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語文學科基地注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致力于讓語文學習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在語文課堂之外,我校組建了多個學生社團,包括新苗文學社、范特西科幻社、華辯社、觀天下記者社、憶戲劇社、廣陵詩社等。
校園“朱自清讀書節(jié)”之課本劇表演比賽是學校的保留節(jié)目,有效融合了課堂學習與戲劇實踐。從選定內(nèi)容、編劇、排練,到服裝安排、道具準備、舞臺效果營造等,學生竭盡所能,努力提升自身戲劇編排、表演與協(xié)作等方面的能力。
為了豐富學生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儲備,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推動整本書閱讀,學校每年舉辦“《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知識競賽活動”。競賽展示了揚中學子對紅學文化的獨到見解,更表現(xiàn)出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揚了揚中的“自治自動”精神。
給一屆屆揚中學子留下深刻記憶的揚州中學語文學科觀影活動,至今已經(jīng)舉辦了近十年。觀影活動不僅讓學習變得更富有趣味,也讓學生們在課堂之外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孔子說:“君子不器。”(《論語·為政》)《說文》:“器,皿也?!苯袢艘话阏J為“器”(物質(zhì))和“道”(精神)相對,“君子不器”就是君子當不為物欲所困。
請以“君子不器”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歷代對“君子不器”的理解不一,各有側(cè)重。我們寫作時,要尊重材料。雖然前人對“器”的理解有很多種,但是材料中給出了今人通行的解釋,所以在概念界定上我們必須圍繞“不為物欲所困”來闡釋“君子不器”。大多數(shù)同學能抓住核心概念——“不器”,但是也有部分同學只抓住“物欲”“物質(zhì)”等表層概念來論證,不免失之偏頗。
要合理分析“物欲”,就要辯證地去思考,而不能偏激。材料中說“不為物欲所困”,不是一概否定人對物質(zhì)的追求。為物欲所困和對物質(zhì)的追求是有差別的,合理正當?shù)奈镔|(zhì)需求是人類生存的基礎(chǔ),無可厚非。而“不為物欲所困”,是要求人們不一味沉溺于物質(zhì)的享受,而應(yīng)超越物質(zhì)層面,去追求充實豐盈、崇高雅致的精神世界,做一個完整的、鮮活的人。
此題的行文思路可以是:君子不器(君子不為物欲所困)——君子要追求超越物質(zhì)的精神(道)。接下來要分析原因:人類為什么要做到不為物欲所困?接著分析人類為什么要追求精神的富足,可以列舉“不為物欲所困”的榜樣。最后可以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一談,當今時代我們應(yīng)該如何正確地追求物質(zhì)和精神。也就是說文章要始終圍繞“君子不器(君子不為物欲所困)”來展開分析,說明原因,指出做法。要辯證地說清楚“人類無法脫離物質(zhì)而生存,但可以選擇不墮入物欲的洪流,讓精神得到升華”的觀點。
在分析“君子不器”的概念時,有些同學做出了精彩的解釋,如:“何謂‘不器’?《說文》曰:‘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守之?!蟆摧d物的外在道具,‘不器’,便是那內(nèi)在充盈的追求。‘器’字,四只‘口’包圍了‘犬’,寓意外在的物欲圍困了中間的個體,人也就成了‘狗’。”又如:“‘器’是實體的、有形的,因而‘君子不器’指的便是君子不被有形的事物所困。過度追求物質(zhì),就像掉入一口深井,出不去的人就會成為井底之蛙,眼界因之永遠狹隘。而‘君子不器’指突破了物欲的君子,能看到廣闊無垠的精神藍天?!?/p>
在進行因果分析時,同學們要能夠從“被物欲所困的后果”“超越物質(zhì)去追求精神世界充實的結(jié)果”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借助一些理論和事例,分析人類為何需要“不為物欲所困”。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必須先滿足生理、安全等基本的物質(zhì)需求,才能躍升到尊重、自我實現(xiàn)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不為物欲所困的人,可以獲得心境上的平和、輕盈,獲得詩意的人生;不為物欲所困的人面對生活的坎坷磨難,能夠不屈服、不放棄,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置身于令人眼花繚亂的物質(zhì)世界,不迷失,不喪失自我。
還可以從以下角度分析:物質(zhì)(肉體)的存在是有限的,精神的追求是無限的;人類的精神能夠超越物質(zhì)而達到無限的遠方;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追求更加崇高的精神生活;精神世界的豐富高蹈才使得人類的文明不斷發(fā)展;精神世界的豐盈充實使得人們擺脫蒙昧的束縛,如明燈照亮人類的未來;能夠突破物質(zhì)欲望的人,不會被欲望困住,內(nèi)心也能擁有寧靜淡泊。
當然,還可以舉反面例子:1.《紅樓夢》中,王熙鳳追名逐利,“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賈雨村之輩,“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2.吝嗇鬼們,如葛朗臺、嚴監(jiān)生都為金錢所困,至死靈魂都不得解脫。3.聯(lián)系現(xiàn)實,無良商家為謀取暴利拋棄道德,弄虛作假;拜金主義盛行,對奢侈品的索求無度,導(dǎo)致很多人深陷消費主義陷阱……分析這些反面人物何以困于物欲,不能超脫,指向他們唯利是圖,信奉金錢至上,將一切寄托于物質(zhì)之上,他們的精神世界空虛荒蕪,膚淺無聊。
1.蘇格拉底聽從學生的建議去逛集市,回來后卻說:“此行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原來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東西。”
2.孔子評價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莊子說:“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耶?”
3.先哲柏拉圖有言:“如果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其中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面包當然重要,它給生存提供了保障,水仙花貌似無用,卻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我們在追尋面包的道路上,應(yīng)當適時在水仙花旁駐足、休憩,因為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的,往往是這些美的東西。
4.托爾斯泰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對其說:“清早,你從這里開始跑,跑一段就插上一面旗,日落前歸來,插上旗的土地都屬于你?!蹦侨瞬灰嘏埽柶髁诉€不知足?;貋頃r精疲力竭,摔了個跟頭,沒再起來。牧師祈禱時指著墓坑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么大?!?/p>
君子不器
江蘇省揚州中學高一(7)班成霖
指導(dǎo)老師:陸曉燕
何為君子?這是一個被世人討論了千百年的問題,其實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君子不器。歷代對“君子不器”有多種解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器”是與“道”相對而言的,也就是君子能以追求道為己任,擁有高尚的人格,而不為物欲所困。
君子一切行為的底層邏輯從來不是追求物質(zhì)欲望??鬃幼鳛槿寮覍W派的創(chuàng)始人,一生致力于傳播自己的思想,以此來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他與弟子們周游列國,盡管遭遇重重阻礙,甚至被圍困斷糧,但他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他用一生踐行了儒家“仁”的思想。這就是君子普遍的行為邏輯,君子從來不以追求物質(zhì)享受為人生的最終目標,精神層面的富足才是他們所要抵達的人生境界。
君子自然不該困于物欲,但作為一個人,擁有物欲是極為正常的。馬斯洛提出過一種反映人類需求的金字塔模型——馬斯洛理論。而物欲所對應(yīng)的生理需求位于“金字塔”的最底層。這揭示的不僅是物質(zhì)在人類需求中所處的等級,更是物質(zhì)作為“地基”必不可少的地位。冉有對自己治理國家的預(yù)期是:“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庇纱丝梢姡胫卫砗靡粋€國家,首先是要保證百姓的物質(zhì)富足?!叭缙涠Y樂,以俟君子”,則是冉有對精神層面豐盈的追求的具體表現(xiàn)??鬃右恢弊寣W生們積極從政做官,這一做法似乎顯得很功利,但其根本目的不在于讓弟子們追求高官厚祿,而是為了讓儒家思想得到權(quán)威且有效的傳播途徑。
物質(zhì)富足時不沉溺于享樂,物質(zhì)匱乏時不放棄對精神的追求,方是君子對物欲的正確態(tài)度。顏回居陋巷,簞食瓢飲,卻不改其樂。孔子對其高度贊揚:“賢哉,回也!”范文正被貶官而不自暴自棄,留下名篇《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美名流傳千古。蘇軾命運多舛卻笑對人生,“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肆意灑脫,盡顯其不惺惺作態(tài)、阿諛奉承的君子本性。
故“不器”二字,實為君子成為君子的原因所在。物質(zhì)是個體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是國家得以發(fā)展的保障。但君子之所以是君子,正因為他們的追求位于“金字塔”的頂端。他們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性讓物質(zhì)成為達成其精神追求的手段,也成為體現(xiàn)他們淡泊名利、冰清玉潔之高尚人格的一面明鏡。
開篇設(shè)問,然后通過對“君子不器”的釋義,闡明君子是不為物質(zhì)所困、執(zhí)著追求道的人。
以孔子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傳播儒家思想為例,進一步說明“君子不器”的內(nèi)涵:君子從來不以追求物質(zhì)為人生的最終目標。
運用馬斯洛人類需求金字塔理論,論述了正當?shù)奈镔|(zhì)需求是人類生存的基礎(chǔ)的觀點。接著舉冉有治理國家的期望是先“足民”再“禮樂”,以及孔子讓學生從政的例子,來說明精神追求要以物質(zhì)為基礎(chǔ)。
進一步指出君子是不為物欲所困的人,君子不會在意物質(zhì)的豐裕或匱乏,因為他們早已超越了對物質(zhì)層面的關(guān)注,抵達了更高的追求精神富足的境界。本段是在前一段基礎(chǔ)上的更深一層的論述。
結(jié)尾亮出金句:物質(zhì)是君子的工具,是君子人格的鏡子,映射了君子淡泊名利、冰清玉潔的高潔品質(zhì)。
(編輯:汪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