種植人員需要選擇向陽、通風且具備灌溉條件的地塊,為確保鮮食玉米的綠色屬性,種植地還需要遠離化工廠、交通線以及居民區(qū)等,以此避免有害物質污染玉米。此外,種植人員還需要按照綠色食品產地要求針對性地選擇栽培地;其次,在選擇栽培地塊后種植人員還需要深耕土地,將底層土壤翻至表層,通過整地不僅可以殺死田間蟲卵以及增強土壤肥力,而且還能夠提升土壤通透性,進而促進鮮食玉米根系的生長,這對于增加鮮食玉米產量具有重要意義;最后,若種植地有機質含量不足,種植人員在整地時還需要配合施肥工作,此時施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按照500kg/667m2的標準施用農家肥,在施用底肥后還需要施用種肥,通常情況下播種前的基肥需要占據(jù)總施肥量的60%,以此滿足鮮食玉米生長中的肥料需求。
2、選種與播種
目前市場上鮮食玉米品種較多,在選種環(huán)節(jié)種植人員需要以市場需求以及當?shù)貧夂驐l件等為基礎,確保所選玉米品種能夠適應當?shù)貧夂颍源颂嵘r食玉米的成活率。市場中常見的鮮食玉米包括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以及糯玉米,若以出售幼嫩果穗為目的,則應當選擇種植超甜玉米或者糯玉米。選種時可以搭配栽培早熟、晚熟品種,以此增加經濟效益。在播種階段,種植人員首先需要確定栽培地周邊400m內沒有種植普通玉米,否則容易引發(fā)串粉問題。鮮食玉米綠色生態(tài)栽培要求慎用化肥與農藥,為防控病蟲害、促進玉米種子萌發(fā),種植人員在播種前還需要做好種子處理工作,可以將種子浸泡在水中,清理漂浮在水面中的低品質種子,同時清理那些殘缺、蟲蛀種子。在初步篩查后繼續(xù)浸泡種子,待浸泡1d后加入10%蟲螨腈懸浮劑,通過藥劑浸種能夠清理玉米種子表皮細菌、蟲卵,以此降低鮮食玉米生長過程中感染病蟲害的風險。在浸種與種子消毒后,種植人員需要進行發(fā)芽試驗,隨機選擇部分玉米種子并噴灑溫水,將玉米種子放置在25℃以上的環(huán)境中,靜置1—2d后觀察玉米種子露白情況,若發(fā)芽率超過80%,那么表明玉米種子發(fā)芽率良好。種植人員需要結合當?shù)貧夂蜃兓_定鮮食玉米的播種時間,通常情況下需要在氣溫回升且溫度穩(wěn)定后播種。鮮食玉米應當選擇寬窄行播種方式,其播種行距分別為90cm、40cm,株距保持在30cm左右,每穴播種2—3粒并控制播種深度。
3、掌握灌溉時期
鮮食玉米發(fā)芽后會進入拔節(jié)期,此時需要定苗,若存在缺苗情況還需要補苗,定苗階段應當觀察玉米分蘗株數(shù),拔出分蘗較多的玉米苗,以此避免對主株生長造成影響,當玉米生長出3葉片后每穴最多留下2株,當生長出5葉片后每穴留下1株。在成穗期時按照每株2穗的標準預留玉米穗;其次,相較于普通玉米,鮮食玉米對水分的要求更為嚴格。因此,在田間栽培中還需要做好水分管理工作,但是當降水過多時也需要及時排出田間積水,以免發(fā)生澇害或者滋生病蟲害。為確保鮮食玉米生態(tài)屬性,種植人員在灌溉前還需要做好水質檢測,嚴禁使用含有農藥、重金屬的水源灌溉。苗期時土壤水分需控制在55%,拔節(jié)期后鮮食玉米對水分的需求量增加,此時應將土壤水分控制在70%,而抽穗開花期時雖然需水量不多,但是此時氣溫上升,田間水分蒸發(fā)量大,所以此時同樣需要做好澆水灌溉,充足的水分不僅能夠提升玉米生長速度,而且還能夠提高玉米授粉效率,這對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4、施肥環(huán)節(jié)
施肥是鮮食玉米栽培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過量施用化肥很容易引發(fā)殘留,為此,種植人員需要優(yōu)先施用農家肥,農家肥內營養(yǎng)充足且無殘留,同時還能夠提升土壤通透性。值得注意的是,鮮食玉米綠色栽培技術并不是完全不使用化學肥料,無機肥中肥效快等優(yōu)勢是有機肥所不具備的。因此,在施肥時種植人員應當堅持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的施肥原則。此外,為避免化肥殘留、提升肥料利用效率,種植人員還需要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檢測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在全面掌握土壤特性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施肥,同時需要結合土壤特點以及鮮食玉米需肥規(guī)律調整肥料配比,以此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5、適時采收
鮮食玉米在授粉后20d左右進入乳熟期,即可撕開苞葉查看籽粒成熟度,當果粒顏色呈正常的黃色,籽粒飽滿,擠破時粒中流出的物質是乳狀或糊狀,即是適宜的采收期。
二、鮮食玉米常見病蟲害與綠色防控技術
1、鮮食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控措施
病蟲害將會直接影響到鮮食玉米的產量,為此在田間栽培中種植人員需要掌握玉米各類病蟲害的流行特點、發(fā)病規(guī)律以及防控方法,以此降低病蟲害對鮮食玉米的影響。鮮食玉米病蟲害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①粗縮病。鮮食玉米每個生長階段均存在感染粗縮病的風險,其中以苗期感染疫病的可能性最大。通常情況下玉米會在5—6葉期時感染疫病,染病初期鮮食玉米葉片基部與中脈兩側會出現(xiàn)透明狀的條紋,染病部位綠色退去,表現(xiàn)為油浸狀態(tài),隨著病情加重,染病部位會向周邊蔓延,最終感染整個葉片。染病植株葉片僵硬、寬短質硬,心葉無法展開且生長停滯,植株高度僅為健康鮮食玉米1/3,觀察受害葉片背面能夠發(fā)現(xiàn)白色蠟質物。除此之外,感染粗縮病的鮮食玉米根系生長受到影響,很容易拔出,染病較為嚴重的植株將會直接枯死。在粗縮病防控中首先需要選用抗病品種,尤其是在粗縮病頻發(fā)的地區(qū)必須選擇抗病能力較強的鮮食玉米品種,日常栽培中需要清除田間雜草以減少毒源,科學施肥灌溉,保持土壤肥力,由于粗縮病多發(fā)生在苗期。因此,種植人員需要縮短苗期的時間,在疫病頻發(fā)的地區(qū)還需要調整播種時間,尤其是要避開灰飛虱成蟲盛發(fā)期。此外,粗縮病的傳播與灰飛虱存在密切聯(lián)系,所以還需要防控田間灰飛虱,在播種前可以使用5%吡蟲啉乳油拌種,這能夠有效防控鮮食玉米苗期灰飛虱。
②銹病。銹病是鮮食玉米中的常見病害,銹病主要會對鮮食玉米葉片造成影響,同時也會危害苞葉和葉鞘,嚴重時危害玉米莖稈,整株鮮食玉米直接枯萎。玉米在感染銹病后首先從頂部開始,而后逐漸向下蔓延,染病初期受害部位會出現(xiàn)淡黃色的斑點,隨著病情加重斑點突起并變成紅褐色病斑,突起部位的破損后會釋放鐵銹色孢子,病斑最終變?yōu)楹谏J芎乐氐闹仓耆~片中會分布大量孢子堆且葉片直接干枯,染病植株會出現(xiàn)早衰情況。因此,會對鮮食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在銹病防控中,種植人員首先應當選擇抗病品種,同時清理田間雜草,以此降低侵染源,通過科學施肥與灌溉能夠提升鮮食玉米的抗性,對于防控銹病也有一定效果。
③大斑病。鮮食玉米大斑病也稱為枯葉病、葉斑病以及條斑病,大斑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對鮮食玉米的葉片造成危害。鮮食玉米在感染大斑病以后首先會出現(xiàn)葉片褪綠的情況,受害部位會出現(xiàn)淡黃色的斑塊,隨著病情加重,褪色部位逐漸變成灰色梭形病斑,嚴重時葉片中的幾塊病斑將會合并,且病斑占據(jù)葉片總面積的1/2以上。大斑病將會對鮮食玉米葉片光合作用造成影響,進而降低玉米果穗千粒重,除此之外,大斑病還會危害葉鞘以及苞葉,與銹病相反,大斑病首先從鮮食玉米基部發(fā)病,而后逐步向上擴散,葉片的病斑會受到鮮食玉米所帶抗病型基因不同而產生不同斑點,若栽培玉米為非抗病品種,其斑點多為橢圓形,顏色為黃色或者青灰色,病斑逐漸向四邊拓展,最終產生梭形大萎蔫斑。鮮食玉米大斑病與所選品種、生長環(huán)境存在密切聯(lián)系,尤其是受溫度和濕度的影響更大,栽培易感品種是引發(fā)大斑病最為常見的原因,而從環(huán)境方面來看,大斑病多出現(xiàn)在溫度超過26℃、相對濕度達到90%以上的環(huán)境中,高溫高濕環(huán)境能夠促進病原體孢子的形成和侵入。
④玉米螟。玉米螟是鮮食玉米栽培中最為常見的害蟲,玉米螟也被稱為箭桿蟲、玉米鉆心蟲,屬于鱗翅目螟蛾科。危害寄主種類多達150種以上,其中玉米危害最重。感染玉米螟的玉米地塊將會減產15%以上,嚴重時將會絕收。種植人員可以采用生物、物理技術防控玉米螟。首先,4月中旬是玉米螟越冬幼蟲化蛹時期,此時可以使用白僵菌孢子粉噴灑田間秸稈,此外,也可以在鮮食玉米心葉中期時準備100億—500億/g的白僵菌孢子粉,將藥劑與煤渣混合后撒入田間,這也能夠防控玉米螟。在物理防控技術中,種植人員可以使用高壓汞燈誘殺害蟲,在燈下挖出深坑并放置洗衣粉,這也能夠起到消滅害蟲的作用。
2、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鮮食玉米病蟲害防控包括物理、化學與生物三種,而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具有綠色生態(tài)屬性。物理防治主要是通過物理手段消滅田間害蟲,常見滅蟲工具包括頻振式殺蟲燈、黏蟲板等等。黏蟲板多應用于有翅害蟲防控中,田間很多害蟲都具有趨色性,其中黃色黏蟲板效果最好,能夠有效誘殺田間蚜蟲、斑潛蠅等害蟲,而藍色黏蟲板主要誘殺薊馬等害蟲。為此,種植人員需要結合田間害蟲類型針對性地選擇黏蟲板的顏色。生物防控也是常見的綠色防控技術,生物防治主要是通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天敵關系發(fā)揮病蟲害防控作用,在田間釋放害蟲天敵后天敵能夠捕食害蟲,所以能夠有效降低田間害蟲密度,但是在釋放害蟲天敵后需要謹慎使用化學農藥,以免誤殺害蟲天敵。此外,目前很多生物農藥也能夠應用到鮮食玉米種植中,但是生物農藥的成本較高,所以并未實現(xiàn)全面普及。
三、鮮食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措施
1、合理耕作改善土壤結構
鮮食玉米種植的土壤條件以及密度方面是影響產量和質量的因素之一,在選擇適合種植的土質區(qū)域后,還要確保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和滲透性,通過合理施入有機肥,調整土壤pH值,改善土壤結構,保持土壤表層的松軟,提高土壤養(yǎng)分含量,從而提高鮮食玉米的產量和品質。而且適當密植可以提高單株產量,一般而言,不同植株間隔要控制在30cm左右,密度過大則會影響?zhàn)B分吸收和空氣流通,導致產量下降。因此,針對鮮食玉米的耕作,應根據(jù)土壤肥力、氣候條件和品種特性等因素進行調整,以達到提高產量、改善品質、減少病蟲害發(fā)生的目的。
2、科學用藥有效防治病害
為了保障鮮食玉米的健康生長和產量提高,必須重視鮮食玉米的病害防治工作。在選種階段要篩選抗病性較強的鮮食玉米品種,并采用優(yōu)質種子,從源頭上降低病害發(fā)生的可能性。此外合理施用化學農藥是控制病害的重要手段,盡量選擇有益病菌和害蟲天敵的肥料。同時,還需要注意科學用藥,避免藥劑殘留和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要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害帶來的損失,以實現(xiàn)病害防治的綜合效益,提高鮮食玉米的產量和質量。
3、采取多樣的宣傳形式,積極開展技術宣傳工作
為了有效推廣鮮食玉米的種植技術,首先要積極開展技術宣傳工作。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推廣鮮食玉米的種植技術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的宣傳手段,例如互聯(lián)網、移動應用程序等,通過建立專門的網站或平臺,發(fā)布種植技術資訊、案例分析和實用技巧,吸引更多農民關注并學習相關技術知識。還應加大傳統(tǒng)媒體的宣傳力度,如廣播、電視等,拓寬農戶學習種植技術的信息渠道??梢栽谵r村地區(qū)設立種植技術咨詢服務點,提供種植指導、病蟲害防治方案、施肥澆水技術等一站式服務,隨時幫助農民解決種植中遇到的問題,促進技術的實際應用和推廣。
4、設置鮮食玉米試驗田,技術人員開展田間指導
建立試驗田是推廣鮮食玉米種植技術的有效手段之一。試驗田作為技術示范基地,能夠為農民提供實地指導和技術支持,有助于讓其更直觀、更深入地了解種植技術,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產中。技術人員可以在設立的試驗田上,采取不同施肥方案、不同間作方式、不同病蟲害防治措施等,讓農民更直觀地觀察不同種植技術對鮮食玉米的影響,實地觀察能夠讓農民更清晰地了解種植技術的效果,增強其對新技術的信心和信任。此外,還要邀請專業(yè)技術人員定期對試驗田進行田間指導,向農民傳授科學的種植技術和方法。針對每戶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指導,幫助農民解決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種植水平和技術認知。
綜上所述,鮮食玉米口感獨特、營養(yǎng)價值高且利潤空間較大,所以很多種植人員開始轉型栽培鮮食玉米。與傳統(tǒng)玉米相比,基于綠色生態(tài)視域下的鮮食玉米栽培要點較多,尤其是在施肥與病蟲害防控方面與普通玉米存在很大差別。為此,種植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程序規(guī)范開展鮮食玉米栽培工作,謹慎使用化肥與農藥。鮮食玉米栽培是對傳統(tǒng)玉米種植模式的創(chuàng)新,由于鮮食玉米利潤空間較大,所以有必要做好鮮食玉米種植推廣工作,推廣鮮食玉米種植技術,需要媒體、農戶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等多方合作,借助多樣化的宣傳形式,積極開展技術宣傳工作。同時,通過設置試驗田,開展田間指導,幫助更多農民了解、接受并應用最新的種植技術,進而推動國內鮮食玉米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274105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仿山鎮(zhèn)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