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實施跨學科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完成語文知識的傳授,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運用跨學科的教學方法,將其他學科的知識、技能或思維方式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為構建充滿活力與創(chuàng)新的語文課堂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基于文本內(nèi)容,挖掘跨學科元素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跨學科教學時,教師應注重語文知識的核心地位,合理、適度地引入跨學科元素,確??鐚W科教學的實施既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夠使課堂教學活動緊密圍繞語文知識有序展開。為此,教師應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積極融入其他學科元素,同時確保語文知識始終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這樣的教學實踐旨在通過跨學科視角豐富語文課堂,同時保持語文教學的本真與深度。
以《荷花》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對文中的描寫進行仔細分析與鑒賞。學生需要標注出描繪荷花之美的語句,探討作者所采用的修辭手法、寫作目的及所蘊含的情感,并從文學鑒賞的角度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接著,教師融入自然科學知識,詳細講解荷花的特性、生長特征及其構成部分,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荷花的剖面圖,向學生逐一介紹各部位的功能與作用,同時展示不同品種的荷花。結合課文描述與實物圖片,輔以荷花生長習性與特征的生動講解,學生得以對荷花擁有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認知。在完成自然科學知識的導入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回歸課文,重新品味作者對荷花的細膩描繪。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學習體驗,還促使他們在跨學科知識的融合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內(nèi)容,感受文學與科學交織的魅力。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能夠感受文學之美,同時也能拓寬科學視野,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與跨學科能力的同步提升。
從文本內(nèi)容出發(fā)的跨學科教學,使學生能夠根據(jù)已有的語文學習經(jīng)驗和語文知識展開跨學科學習活動,正確利用教師導入的跨學科元素展開深度思考,以此拓寬他們的語文閱讀學習視野,順利展開跨學科學習。
二、引入多元視角,培養(yǎng)跨學科意識
跨學科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應運用多元化視角,即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不再單純圍繞閱讀教學這一要素展開,而是從多元化的視角出發(fā),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有效分析。在跨學科教學模式下,教師要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對某一知識點進行深度探索,重視閱讀教學活動及跨學科教學活動的均衡性,在引導學生順利完成閱讀任務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意識。
以《兩小兒辯日》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美術學科,輔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首先,教師引領學生初讀課文,簡要復述文章講述了怎樣的場景,在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以此鼓勵學生展開討論,開啟互動課堂。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繪畫活動,鼓勵學生總結文章內(nèi)容,以四格漫畫的形式繪制出關鍵場景。這樣,學生腦海中的畫面能夠更加直觀、具象,語文課堂也更具趣味性。隨后,教師還可以設計“繪制一天中不同時段的觀日景象”活動,先要求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回憶每天不同時段太陽所處的位置,再要求學生畫出想象中的畫面。繪制時,學生要自行完成。繪制完畢后,所有學生一起展示作品,判斷哪些畫是正確的。最后,教師總結發(fā)言,為學生展示太陽東升西落的資料,讓學生學到正確的科學知識。
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跨學科資源,教師要合理運用這類資源,借助跨學科知識構建多樣化的課堂,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語文重難點知識,形成跨學科學習的意識。
三、結合生活實際,鍛煉跨學科思維
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跨學科教學也要融入生活。教師需要將跨學科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合,讓學生在跨學科學習活動中調(diào)用生活經(jīng)驗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讓生活資源成為輔助跨學科教學活動的有力工具,為學生提供別樣的跨學科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跨學科思維。
例如,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生活化資源作為跨學科的學習與互動平臺。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生活中常聽到的自然之聲的音頻資料,包括雨聲、風聲、雷聲等,還有貓、狗、鳥、蟬、蛙等動物的叫聲,并以此設計小游戲——聽聲猜物。接著,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在播放音頻的3秒后開始搶答,最先舉手的小組獲得答題機會,答題時要準確說出發(fā)出這個聲音的對象或描述形成該聲音的場景。回答正確的小組計一分,答錯不計分。如果答錯,其他小組將獲得該題的搶答機會。教師將這種互動性強的游戲導入課堂,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結束后,教師應再次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音頻中出現(xiàn)的所有場景的對應畫面,并將本課用到的科學知識更為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
教師在跨學科學習中引入生活化資源,不僅能有效提高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使他們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理解其他學科知識,有益于發(fā)展學生的多樣化認知。
四、適當延伸拓展,夯實跨學科素養(yǎng)
教師要夯實學生的跨學科素養(yǎng),應在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適當?shù)难由炫c拓展,并將跨學科學習活動轉變?yōu)楂@取更多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應根據(jù)本課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適當引入優(yōu)秀的課外資源,設置延伸拓展類閱讀活動,并以此類閱讀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素養(yǎng)。
以《夜間飛行的秘密》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教師可以導入與超聲波相關的拓展性閱讀材料,設計小組自主閱讀活動,要求學生在閱讀本篇課文后自行閱讀拓展類資料,并在閱讀后總結夜間飛行的蝙蝠與超聲波技術的出現(xiàn)之間的關聯(lián)。在學生完成上述任務、能夠正確解答問題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一段夜間蝙蝠飛行時發(fā)出超聲波的視頻資源,使學生更加直觀、具象地理解超聲波的形態(tài)及超聲波的發(fā)聲與收聲特點,形成基礎的科學意識,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超聲波的印象。最后,教師還可以展示以超聲波為原理的生活用品,與學生一同探究超聲波技術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跨學科素養(yǎng)。
拓展性文本的閱讀能給學生提供新穎的閱讀學習體驗,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設計不同情境下的閱讀活動,加強學生的情感共鳴與體驗感悟。
總而言之,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跨學科教學時,可以基于文本內(nèi)容展開教學活動,正確引入跨學科元素,鼓勵學生從多個視角展開閱讀活動,增強學生的跨學科意識,再結合生活實際,鍛煉學生的跨學科思維。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延伸與拓展類閱讀活動,夯實學生的跨學科素養(yǎng),循序漸進地展開跨學科教學,促進學生跨學科思維與跨學科能力的雙重提升。
趙亞娟(南通市如東縣掘港小學)