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盞飽經滄桑的灰褐色的油燈,滿身是厚厚的塵埃,孤單而安然地擱在母親屋子里的窗臺上。每次回家看到它,親切、溫暖的感覺便油然而生,喚起了我對童年的許多回憶。
那年頭,在這個貧窮的山村里,要點上一盞洋油燈,實在不容易。但是為了我們,母親想方設法弄到了一盞。我不知母親是怎樣用這盞油燈為大哥起早做飯的,因為那時我還沒有出生。打我記事起,母親經常對我說:“將來你讀高小了,媽媽也用這盞油燈早早起來給你燒香噴噴的油炒飯?!庇谑俏揖推炔患按嘏瓮L大,盼望母親能點上那盞油燈,為我起早做那誘人的香噴噴的油炒飯。
終于有一天,我上了高小,母親真的為我點上了那盞積滿油污的油燈,那年我十一歲。每天黎明,母親起床后,就輕輕地把我叫醒,然后拉著我的小手,摸著熟悉的弄堂墻壁把我?guī)У綇N房,叫我先站著別動。我十分乖巧地站在黑暗中,母親的身影熟練地往灶臺前移動,只聽“哧”的一聲,火柴擦亮了,火苗“撲”地跳到了油燈上?!巴?!”我高興地奔到母親身旁,母親親切地把我安頓在灶前的一條板凳上,自己便忙開了。
我好奇地望著那盞油燈出神,只見它發(fā)出金黃的光亮,火苗“撲”“撲”地往上躥動,隨著寒冷的晨風搖晃著。不一會兒,一股清香隨著晨風飄來,直往我的鼻子里鉆。
母親一手端著油炒飯,一手用指頭勾著油燈小心地來到桌前。我像一只饞貓似的大口大口地嚼著那夾雜著許多番薯絲的油炒飯,不知有多香,有多好吃!這時,母親靜靜地坐在我身旁,微笑地看著我扒完碗中的最后一粒飯。
“媽,我去讀書了。”
“孩子,路上走好,在學校聽老師的話,用功讀書!”
“知道了!”
母親熄滅了油燈,開始了她一天繁忙的家務。我背著母親手縫的書包,約了村里的小伙伴一同踏上了去上學的小路。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下坡山路,足足五里地,才30分鐘就被我們這群活蹦亂跳的孩子拋在了身后。
那一年,我以全鄉(xiāng)第四名的成績考入了初中。村里的七八個伙伴,有的落榜了,有的由于家庭拮據而輟學,只剩下我上了初中。從村里到初中足足要走八里路。上學的路變長了,母親也就越發(fā)起得早了。每當到了寒冬臘月,母親未到黎明時分便起床了,借著油燈的光亮不厭其煩地為我重復著往日的一切。天才蒙蒙亮,母親沒有馬上去忙她的家務,而是深一腳淺一腳地把我送出村口,直到天全放亮了,母親才讓我一個人走。有一次,母親在陪我的路上還不小心扭傷了腳……
就這樣,母親和那盞油燈一直陪伴著我成長,度過了那美好而又難忘的時光。
1982年,我不負母親的期望,考上了中專,踏進了師范的大門,窮山溝里終于飛出了第一只金鳳凰。望著母親那充滿自豪和喜悅的神情,我的心里真的感到無比的欣慰和快活……
四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母親已92歲。然而,母親當年在油燈前為我操勞的身影卻時時縈繞在我的心海,那盞油燈也一直亮在我的心里。
作者簡介
謝桂英,女,麗水市松陽縣匯文中學小學部語文教師,教齡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